這幾天,一則北大女生去世的消息上了熱搜。
她最後的照片宛如睡著,實際上,她已經被宣布「腦死亡」半年多了。
包麗,一個被以「愛情」之名的精神控制,毀掉的北大女生。這次,真的走了。
她遭遇過的觸目驚心,很可能隨著她的死亡,一起被埋進深淵。
造成她這一切的人,是她的「男友」牟林瀚。估計這樣結局,正中他下懷。
惡魔會得逞嗎。
如果你不知道包麗經歷過什麼,先看下面這五個讓人齒冷的事實:
1 以戀愛開始,以自殺結束。
2018年,包麗認識牟林瀚時,是北大校學生會文藝部幹事,認識她的學長評價:「無論長相還是穿著都極溫柔。無論多忙多累總是微笑著,讓人如沐春風。」
到2019年,她在賓館內一個人決定去死,微博里只留了一句話,淒涼至極:我命由天不由我。
2 內心對美好的定義,從「自己的將來」,變成男生眼中的「處女最美」。
「我最美好的東西是我的將來。」
認識牟林瀚之後不久,牟林瀚給她洗腦:「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東西」。
之後,她無數次被逼著交代跟前男友的細節,因為「不是處女」,被牟林瀚羞辱、貶低、懲罰。
3 從平等戀愛,變成「主人與狗」
包麗微信里牟林瀚的備註名,被改為「主人」。此後再沒更改。
兩人之後的聊天中,她的角色經常是一條狗。而牟林翰後來有一次聊天時,讓包麗在身上文「我是牟林翰的狗」。
4 被迫用懷孕流產、做絕育手術,向男方證明自己
包麗按牟林瀚的要求「自扇耳光」,這還不夠,牟林瀚要包麗為她懷孕再流產,錢他出,以此證明包麗離開他後不會再找其他男人。
包麗微弱反對,認為這對那個小生命不公平。牟林瀚改口,要包麗去做絕育手術。把切下來的輸卵管交給他,作為證明。
5 「遇到了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
包麗自殺當天,發送了這條簡訊給牟林瀚。並且將自己的自殺,視為向他「謝罪」。
而離開包麗就要死要活的牟林瀚,對趕來現場的北大老師說,沒事了,在睡覺。
在醫院與包麗媽媽碰面,他大罵:「你的女兒不自愛!」 包麗昏迷一個半月,牟林瀚沒有來看望過一次他口中「最愛的女孩。」
事情剛被爆出時,令人難以置信。有人說這女孩是不是傻了?她精神也不太好吧?
一個有理想有主見有能力的名校女生,是怎麼一步步走到被人控制、沒有自我的?!
南方周末在2019年12月就出了一篇特稿,稱包麗和她的男友牟林瀚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愛情。」 通過包麗與牟林瀚大量的聊天記錄,試圖還原包麗經歷了什麼。
通過還原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什麼不寒而慄的愛情,而是精神控制,甚至精神虐殺。
包麗受過高等教育,家境不窘迫,原生家庭不糟糕。
牟林瀚顏值在線,風華正茂,又是學生會幹部,前途無量。
正因為這段愛情開始時無比美好而正常,包麗身上找不到一星半點能被指摘的漏洞,才更可怕。
包麗可能是你我任何一個人,一旦遭遇偽裝成「愛情」的精神控制,幾乎無人倖免。
包麗的悲劇引起熱議後,很多人紛紛把矛頭指向PUA。
百度百科對PUA的定義是:
全稱(Pick-up Artist)。源於美國,字面上看,是搭訕藝術家。
但實際上,PUA是一種通過受過系統化學習、實踐、和不斷自我完善情商包裝自己,誘使異性與之交往,通過對異性誘騙洗腦,欺騙異性感情,達到與異性發生性關係的目的。
隨著不斷變異和演化,完全變成了通過情感操控、精神控制,達到騙色、騙錢甚至誘導自殺的套路。
這是網絡上瘋傳的幾條PUA套路:
看起來很可笑吧?但很有效。
將它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男學員,隨意將女孩子玩弄股掌之上,甚至能操縱她們的生死:
pua界有個著名的五步陷阱法:
牟林瀚對包麗的所作所為,比PUA更可怕。他不僅僅靠貶低、打壓,獲取戀愛中的主動權,更像是通過精神控制,摧毀一個人。
從牟林瀚怎麼對待包麗,就能看清楚,他是怎麼披著戀愛關係的皮,行著精神控制的實,一步步讓包麗走進萬劫不復的陷阱。
他外表光鮮,成績優秀,一經接觸就讓包麗陷入情網,包麗對朋友說,「一切簡直太合適了」。
然而沒過多久,包麗的價值觀就被牟林瀚一點點顛覆。
