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這樣,產檢能不做就不做!」二胎媽媽產後發的第一條朋友圈

2020-04-23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女人自懷孕起,就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產檢,並且隨著孕齡的增加產檢也會越來越頻繁。

「早知這樣,產檢能不做就不做了!」

玲玲剛剛順產生下了孩子,筋疲力盡的她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聽見護士對老公說:「家屬快來跟我一起看看孩子的情況。」

頓時玲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很快聽到護士說:「我們一起仔細看下,手腳沒問題…外觀都沒問題。」玲玲這才長長地吐了口氣。

要知道這半年來,她常常失眠,好幾次哭得像個淚人,此時她發出產後的第一條朋友圈不是報喜還是「早知這樣,產檢能不做就不做了!」

原來,孕4個月做唐氏篩查的時候,二胎媽媽玲玲本以為是「過來人」,一點兒也不緊張。可結果顯示「臨界風險」,她根本沒聽過這個名詞,醫生給她科普了一下,意思是胎兒有患唐氏綜合徵的風險,但是唐氏篩查準確率僅為70%。

後面有兩個選擇,做無創DNA檢測,結果準確率為99%,或者做羊水穿刺,準確率為100%,但是羊水穿刺有1%的流產風險。

那一夜,麗麗徹夜難眠,最終她選擇做了無創DNA。好不容易等待了3周的結果才出來,這三周她反覆糾結要不要留下這個孩子,似乎老了幾歲,幸好檢查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

緊接著,糖耐檢查,她又被判定為了孕期糖尿病,從此病例上留下了「高危」的字樣還與甜食告別了。

更可怕的是,大排畸檢查結果顯示:胎兒肝右葉有強光斑。而且此後的多次B超檢查這個光斑並沒有縮小,為此她多次諮詢專家,有的專家說「有畸形的孩子一定有光斑,有光斑的孩子不一定有畸形」。

有專家說「你這都快生了,這孩子有畸形的可能,什麼結果你都接受吧,早點幹嘛不做羊水穿刺呢?」醫生的話,使得玲玲在門診外面哭得像個淚人。

整個孕期,如履薄冰,各項檢查開銷上萬元,直到產前的那個夜晚,也害怕得合不上眼。

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孕媽,特別是懷二胎的寶媽不願產檢了?這四大原因既現實又無奈

1.產檢結果令准媽媽心理壓力頗大

孕媽樂樂:「我媽懷我的時候不產檢,結果我們都很健康,現在越檢查問題越多,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寶媽樂樂的話代表了很多准媽媽的心聲,我們上一代人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幾乎沒有產檢,整個孕期可能就做一次B超,可生下來的孩子大多很健康。

如今產檢越來越繁瑣細化,和玲玲遭遇類似的產婦並不少,她們看到模稜兩可的風險結果,往往心驚膽戰,可以說一個不好的產檢往往牽動著全家人的心。

2.產檢人多,孕媽體力不支

孕媽萌萌:「每次產檢我要花一個小時停車,兩個小時排隊,每次起個大早去檢查,我都要累得回家睡一下午。」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各大醫院產科人滿為患,萌萌所在的二線城市,省婦幼保健院裡停車要排好久的隊,產檢從6:30取號,有些家庭全家上陣幫忙輪流排隊。

令萌萌印象最深刻的是「胎心監護」檢查,如果結果不滿意,護士會要求准媽媽反覆做,直到滿意為止,准媽媽們有時被產檢搞得身心疲憊。

3.隱私程度低

孕媽彤彤:「產科門診總是排著一群大肚婆,而且常規產檢都不拉帘子,毫無隱私可言。」

由於產科人滿為患,很多醫生要求男性不能進入產科診療區,讓孕媽媽自己排隊。因此在做常規檢查時,如測量腹圍宮高等,醫生讓孕媽媽直接躺上床測量,不拉帘子。

「都是女人沒事的!」醫生們常常這樣認為,可有些孕媽受到激素的影響,肚子黑黑的,不想被其他人看到,這還要讓一群孕婦排隊圍觀,好不尷尬。

要是產檢遇上男醫生,這酸爽,簡直恨不得挖個地洞鑽下去。

4.經濟壓力大

孕媽蘇蘇:「懷孕後我就辭職了,沒想到整個孕期產檢的開銷這麼大!」

原來蘇蘇的公司新裝修了辦公室,擔心有甲醛的刺激,剛剛懷孕的她毅然辭職了,可孕中期寶寶卻查出來「腎異位」,按照醫生的要求蘇蘇話了5000多元做了基因晶片檢查,整個孕期產檢費用過萬、眼看著老本越來越薄,讓她感到經濟壓力特別大。

可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為了更好的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隨著醫療手段的不斷進步,產檢的檢查項目越來越精細,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說,這是對家庭負責任的態度

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曲折,給寶媽們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但是孩子是家庭的核心,當寶媽們經過層層磨練生下了健康的寶寶之後,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寶媽們,你們害怕產檢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ApPrnEBiuFnsJQVD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