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在國外被稱為「ikebana」又稱華道、日式插花。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插花並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複雜的供花造型「立花」。
「茶花」則與「立花」 截然不同,它起源於十六世紀茶道的一部分。「茶花」只需要一個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在「茶花」的基礎上,誕生了一種新的自發的造型即投入花。投入花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的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
在江戶時代,「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而一種被稱為生花的更為簡單的造型出現了,並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明治時代初期,日本面向西方敞開了國門。這種門戶開放給日本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花道藝術方面,由小原流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盛花」給這門藝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
在昭和以及平成時代,盛花也為更加奔放、更加不拘泥於形式的其他花道風格奠定了基礎。隨後產生了自由花和草月流。
花道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
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花道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以花的盛開、含苞、待放,象徵過去、現在、未來。統一之美、殘缺之美、枯寂之美,是日本傳統的三大傳統美學,亦是插花的原則和追求。
日本共有140多個花道流派。在這之中,稱得上主流花道的有池坊、古流、小原流、草月流。其它如龍生流,未生流也是接觸日本花道的人常常會聽到的流派。當代的花道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盛花」和「投入花」。「盛花」是將花材用一個針狀的架子排列在一個淺盆中;「投入花」則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將花材排列在深瓶。
日本人的祖先對充滿生命力的花兒抱有一種恐懼感。似乎花兒是神靈的再現。對花兒的這種認識至今仍反映在日本的祭祀儀式當中。如日本大神神社的鎮花祭、京都今宮神社的安息祭等等。
伴隨著許多現代化流派的出現,花道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在日本,花道藝術已經成為許多不屬於任何特定流派的普通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各種花道造型裝點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時刻和節日中,人們則採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達了美好的願望。日式花道不僅在日本本土受到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的青睞,也逐漸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