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中寫下德陽信心

2020-03-20     德陽新聞聯播

猝不及防地——

2020庚子年,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拉開序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在神州大地肆虐。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遭到嚴重威脅。

狹路相逢,勇者勝!從特大地震災難中站起來的德陽人民,再一次堅定從容地投入戰鬥,把科學防疫作「長矛」,把依法防控作「盾牌」,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這一戰,我們只能贏,而且必須贏!

(一)

一場特殊的大考,檢驗凝聚力、向心力;一段戰「疫」的艱辛歷程,展現堅韌不拔的精神。危難關頭,只要眾志成城,就能激發出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洪荒偉力。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曾經,我們歷經特大地震災難,艱苦跋涉的征程、氣壯山河的奮進,印證著我們堅不可摧的信念。不屈的力量深植於我們的肌體,激勵著我們在挑戰與逆境中淬火成長。

而今,我們用同樣的信念,同樣的力量,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如果說這場戰「疫」是一個考場,那麼能否沉著應考就直接關係著最終成敗。

德陽,以堅定的信念和果斷的行動作答——

為生命而戰,刻不容緩!

市委書記靳磊、市長何禮親自挂帥,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迅速高效運轉、統籌指揮,為全市幹部群眾凝心聚力打贏這場戰鬥注入了「強心劑」,吃下了「定心丸」。

聞令而動,德陽各路戰「疫」大軍迅速吹響了集結號。

「95」後護士楊俊取消婚禮返回崗位,把婚紗換成白大褂;16名骨幹組成市疾控中心疫情應急檢驗組,24小時待命,

當好疫情防控的「排雷兵」;機關黨員志願服務隊火線組建,踴躍「參戰」;戰非典的老將余錫斌主動請戰到隔離病區工作,重返「前線」;71歲的老黨員劉先德扛著黨旗衝鋒在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眾多堅守防疫卡點的基層幹部,以及那些在戰「疫」中逆行的平民英雄……

非常之時的非常之「疫」,激發了我們的英雄情結、時代擔當和家國情懷,德陽人用點點滴滴的平凡義舉,匯聚起抗擊「毒魔」的磅礴力量,用危難時刻的守望相助,詮釋著對家園故土最深沉的愛。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在這場戰「疫」中,從黨政部門到社會各界,從醫療機構到交通物流,從生產企業到鄉村社區,從居家觀察者到返崗上班者,沒有旁觀者,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沒有一場戰役是能夠輕鬆取勝的,但只要堅定意志、頑強鬥爭,就能朝著勝利的方向前行。

「假如,我一定要奔赴戰場,我一定要面帶微笑……」隔離病區內,「80」後醫生王亮以詩寄情,同時也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加油鼓勁。

隔離病房內,新冠肺炎患者豎起手指,用象徵勝利的「V」字手勢,表達與醫護人員一起抵禦疾病、戰勝疫情的信心。

這是德陽精神的具體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生動而有力的印證。

(二)

當「我在居家隔離,9天後再見」的溫

馨提示牌立在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一戶人家門前,當東汽馨苑小區僅用3天就摸清了4000多戶、1.3萬餘人的信息,我們看到了戰「疫」中的德陽力度、德陽溫度。

這是一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病毒,前所未見;形勢,空前嚴峻。

非常之戰,須有雷霆之勢;以非常之役,迎戰非常之「疫」。

位於廣漢的四川友邦企業有限公司緊急召回70餘名工人,開足馬力生產口罩和防護服,工人工作時長是平時的兩倍,產能也提高到平時的1.5倍以上;隔離病房內,身穿厚厚防護服的護士范瀟月和謝英格連續工作10個小時,渾身被汗水濕透;1100餘人的德陽經開區沂河社區城中村,居民當起「把門人」,群防群控,築起一道堅固的屏障;旌陽區天元街道豐城村卡點,65歲的志願者侯孝華「硬核」勸退前來串門的丈母娘;中江縣會龍鎮,防疫流動車開到群眾家門口;「我是黨員,特殊時期,我不上誰上?」63歲的什邡市師古鎮九里埂村監委會主任梁國雲斬釘截鐵,話語樸實卻擲地有聲。

