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公公婆婆家既突然又狼狽。
某日上班時,孩子爸爸接到老家大哥的電話:「回來看看吧,老爺子可能不行了。」
老爺子是孩子的爺爺,也就是我的公公,今年已過七十,年前生了一場感冒,拖延了三個月,愣是拖延成了喉嚨左聲帶固定。
公婆一共育有兩個孩子,老大住在鎮上,一邊照顧兩個讀書的小孩子,一邊忙著進山趕場收藥材,還要騰出時間趕回父母家照顧老人並操持田裡的農活。
老二即為孩子的爸爸,少小離家求學,從少年到中年一直生活在求學的城市,逢年過節回家探望,平時表達關心的方式就是匯錢和電話。
聽到大哥這麼一說,匆匆收拾行李,訂了機票,攜妻帶子以最快的時間趕往 「老家」。常年漂泊在外的人都知道,這種回老家,通常都不是什麼好事。
婆婆家遠在中國大西南,坐落於偏僻山村。那裡是真正的交通不便,離鎮有三十多里的路,離縣就更遠了,婆婆的房子還在偏離村子的荒山野嶺中。
我拍的照片,視野範圍內幾乎沒有房子
披星戴月地趕回老家,看到躺在床上骨瘦嶙峋的老人,趕緊找車送去縣城醫院,醫生檢查說是高血壓引發的腦出血,且有了段時間,目前屬於自我吸收的狀態。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老公哥哥在陪公公做檢查時意外查出腦部惡性腫瘤,時間緊迫,必須趕在擴散前手術。
這邊公公剛辦了入院手續,那邊哥哥去了另外一個城市做手術。老公獨自陪護著住院的公公,我帶著孩子,在家照顧身體不舒服的婆婆。
可能水土不服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孩子在到婆婆家的第二天就病了。
第一天先是拉肚子,第二天發燒,第三天肚子疼加嘔吐。
折騰了好幾天,臉色越來越不好看。
村子裡有個赤腳醫生小診所,可離婆婆家步行也得要一個小時。更不幸的是我撿柴生火做飯時閃到腰,躺在床上動彈不得。
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助感。
村裡自然沒有外賣,也沒有跑腿服務。小侄女冒著大太陽走了一個小時的路給我買來了膏藥。
次日忍著稍緩和的腰疼慢慢捱到村裡的小診所,給孩子買了退熱貼還有媽咪愛。
孩子燒退了,但一直喊肚子疼,嘔吐現象更嚴重了些。
想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可距離醫院太遠,孤兒寡母盤旋在大山深處寸步難行。我如熱鍋上螞蟻一般,急得團團轉。
孩子爸爸電話遙控請了一位住在鎮上的親戚幫忙,連夜接孩子到了鎮上,鎮上有醫院。
親戚的車行駛在深夜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上,抱著孩子下車的那瞬間,我的淚不自覺就流了下來。
與孩子爸爸商量自己先帶孩子回家,一來鄉下條件艱苦,孩子還太小不能適應,二來幼兒園即將開學,孩子要體檢還要14天留京證明。孩子爸爸則跟公司申請延長假期留在老家照顧父母。
考慮到自己近期腰疼頻發,又害怕如果再一個不小心閃到腰而動彈不得沒辦法照顧孩子,我打電話求助孩子姥姥幫忙,當然沒有告訴她我閃到腰的事。
孩子姥姥沉默半響,語氣為難:「你知道,小孫子也要開學了……」
Ok,懂了,理解。掛了電話,心裡一片淒涼。
能抱怨誰嗎?似乎誰也怨不了。人到中年,早已經活成了別人的依靠,除了相互依持的另外一半,環顧茫茫四周,已經沒了可以依靠的人。
老人?對中年人而言,父母身體健康,能吃能睡能跳個廣場舞已經足以,其他的已經不奢求了。
孩子?尿布錢奶粉錢玩具錢入托錢已經壓力山大了,只要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就心滿意足了。
想起了一位大學同學,他這樣說過自己家的故事:叔叔早逝,留下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孩子媽媽改嫁,同學的父親就承擔起撫養叔叔家孩子的責任。
叔叔家的兩個孩子並著自己家的兩個孩子,對一個農村家庭的壓力多大可想而知,這不是添一對碗筷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同學的爸爸硬是咬牙供出了四個孩子大學畢業。
如今處境類似,不禁暗問自己是否有同學爸爸當年那股勇氣?還沒想出答案,冷汗就冒出來了。
作家張愛玲說:「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如今,命運不挑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到了成家立業的中年後,時時感覺到這種「孤獨」。
上有老,下有小,怕老、怕死、怕病、怕失業、怕半夜的電話鈴聲,怕鈴聲的那端聲音急促要你「速歸」!
人到中年,活得越來越畏縮。
曾經夢想著體重下百,可某一天被人隨口一問為何暴瘦時嚇得趕緊去醫院做了個全身檢查;不敢失業,哪怕每天被老闆指著鼻子罵也點頭哈腰連連稱是,中年人知道自己手裡端的飯碗不僅要養活自己,更得養活全家老小。
這種被生活拿捏得死死的感覺,挺無奈。
很絕望嗎?其實也不然。
迎著星光一身疲憊地歸來,開門剎那,熊孩子迎面一個大大的擁抱,奶聲奶氣的貼著臉頰說:「媽媽,我好愛你啊。」心裡頓時暖暖的。
全家團聚時,年邁的父母一邊做著自己兒時最愛的飯菜,一邊絮絮叨叨地叮囑時,心裡也是暖暖的。
這暖,可以抵禦世間萬般寒苦。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有異樣的風景,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精彩。
夜幕降臨,樓下廣場上一群翩翩起舞的老年人們,看他們含飴弄孫享天倫,看他們腳步輕盈舞姿優美,不禁嘴角上揚。
生活依舊狗血,但未來依然可期。
在《三十而已》里,有個情節我印象很深刻。
就是顧佳夢到爸爸心臟病突發,怎麼打電話都沒人接那裡。人到30+,一邊要為娃的學業操心,一邊要為老人的養老奔波。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她那份有心無力。
但這也恰恰是親情美好的地方,互相挂念,互相扶持,從幼年到青年,從壯年到老年,每一步都有相應的風景。每次下班回家,看到番茄抱著我的腿甜甜地說「我愛你」,土豆「滋滋滋」地跳個不停的時候,我還是很享受這份世俗的美好,再苦再累,也值了。
中年人,才是真的又累又快樂著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sXAGnQBURTf-Dn5p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