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滿嘴「小黑牙」,不是糖果惹的禍,寶媽別大意...

2019-12-16     Meshow

2歲多的寶寶嘴裡長了一口爛牙,一張口就露出被蝕壞的牙根,而且還有很嚴重的口腔異味。醫生表示,寶寶的口腔情況太糟糕了,牙齒修復的過程很複雜,治療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寶媽就非常納悶了,孩子愛吃零食不假,但是從來沒有給孩子吃過糖果,怕的就是長蛀牙,結果怕什麼來什麼。


醫生的回答:齲齒的生長環境不僅僅局限在高糖分的牙床,平時不注重孩子的口腔衛生,同樣是寶寶口腔長齲齒的誘因。

一、孩子為什麼會有齲齒?

其實,晚上喝完牛奶不刷牙就睡覺或者半夜喝夜奶導致的齲齒,在一些寶寶身上也常常會出現。這是因為孩子入睡後,其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就會減少,而牛奶中的乳液就會被細菌分解從而侵蝕牙齒,導致孩子出現「小黑牙」,也就是齲齒。通常這種情況導致的齲齒,往往會使得口腔內的大部分牙齒都出現問題,甚至連門牙都有可能被波及。這也是寶寶出現一口小黑牙的原因,所以牙科醫生建議,即使孩子是喝完奶,也要進行口腔的清潔,才能避免齲齒出現。除此之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用牙衛生的話,例如吃東西不積極漱口,早晚不刷牙的話,也可能會導致齲齒的出現。當齲齒出現後,通常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儘早進行處理的話,可能會發展的越來越嚴重。


二、孩子齲齒會有哪些表現?


當孩子有了齲齒後,其表現有多種多樣,因為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孩子牙齒出現了小黑塊,所以,家長會誤以為孩子得了齲齒,但是這只不過是吃的食物顏色比較深,所以才會有類似於齲齒的樣子,但通常牙齒有了齲齒後,是會有這些表現的。

1、牙齒會感到疼痛牙齒疼痛是大多數有齲齒的朋友,都有的共同感覺。牙科醫生則表示,這是因為齲齒的嚴重程度已經到了牙髓,所以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通常這種疼痛感,會伴隨著吃更多的食物,而變得更加明顯,如果一直得不到治療或者處理的話,齲齒的面積會越來越大,疼痛感也會逐漸加劇。

2、牙齒沒有痛感,但齲齒面積變大有的齲齒並沒有疼痛感,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齲齒的時候,很多時候都已經是一口爛牙。這是因為有的齲齒,他們只暫時出現在了表面,還沒有傷害到裡面的神經,只是看起來比較嚇人。那麼這個時候及時的進行填補,可以有效的防止齲齒進一步的蔓延,會比更嚴重的時候再做處理,要合適的多。通常在出現齲齒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最好立即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看一看補救措施該怎樣進行。如果孩子的齲齒是乳牙出現的話,那麼不妨聽聽醫生的建議,看看是否需要進行填補。

三、齲齒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通常孩子在有了齲齒後,對於他們的日常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此也會對孩子各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危害。

  • 危害一: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兒童心理研究專家王明表示,每年大約有8.5%的孩子出現自閉症的原因,是因為齲齒導致的。

這是因為有的孩子齲齒長得比較多,甚至已經影響了口腔的美感,所以他們不願意和別人進行交談。因為一旦開口的話,就會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一口小黑牙。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喪失正常的交際能力,從而出現自信心缺乏、自卑等情況的發生。那麼在出現了這種情況的時候,寶媽一定要引起重視,不然等情況再糟糕一點的話,再用挽救措施就比較難了。

  • 危害二:孩子會出現口臭

齲齒的存在,也是很多孩子出現口臭的原因之一,可能很多孩子自己還沒發現自己有口臭,但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別人會聞到一股腐爛的氣息。這也會使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問題,可能別人會有意無意的疏遠他,也會使孩子出現很強的自卑感。

  • 危害三:影響孩子正常進食

孩子口腔出現齲齒的時候,往往在初期不會表現出疼痛感,但是隨著齲齒越來越嚴重,孩子的牙齦會受到傷害,甚至還會在牙齒一吃東西的時候,就感到酸痛,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進食。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為齲齒,而導致的腸道問題,大約占比在3.4%。這意味著每當有1000個人查出腸道問題時,其中就有34個人的患病原因,是由齲齒所導致的。


四、那麼如果孩子出現齲齒,該怎麼辦呢?