還有他們——

餐飲店老闆免費送愛心餐到防疫一線;92歲「鞋墊奶奶」趕製鞋墊送民警;6歲小朋友用壓歲錢買食物送防疫一線工作人員……

面對疫情「大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德陽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全域覆蓋、全民動員,以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氣魄,誓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於是——

我們看到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在疫情防控一線踐行初心使命,奮勇衝鋒在前,當好人民群眾的「主心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凝聚起了戰勝疫情的「信心之源」。

我們看到了,醫務人員臨危受命、盡銳出戰,以白衣作戰袍,在最危險的防疫一線晝夜拼搏,用責任和擔當托起生命之舟,築起了防疫第一道「安全屏障」。

我們看到了,廣大基層幹部、城鄉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們,舍小家為大家,從小區大門、鄉間村口到道路卡點,從拉網式排查到對隔離人員的溫情服務,用堅守和奉獻築起了一道道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我們看到了,許多企業和員工放棄休假,不計報酬、不講條件,開足馬力組織生產,加班加點保障防控物資供應,千方百計保障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在風雨之中築起了抗疫一線的「堅實後盾」。

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和市民積極捐款捐物、傳遞大愛,為疫情防控注入不竭的動力。

還有每一位德陽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全力投入到戰「疫」中,或主動報告旅居史,自覺隔離觀察;或主動取消春節聚會,以網絡拜年傳遞別樣祝福;或主動宅家,靜待春暖花開……

疫病阻擋不了生命的蓬勃。3月7日,隨著最後4名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患者治癒出院,我市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患者數為「0」,確診患者死亡數為「0」,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感染數為「0」。

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

德陽,在戰「疫」中挺起脊樑。

(三)

有一種「逆行」,叫有難同當。武漢告急!湖北告急!危難關頭,德陽力量源源不斷注入武漢,注入湖北。

這場戰「疫」,武漢和湖北是全國主戰場。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舉全國之力馳援武漢,馳援湖北!德陽迅速響應——

你「逆行」的身影真美!市人民醫院的何清,德陽首位援助湖北醫護人員率先出征,揮別送行的同事時,她的臉上帶著一抹從容的微笑。

「早就做好了準備,只想儘快抵達,投入戰鬥!」第二批、第三批德陽市援助湖北醫療隊繼續邁著堅定而有力的步伐「逆行」。「我們是帶著一顆赤誠的感恩之心去的。」什邡市人民醫院的李麗、苟麗娟動情地說。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來自湖北的一支醫療隊就駐紮在什邡,「如今湖北遭遇嚴重疫情,這個時候我們不去誰去?」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以生命守護生命的大義之舉讓人淚目。

德陽力量還在匯聚。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綿竹小伙廖恩成一天工作16個小時,用感恩的心做有意義的事;建院學子廖虎每天在工地走3萬步,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在「雷神山」奮戰了10個晝夜歸來後的龔建強堅定地說,「如果有需要,我還會繼續『戰鬥』。」

什邡菜農「大樹哥」潘大樹,免費送武漢10萬斤蔬菜,村上發動幾十名村民幫忙採摘蔬菜;一批又一批愛心果蔬從德陽各地發往湖北,一筆又一筆愛心款從德陽捐往湖北……

戰「疫」大考,考驗的不僅是面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更考驗「抱團取暖」的凝聚力、「攥指成拳」的戰鬥力。一個民族同生共死、守望相助的深情凝聚於此,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前方好消息接連不斷。2月9日,何清支援的病區迎來了第一位出院患者;2月21日,德陽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所在的武漢漢陽方艙醫院首批20多名患者出院;3月8日,武漢漢陽方艙醫院順利休艙……沒有什麼比生命獲救更讓人振奮!

「希望我們回家的時候,走在大街小巷的人們已經脫下了口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在漢陽方艙醫院,來自廣漢的護士張文清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一定會的!我們在德陽,等你們凱旋,平安歸來!

