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鴿群安管防鴿瘟

2019-10-22     北農傳媒

馮小鹿:獸醫師

鴿瘟又稱Ⅰ型副黏病毒病,鴿新城疫。是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接觸性、敗血性傳染病,以腹瀉和脊髓炎為主要特徵。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發病急、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死亡率高,公認的頭號烈性傳染病。本病主要以預防為主,通過合理的疫苗接種免疫,可以有效達到預防的目的,防側重於治,多管齊下可預防此病。

1 病原體

鴿瘟是一種禽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對鴿的健康危害較大。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污染的環境和帶毒的鴿群是造成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2 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主要是肌肉震顫、斜頸、腿和翅膀麻痹、角弓反張、下痢等,死亡率50%~100%。還可出現精神沉鬱、採食量和飲水量減少、羽毛蓬亂、縮頭、獨隅一角。病鴿斜頸,有的呈觀星狀,並向一側扭轉,翅膀下垂,排綠色稀便,個別病鴿還有呼吸道症狀,最後全身衰竭,倒地死亡。病鴿剖檢可見肝腫大呈褐紅色;氣管內有黃白色黏液,黏膜出血;氣囊混濁,氣囊壁增厚並附有乾酪樣滲出物;十二指腸黏膜卡他性出血,腸壁變厚,直腸黏膜出血;口中有黏稠的分泌物,腺胃乳頭腫脹,可壓出紅色黏稠的液體,個別的可見乳頭出血;腎腫大、出血呈大理石樣。

3 治療措施

一旦發病,全群應緊急接種鴿瘟疫苗。

3.1 疫苗接種

疫苗防疫工作致關重要,但是日常管理工作也不能乎視。要保證疫苗質量、接種時間、操作與用法用量要保證合理,賽鴿在參賽期間不能接種疫苗。因此日常管理、護理、棚舍消毒等,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接種防疫,日常管理同時不鬆懈,才能達到「雙管齊下」防「鴿瘟」的目的。

飲水、滴鼻、注射接種「新城疫」疫苗,以進一步加強免疫功能,飲水、滴鼻接種,接種1次有效期約為50 d(指粉質雞用弱毒疫苗),油苗注射接種1次有效期是6~8個月,疫苗接種後3 h開始起作用,以阻擋外來病毒細菌的入侵,3~5 d達到產生抗體高峰;在確保疫苗質量的前提下,一般只要鴿群健康,疫苗用量、方法準確,就會起到防禦鴿瘟的作用。

取禽用克隆30粉質弱毒疫苗4系,一般用1支疫苗接種500羽即可,按60羽賽鴿計算取一半疫苗兌水5 000 mL,自由飲用1天,晚上全部倒掉,換上涼開水自由飲用2 d;配置粉質疫苗的水一定要用涼開水(化學氯氣已被高溫分解),這也是疫苗接種成功與否的關鍵;雛鴿由親鴿哺乳接種,幼鴿與成鴿同時飲水接種;滴鼻接種1支疫苗兌蒸餾水或涼開水20~30 mL,可為500羽賽鴿接種。為節約疫苗,減少浪費,可根據賽鴿數量取出一定量疫苗兌水進行滴鼻接種,將剩餘的疫苗把瓶口蓋緊用塑料袋裝好,立刻冷凍在冰箱內下次再用,只要不兌水或不溶解下次使用不會影響效果;取油質弱毒疫苗4系肌肉注射(龍骨兩側肌肉或頸部皮下),成鴿:0.3~0.4 mL;幼鴿:0.1~0.2 mL;雛鴿:0.01~0.02 mL(針頭扎進皮膚推一點即可)。油質疫苗打開後不能繼續存儲,用不完應儘快處理後深埋;疫苗接種的前5 d~後7 d不要進行棚舍消毒,一切藥物都應停止使用(包括大蒜食醋等),以確保疫苗接種功效。

3.2 消毒工作

對鴿舍進行定期消毒,是防疫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實踐表明,疫苗接種7 d後開始消毒,春、夏、秋季7~10 d,冬季20~30 d為最好。因細菌、病毒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才能進行繁殖,要及時進行消毒工作。

3.3 腸道調整

疫苗接種後的第7天開始,在飲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和益生菌(活性菌)水溶劑或益生菌拌料,連用2 d,1 d清水,然後間隔兩三天再用蒜醋水或蒜油蒜粉拌料兩天,1 d清水。以後形成規律固定時間,每周2次循環使用或1周蒜醋水或蒜油蒜粉拌料。

3.4 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驅蟲

鴿群在60日齡時用左旋咪唑進行驅蟲。還要加強檢疫、監測,加強消毒、飼養管理,給鴿群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的環境,增強鴿體的抵抗力。一經確診,對病死鴿深埋或焚燒,飼養場外用5%火鹼每天消毒1次。用0.5%過氧乙酸、威力碘或百毒殺帶鴿消毒,1次·3 d-1;飲水器、料槽用0.01%高錳酸鉀水消毒2次·d-1。

3.5 注意事項

千萬不要認為賽鴿抵抗力強,不接種「新城疫」疫苗就不會得鴿瘟或已注射過疫苗就不會再患此病,必須加強日常管理和必要的防病措施;要到正規疫苗出售點購買合格放心的疫苗或賽鴿專用疫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LkWdm4BMH2_cNUggU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