既然齲齒的危害性如此之大,那麼孩子在出現了齲齒之後,寶媽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呢? 儘早治療首先要把齲齒的問題給解決,例如將齲齒給填上,這樣才能避免進一步加重。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常在有齲齒後,生活習慣要做出一定的改變。例如在平時吃東西的時候,儘量不要吃太過堅硬,容易傷害到牙齒的食物。因為在做完填補之後,如果吃太硬的東西,有可能會把填補面給弄壞。與此同時,也儘量不要吃酸性比較強的食物,例如甜點等。在吃完這些東西之後,也要立即對口腔進行清潔工作,否則齲齒還有會可能再度出現。

五、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出現齲齒?


既然孩子在得了齲齒後,會有非常多的麻煩。那麼寶媽又該在平日裡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口腔出現齲齒呢?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寶寶牙齒的護理應該從出生後就開始,不要因為寶寶沒有牙齒就忽略了寶寶的口腔護理。   

在乳牙萌出前,應每天用紗布蘸清水或淡鹽水輕擦寶寶牙床;長出乳牙後也要用同樣的方法清理寶寶的小牙,早晚各一次,也可以購買專門的指套刷,蘸清水或淡鹽水為寶寶清理牙齒;寶寶2歲左右可開始使用幼兒專用的牙刷學習刷牙。  

在寶寶用餐後,應及時漱口,以清除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如果寶寶還不會漱口,可讓他喝幾口白水,也能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2、保持良好的喂養習慣——睡前別吃東西   

有的寶寶有睡前用餐、喝夜奶或含著奶瓶睡覺的習慣,而寶寶睡著後,唾液會靜止在口中,這更容易造成奶漬殘留,引起蛀牙。因此,家長應保持良好的喂養習慣,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睡前最好不要吃東西,如果有吃東西,應及時刷牙或漱口。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甜食小心「隱形糖」   

預防齲齒,寶寶還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除了少吃糖,還應少吃餅乾、蛋糕、膨化類食品等甜食,喝水應以白水最佳,少喝含糖飲料、碳酸飲料、乳味飲料等,以防攝入「隱形糖」。


4、採取必要防齲措施——使用含氟牙膏或塗氟   

寶寶3歲左右就可使用牙膏刷牙,對於較小的寶寶,為防止吞咽可使用不含氟的寶寶專用牙膏,當寶寶懂得將漱口水吐出時,則應開始使用含氟牙膏,因為氟能有效預防蛀牙。此外,還可請牙醫做一些必要的防齲措施,如塗氟、窩溝封閉等。


5、定期做口腔檢查——發現齲齒及時治療   

寶寶開始長牙後,應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即使是乳牙齲壞也要進行治療,千萬別抱著「乳牙會換掉,不用治」的錯誤想法。   

齲齒不治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影響孩子吃東西,因為齲齒會引起疼痛,孩子就只能只吃軟的食物,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還可能讓孩子養成挑食的習慣。此外,齲齒還會影響新牙的生長,造成牙齒不齊,嚴重者甚至可能損壞牙神經。   

6、大人不要嚼碎食物喂給孩子吃,不要和孩子進行親吻等親密接觸

有些家長在喂養孩子的時候絲毫不注意,甚至會直接把自己嘴裡的東西,咀嚼碎了喂給孩子吃。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家長自己有齲齒的話,通過這種方式喂給孩子吃東西,有可能會把齲齒傳染給孩子。同理,大人也要避免和孩子嘴對嘴親密接觸,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大人有可能會將一些細菌感染給孩子,從而讓孩子口腔出現大量病菌,導致齲齒的出現。


最後提醒各位寶媽,除了監督寶寶每天刷牙,同時還應該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當牙齒出現小黑點、缺損、牙齦紅腫等問題時,應及時帶寶寶到口腔科就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pvCDW8BMH2_cNUgrK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