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攀登者》
電影國慶檔
國慶檔三部電影首先拔草的是《攀登者》,就是奔著吳京去的。喜歡他的一身正氣和濃濃的不為八卦阻折的愛國情懷。
撇開專業人士從技術和藝術方面的評價,相信走出影院的人們都讀懂了吳京和張譯詮釋的角色在那個年代的重要意義。這個以建國初期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真實再現了半個多世紀前貧弱的中國,不堪被西方列強欺辱,為了保護祖國疆土的完整,而完成了當時登山界視為不可能的壯舉--從珠穆朗瑪峰酷寒的北坡登頂,宣示了主權,堵住了當時先進的西方登山界自以為是的悠悠之口。雖然兩條愛情線軸有些生硬且夾生,沖淡主題,無益於英雄們的愛國情懷和獻身精神,然而攀登者們遭遇雪崩、強風暴等橋段仍然一氣呵成,充滿現實感和代入感,震撼心靈,滌盪靈魂,成功地激發了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引燃了國之強大人人有責的愛國情懷。
網絡時代,語言即心聲。
這是一個人人可以表達心聲的年代,這也是一個一不小心就會因思想裸奔而被哂笑的年代。
吳京式愛國和陳凱歌式愛國在各自的作品裡分出了高下。吳京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裡毫不掩飾地秀肌肉,說愛國,從《戰狼》、《流浪地球》,到《攀登者》一路開掛,很多受眾能夠感同身受且欣然接受,在某種程度上,人們甚至全盤接納了他的愛國情懷的符號化。他引導了當代中國的一眾年輕人,大聲地喊了出來~熱愛祖國。片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句台詞「我們今天的成功和未來的強大,都不需要別人認可。」是的,中國人經過一代一代的人的七十年的努力,有了今天的揚眉吐氣,你不為你的祖國自豪嗎?你沒有想擁抱你賴以生存發展的這片熱土的衝動嗎?
相比吳京用藝術作品去引導愛國情懷,一些娛樂生活的作品卻是麻痹國人神經的藝術廢品。有史以來,所有的戰爭都是圍繞利益之爭,國強則民安。國是家的保障,有國才有家,這是人生的基本常識。
2019
《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國慶檔
劉德華說,藝術沒有國界,而藝術家有國界。
藝術講煽情,而藝術家要講點情懷。從這個角度來說,聲名赫赫的大藝術家陳凱歌的祖國情懷明顯輸給了年輕的後來者吳京。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吃相難看地力捧兒子,《白晝流星》藝術和技術都很拉風,然他捉襟見肘的祖國觀讓人對他的責任感和國家意識有了深度懷疑。作為總導演的他,《我和我的祖國》中七個短片口碑排在第九,跌出了《攀登者》《中國機長》的九霄雲外,落得個被人鄙視利用國慶檔作品捧兒子的笑柄。他在完成這個命題作文時,考慮演員的因素遠遠超過了考慮主題的深度,不惜暴露私心成為裸奔者,也真是難怪眾多觀影者紛紛操心他的臉面。
2019
《中國機長》
電影國慶檔
《中國機長》,半個多小時的真實事件還原成一部電影,即使在當今人們的審美口味不斷攀升且有些刁鑽的情況下,仍然被驚艷全場。英雄機長惜字如金的返航報告,飛機風擋碎裂後塔台冷靜理性的呼叫,像一個本身帶毛的痒痒撓,抓癢的受眾不可承受。飛機出了狀況且與塔台失去聯繫時,如軟毛塞喉,而塔台冷靜理性的一遍一遍呼叫失聯飛機,又讓觀眾如鯁在喉,恨不能衝進影片替了他們去大聲喊叫「四川8633!你們在哪裡?!聽到回話!!!」那是一百多條人命啊,你們咋就不著急呢?然而,空中網絡數百上千架飛機在天上,如果塔台的工作人員失去分寸,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可想而知。所以,藝術有時候需要渲染,而生活永遠比藝術多一份理性和責任。英雄機長半個多小時的盲開,三十多個技術操作無一失誤,他不僅安全帶回了一百多個乘客,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飛行員高超的技術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強調重點:影片輕描淡寫地交代中國機長是空軍轉業的飛行員。中國空軍這幾個字令人荷爾蒙分泌激增,在這裡中國機長不僅僅是民航一架飛機的機長,他代表的是中國空軍的高超能力與水平,秀出了中國空軍健壯的肌肉!所以,當有評論說本片應該叫《四川8633號》時,我不厚道地笑了。
影片播出後,中國機長本尊已經在全網各個視頻高頻次曝光,呵呵,比影片中的扮演者張涵予更帥,更充滿了淡定與善良的輝光。
《中國機長》那句台詞意味深長: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
個中智慧,你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