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外國語學校周競楠(高二)同學榮獲第35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20-04-20     德陽新聞聯播

四川新聞網德陽4月20日訊

獎項背景

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項全省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是面向四川省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具有示範性和導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動之一,是四川省中小學各類科技活動優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種形式,是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省賽。

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四川省科協、教育廳、科技廳、生態環境廳、省體育局、團省委、省婦聯、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和綿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綿陽市科協、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承辦的第35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將於2020年4月9日舉行。

大賽以「創新·體驗·成長」為主題,包含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學影像等內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次大賽採用「線上+線下」模式進行,其中線上主要開展網絡答辯評審、線上觀摩+互動體驗等活動,這也是我省首次以網絡形式開展該活動。線下活動將於9月份在中國科技城綿陽舉行,包括第35屆四川省青少年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峰論壇活動等,以此激勵青少年的創新熱情,增強優秀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據統計,本屆大賽全省有200多萬名青少年參加了各級競賽,經過層層選拔,共收到21個市州擇優選拔的1634項創新作品, 其中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504項、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139項、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作品436項、青少年科學影像作品366項和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189項。經過初評, 168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50項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入圍網絡終評,並有57項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172幅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作品和55項青少年科學影像節作品參加線上展示。

大賽網上展評期間,大賽專題網站將集中介紹大賽情況、展示參賽作品、提供大賽微信互動。公眾可以通過登錄「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服務平台」或關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微信公眾號,進入「在線展廳」觀摩我省青少年優秀科技創新作品。讓青少年足不出戶享受形式多樣的科技盛宴,通過多姿多彩的系列網上活動,展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激發青少年科技興趣,培養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的科學道德和創新精神。

本屆大賽於近4月9成功落下帷幕。4月10-20為各類獎項公示期。

德陽外國語學校高二周競楠同學的 「自然條件下裸眼觀星輔助眼鏡」獲本屆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德陽市區唯一高中生獲此項一等獎)

周競楠,2003年出生,現就讀於德外高中二年級,成績優異,理想大學是中國科技大學或國防科技大學。曾獲 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影像節三等獎;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二等獎;34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四川省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一等獎;四川省外研社杯英語能力大賽一等獎;四川省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二等獎; 「葉聖陶杯」作文大賽四川省二等獎。

項目簡介

名稱:自然條件下裸眼觀星眼睛

背景:觀星活動是一項需要一定專業知識和專業設備的活動,本設計能幫助初學者在沒有專業指導和專業設備下,結合「手勢測量法」快速、正確的找到和認識夜空中閃亮的星星,讓裸眼天文觀測活動更加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本設計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方便攜帶、易於推廣等特點。

最初有這個想法是在2017年參加一個戶外夏令營活動時,晚上的時候一些露營的家庭大多忙著燒烤、吃喝,孩子們大多低頭玩手機。而對於夏季最美的星空,基本沒有人關注。在父親的影響下,我一直嚮往美麗的星空。但是觀星活動確實很難,所以我想設計一個東西或者找到一個方法,讓觀星活動更簡單。經過思考,受衍射顯示器和谷歌眼鏡圖像投影原理的啟發,利用人眼遠視時,無法同時對焦極近物的特點,確定採用透明片材,鏡片打孔的方式,來標定參考星位。該設計由鏡架,固定插銷和面板組成,面板由南、北半球,分四季共八塊,為了方便夜間使用,在面板孔位邊緣處塗有螢光材料。

創新點

這是一種面向零基礎兒童的輔助工具,可以培養孩子們對天文的興趣。

它可以作為輔助教具,在國家大力倡導的自然實踐教育活動中發揮作用。

它將輔助教具與手部輔助測量方法結合起來,不需要額外的工具就可以定位星空,增加準確性。

結合星宿故事,讓天文知識更加簡潔生動,具有教育意義。

在此之前從未有此類的產品出現,也從未有開發人員關注過無基礎少年兒童的觀星需求。

使用方法

北半球春季面板

裝上面板之後調整自身位置和觀看角度,將參考星北斗七星和北極星與面板的打孔位置對應就可以固定觀看位置,隨後通過手勢測量法找到其他星星。從拇指到小指指尖張開的寬度是25°。而牧夫座大角星就在開陽、搖光的延長線30度視角上。通過類似的方法,可以找到其他星星。面板分南北半球四季共8張面板,滿足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季節的觀星需求。

本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向

後期準備結合VR和三維投影技術,讓觀星活動不受地域和時間的影響,讓天文觀測更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學校背景

德外是四川省六所(成都四、七、九、成外等)「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學校」之一。全省首批民辦「四川省一級示範校」(全省最高分通過評審),「清華大學」生源基地學校。

高考本科率超過80%,重點本科率超過50%,數百名優秀學生被清華、北大等頂尖名校錄取,數百名學生赴英、美、德、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留學深造。教師來自全國各地。80%為國家、省、市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師德標兵。以何軍為首的管理團隊,思想前瞻、管理精細、創新進取,以願景教育夢想、凝心聚力、團結思進、負責自強追求一流的品牌意識,倡導管理工作就是服務、溝通、落實,使全校形成了嚴謹務實的精細化管理風格。學校以「開智、啟能、習禮、尚美」為辦學理念,以「面向世界,培養能肩負起民族希望的現代人」為育人目標,以「做一個有教養的人」為校訓,用個性化的教育,精細化的管理,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學校創新性地提出了多元個性化辦學模式,如「三趣」教育模式(課堂教學有樂趣、課外活動有興趣、校園生活有情趣),「四有」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有學生、有教材、有激情、有拓展),既強調紮實基礎,深厚磨練,拓寬學生視野,更注重培養每個孩子都成為有教養的人、能擔當的人,踐行讓每一個孩子都進步!

不斷營造科創氛圍

科技創新教育是學校「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德陽市科學與技術協會專業指導下,學校系列措施營造校園科創氛圍、激發學生科創意識和潛能。

一是學校的「科創節」活動已納入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至今已成功舉辦3屆。

二是從初中開始,學校將科創教育納入常規教學體系,如科創班的專業科創課,其他年級的科創選修課。

三是校園電視節目定期錄製、播放《科學探究》欄目,校園廣播每天播放科學音頻等。

四是組織系列科學體驗活動和科學探究活動。

五是制定科創項目導師制度,激發教師參與的熱情。

(德陽外國語學校提供圖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_jBlnEBiuFnsJQVCS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