他通過長期的精神暴力,包括羞辱、漫罵和詆毀,讓包麗自己也認為,不是處女的她,犯了天大的錯,必須求得對方的原諒。
很快,不用牟林瀚暗示,包麗已經把自己洗腦成了「毫無價值」的女孩。
接著他們建立了主人與狗的「契約」,這並不是所謂獵奇的愛情,而是赤裸裸的精神控制,要求對方不能反駁,要像條狗一樣認錯:
接著就是無休止的情感虐待。他「命令」包麗拍自己的裸照,按自己意願懲罰她。
包麗無數次試圖分手,被牟林瀚無數微信和電話狂轟濫炸,以裸照威脅。
牟林瀚甚至宣稱,包麗就是想讓自己去死。還吃了安眠藥自己去就醫。心軟的包麗一次次屈服。分不掉,愛不了,絕望之下,包麗選擇了死。
包麗的媽媽看到女兒手機里的無數條聊天記錄,心都碎了。
「我很想跑過去把他(牟林翰)捅死。」包麗母親這樣形容她看到聊天記錄時的憤怒。
她還給包麗攢錢準備讓她出國讀書,她後悔沒有跟女兒多聊聊,她憎恨自己沒能及早發現。但是一切都晚了。
我們還要失去多少個包麗,才能意識到中國的女孩子,在獨立人格、情感教育這塊是缺失的?
救救「包麗」。
1. 情感教育
從念書「不許早戀」,到「畢業就結婚」。無論男生女生,在情感教育這塊幾乎都是空白的。
愛情起初是禁止的,後來是必然的,但什麼是愛,沒有人教過。
情感教育的缺失,不僅讓孩子不會愛,更有可能導致其誤入歧途而不自知。於是當PUA披著愛情的皮來到女孩子身邊,沒人感到危險已至。
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對正常的情感十分陌生,碰到嘴上說著甜言蜜語、實際上卻擅長操控情感的高手,誤以為這就是愛情,於是一頭扎進去,萬劫不復。
愛情跟其他所有情感一樣,都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命體驗。
避諱和羞恥只會讓孩子走上歧路,不如大大方方地跟孩子討論情感,參與她們的情感成長,更好地給出指導意見,而不是一味壓制。
2.情感獨立
20世紀哲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把愛情分為兩種: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
如果說成熟的愛是創造和給予,那麼不成熟的愛則是毀滅與接受。
如同包麗與牟林瀚在戀愛中表現的那樣,他必使用精神暴力將她摧毀,從而讓她淪為傀儡,她必通過全盤接受,來獲取這份「安全感」,但毫無尊嚴。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所具有的安全需求是整個有機體追求安全的機制,我們也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情感獨立,來自於從小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通過公平的態度、積極的鼓勵,永遠張開的懷抱,讓孩子充滿安定的感覺,讓他敢於表現自己,擁有屬於自己的社交生活。
3 建立自信
所謂自信,就是有堅定內心,和自我價值認同感的人。
陳丹青曾感慨過,說他第一次出國時,在街道上感覺特別新奇,後來意識到,人人都長著一張沒有受過欺負的臉。
沒有受過欺負的臉什麼樣?應該是成長路上,收到的鼓勵與肯定,遠遠大於打擊與否定。
遺憾的是,我們更習慣打擊教育。
PUA的套路,在缺乏自信的人身上最見效。
畢竟它的精髓,就是持續的打壓、貶低和詆毀對方,讓對方除了自己,沒人可以依靠。
如果足夠自信,女孩能在第一時間對試圖打壓她的人給予還擊。PUA見了也會繞道走。
包麗本來可以擁有一個無限光明的未來。但被惡魔毀了。
無論男孩女孩,我們無法坐視他們被PUA摧毀而不管。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首要是培養完整而獨立的人格。
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
在這個險象叢生的世界,你唯一的使命,就是好好愛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OXkdXEBiuFnsJQVwR_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