(四)

激烈的戰「疫」正在進行,生活還要昂然前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我們要與「毒魔」鬥爭到底的堅定決心,更是我們披荊斬棘勇往無前的奮鬥姿態。

如果說與疫情的正面交鋒是一個地方應急能力的集中體現,那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則是對一個地方全方位能力的考驗。

如果說疫情防控激發了熾熱的民族情感,那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則需要把這種情感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德陽大地,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

2月5日,市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努力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隨即,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五五工作法」、商貿流通企業復工復產「十條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出台,為各領域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被疫情貽誤的春光,我們要拚命找回來。2月10日,綿竹市劍南街道圖強村2組,一大片綠油油的鋼蔥長勢喜人,村民岳興富正操作培土機在田裡培土,這片鋼蔥就是他的希望;2月12日,羅江區新盛鎮天鵝村10組,成片的制種油菜田裡,村民張合成忙著對制種油菜清雜;2月16日,旌陽區柏隆鎮,600畝百香果果園基地開工……

被疫情耽誤的進度,我們要拚命搶回來。東方電機重跨車間,熱浪滾滾、焊光閃閃,工人們一人操作兩台孤焊機器,對國家重點工程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輪機球閥進行焊接;2月17日,伴隨著某重點項目在二重8萬噸模鍛壓力機開鍛,「國之重器」全面復工;2月19日,綿茂公路建設項目火熱復工,同日,德陽市餐廚垃圾及市政污泥處理一期項目復工;2月21日,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都高速復工;2月22日,德簡高速復工……

被疫情阻斷的銷路,我們要拚命打通。羅江家庭農場主變身網絡主播帶火農副特產,2小時賣了10多萬元;廣漢連山鎮機關幹部、黨員群眾人人爭當「帶貨王」,通過網絡平台為滯銷蔬菜找到去處;綿竹廣濟鎮打通交通運輸「腸梗阻」,每天40噸蔬菜銷往北廣深……

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背後,還有各部門的「硬核」保障。電力大數據為企業復工復產「畫像」;「門對門」運輸服務助務工人員返崗復工;「五包」服務助房地產建築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特事特辦,德陽防疫物資通關「零延時」;疫情防控相關項目環評「不見面」審批……

2月14日上午,德陽市汽車南站,25名農民工登上「春風行動」省際首班返崗專車,前往廣東潮州,開啟新一年的務工之旅。各地還免費辦理「健康證」助農民工返崗,提供崗位引導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德陽「春風行動」一路溫暖護送,廣大農民工踏上平安返崗路。截至3月19日,全市外出務工和返崗農民工總人數60.22萬人,返崗率87.09%。

3月2日,中江縣恢復「超常規」工作機制,全縣7320餘名幫扶幹部到村「返崗」,朝著最後的目標發起衝刺。在疫情防控依然吃勁的關鍵階段,在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緊要關頭特殊時期,戰「疫」戰貧須臾不能鬆勁。德陽態度鮮明、行動堅決: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這個特別的假期,我市各中小學靈活運用網絡平台,引導宅家抗疫的學生學習疫情防控、公共安全、心理健康等各類知識。3月9日起,全省中小學生通過有線電視、網絡電視、網絡平台三種方式線上複課,成長不停步。

從黨委政府到行業部門,從工業企業到農村專合社,從黨員幹部到普通群眾。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德陽城鄉大地,掀起一波又一波發展的熱浪。

截至3月18日,我市在建省市重點項目195個,復工192個,復工率98.5%。全市1247戶在產規上工業企業已於2月底100%復工。

縱有千難萬險,我們穩步發展的決心不會變;縱使荊棘叢生,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不會變。眼下,「大考」仍未結束,「大戰」仍在進行,疫情防控容不得絲毫鬆懈。再加一把勁,再堅持一下,我們定能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山林里的梨花、桃花、李花漸次開放了,旌湖兩岸的楊柳抽出了嫩綠的新芽。春意漸濃處,雲開霧散時,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嶄新未來!(德陽日報評論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9u1-HABfwtFQPkdUi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