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朋友,大家好!我是高校綜合評價的任煒老師。今天的《科學規劃人生》微課堂由我來為大家主講:新高考背景下的多元升學。本次分享主要圍繞著現今高考政策的變化來談一談,考生和家長需要做好什麼準備,才能有利於自己的高考升學與未來發展。
高考改革進程
應該說,自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就沒有停止過。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不斷擴招提高錄取比例;從完全統一考試,到高校自主選拔;從一考定終身到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比如在2003年,就有22所院校開始試行自主招生政策,這一舉措擴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權,在實踐中不斷里推廣到更多高校,近年來實行自主招生的院校已達90所。
到了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拉開了近年來影響最大的新高考改革序幕。在「意見」中指出,過去的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因此,國家要在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
多元錄取解讀
那麼,這次的新高考改革政策,對我們孩子的未來升學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新高考模式旨在打破傳統模式的局限性,旨在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對於學生來說,可以結合自身興趣、志向、特長來選擇專業和學校;對高校來說,新高考模式有利於選出合適的人才進一步培養。
因此,今年 4月12日,教育部的官方微信號發布了一篇文章,明確提出:綜合評價成人才選拔主流趨勢。其中講到,這次高考改革是要真正實現人才培養全面育人、綜合發展,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科學育才、公平選材。
上海、浙江作為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首批試點省份,已探索開展了綜合評價錄取試點。高校依據考生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校測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根據參加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學生的調研數據,有近70%的學生表示面試時考官結合其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報告進行提問,這表明高校在面試過程中,較為普遍地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了參考,做到了「既見分又見人」。
而在今年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了,要進一步健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招生機制,逐步改變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錄取學生的傾向,引導高中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發展素質教育。並且提出,要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實際上,很多高校已經開始把綜合評價作為招生的主要方式。比如浙江省的綜合評價招生被稱為「三位一體」,2019年在浙江省開展了三位一體招生的9所大學,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統招人數比例都不是很高,而是把更多的招生名額用在了綜合評價錄取上了。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浙江省開展綜合評價招生的院校達到了58所。其中包括9所高水平大學,也包括浙江本省的不同層次院校。我們知道,浙江是我國開展新高考改革試點的第一批省份,那麼,他們的行動模式也將逐漸普及到全國其他省份,可以說,浙江的今天,就是其他省份的明天。所以,我們各地的家長都不可掉以輕心,而需要用心來了解一下目前的綜合評價招生方式。
那麼,綜合評價招生是怎樣的形式呢?我們以浙江工業大學為例,他的綜合評價招生,是參考學生的高考成績、學校測試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水平,分別按50%、30%、20%的比例來折算成三位一體綜合分,再根據學校的招生名額依次錄取學生。
我們可以從2018年浙江工業大學公布的錄取分數看到,由於降低了高考成績的比重,加入了學校綜評評價測試的分數,最終使得通過綜合評價錄取的學生分數比統招裸分錄取要優惠不少。平均優惠值達到了30分,優惠最高的一個專業是化工與生物類,這個專業裸分錄取最低是610分,而通過浙江工業大學的綜合評價錄取,高考分數最低只需要562分,相當於降了48分!
如何才能通過綜合評價錄取呢?我們可以看到浙江工業大學的招生要求是:先要通過書面初審,也就是學生在網上進行報名,然後學校根據考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競賽獲獎、中學階段綜合表現以及個人陳述情況等材料,按照不超過招生計劃數5倍的比例,確定名單。在複試階段,浙江工業大學是採取的面試形式,考察學生的專業素養、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然後按照得分確定入圍名單。
個人升學準備
在新高考這種背景之下,我們每個考生都需要多手準備,來應對新高考形勢下的招生政策。
要知道,新高考要求每個孩子都要提前具備規劃意識,明確自己未來的專業和職業方向,然後有的放矢、積極準備相關的綜合素質材料,接著選擇相應的高校招生路徑,來為自己爭取到合適的升學機會。
所以,我們需要規劃好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而對於高一的同學,還需要考慮自己要選擇什麼科目。
如何做規劃呢?按照生涯規劃的步驟,我們需要首先「知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志向、價值觀等內在特點,以及家庭所具備的現實條件,然後去了解目前的大學和專業相關內容,比如一個專業主要是學什麼的,將來是幹什麼的,而在哪些大學這個專業會比較有優勢,要進入這些大學有一些什麼升學途徑,需要怎樣的成績排名,他的錄取規則是怎樣的等等。有了這兩方面的了解,就可以大致匹配出自己適合學習什麼專業,可以選擇哪些學校了。
對於個人特點的了解,可以藉助一些測評工具,比如生涯規劃領域裡應用很廣泛的霍蘭德職業興趣類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測評,了解到自己在哪些特質上比較偏重,由此知道自己適合哪些類別的專業和職業。除此之外,建議諮詢一些具備生涯規劃和升學規劃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可以通過對你的深度訪談了解到你的特點,然後給你推薦合適的專業和職業。
而在了解專業這方面,則要去主動認知多個專業大類,而不可只是停留在對於一些熱門專業的認知上。要知道,目前大學本科專業一共分為12大學科門類,92個專業類,再下面分為500多種具體專業,如果我們只知道為數不多的一些熱門專業,那麼就會面臨報考時選擇太少競爭太激烈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書籍、網絡、訪談等渠道去了解更多專業的內涵,也可以參考專業人士的推薦來選擇專業。
然後,我們要考慮選擇怎樣的升學途徑。目前除了裸分高考升學之外,還有自主招生、綜合評價、專項計劃等高校自主選拔的多元錄取途徑,並且把很多以往統招的名額也給到了這類自主選拔招生上,參與這類招生,就是為自己增加錄取機會。而要申請各個高校的自主選拔,就需要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準備相應的獎項資質。
這個綜合素質的評價內容,目前在很多新高考實施的省份,教育廳以及各中學都會有相關的綜合素質評價填報系統,各地考生可以參照相關要求來進行填寫。而要填寫相關的內容,我們需要首先具有相關的資質材料,這些材料包括競賽獎項、遊學研學活動、研究性學習報告、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很多時候僅憑學校和家庭是無法提供相應的條件讓孩子參與的。
今年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構建全面培養體系,倡導學生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指導機制。
因此可以說,我們要主動為孩子去發掘一些社會資源,創造一些參與機會,幫助他們來豐富綜合素質評價的材料,同時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這不但有利於他們的高考升學,而且有利於他們未來的長期發展!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一個高中生家庭需要知道的一些具體的高考大事件。
在高一的時候,先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確定選擇多種升學通道。然後,在寒假/暑假期間,主動參與一些競賽活動、社會實踐、高校學科營等,作為自己的背景提升。
高三上學期的10月-11月,開始準備高校自主選拔的自薦信;來年的3-5月,高校簡章發布以後,開始報名申請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4-5月,各高校會公布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初審名單; 6月9日-6月22日,是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複試;6月22-6月28日,填報志願,包括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的院校志願。7月份,錄取結果就會公布了。
祝願各位同學都能做好充分準備,最終金榜題名!
聲明:本文系高校綜合評價任煒老師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