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選科組合的複習建議 讓期末考不再「犯愁」

2020-01-09     百年英才高考志願

對於高中生來說,期末考試這場大戲即將拉開大幕,期末考不僅是對考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更是報名高校自主選拔有力的證明材料。對於剛剛經歷過選科的同學來說,如何更好地複習也成了一大難題!

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共有如下12種選科組合,「你」選擇了哪一種呢?

從河北省、天津市部分高中的選科數據來看,選擇純理「物化生」和純文「政史地」的考生數量均偏少。

對偏理科考生而言,「物化生」是地表最強純理科組合,但有考生在選科時避開了化學,也就是說「棄考化學」。選擇物理,是因為很多專業都需要提供物理高考成績,選考物理專業選擇餘地也大;選擇生物,則是為了避開「化學」,不得已的「備胎」選擇,因為比較起理科性質的化學,生物好歹有些文科「味道」,多背誦,總體得分會比化學分數高。相比其它文科科目,地理對理科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小。所以,「物理+生物+地理」組合更受理科生歡迎。

選擇偏理組合考生相關建議:

(1)物理+化學+生物,學習難度大,選擇這個組合的大都是優等生,競爭比較激烈;

(2)物理+生物+地理,對於沒有選擇化學而選擇了生物科目的考生來說,生物學科目的學習要擅長歸納和記憶;

(3)物理+化學+地理,考生選擇了這個組合,由於學科之間關係密切,記憶背誦的內容相對較少,所以要重點注意「刷題」。

對偏文科考生而言,「歷史+地理+生物」組合則更受歡迎,相對於純文組合「政史地」,大部分考生都沒有選擇「政治」這門科目。眾所周知,政治難背,題型分析深度大,所以選擇的學生人數少。

對文科生來說,由於「政治」是很多專業的必選科目,如民族學、國際政治、馬克思主義理論、外交學、治安學、偵查學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所以「歷史+政治+化學/生物」也是不少考生的選擇。

選擇偏文組合考生相關建議:

(1)政治+歷史+地理,學習難度較低,注意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背誦;

(2)歷史+地理+生物,這個組合的學科跨度較小,但思維跨度大,生物科目的學習對文科生來說費時費力;

(3)歷史+政治+化學,這個組合對文科生來說優勢較大,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低,文科生選擇這個組合很加分。

不管考生選擇了偏理組合還是偏文組合,面對期末考試,以下建議能幫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拿到高分:

一、教材為本,整體複習

課本是複習的階梯,學習須有「本」可依。複習時以課本為主線,進行系統的複習,使所學過的知識由零散過渡到完整,構架起學科知識系統,訓練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課本為主線進行整體複習,並非簡單地重複已學過的知識,而是對學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對某些知識點要進行歸納與對比。

二、梳理結構,形成體系

考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點進行歸納,來梳理本學期每章內容,並找到知識點對應的基礎題,進行自我檢測。

把重點、難點的內容理解透徹,熟練掌握,有助於提高複習效率。

三、看錯題集,溫故知新

將日常練習、考試中遇到的錯題、典型題分門別類地收集在一起。期末複習中,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時間重新去溫習,這樣做,會比做幾道題有更大的收穫。

溫習錯題集,除複習知識點外,還要重視某些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錯題集的作用。

四、針對考點,專項練習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主要方法。做練習,選題要精,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進行各種形式、多層次的練習,練習要有步驟、有目的、有思考,切忌一味做題,陷入題海。

可以適當的做些期末模擬試題,但量不要過大,對一些難題可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老師的交流,棄偏題、怪題。

新高考改革後,「3+1+2」模式下語文、數學、外語、物理、歷史均以原始分計算,其它選考科目按照賦分計算。所以實際總成績與本省的科目選考人數密切相關,選考人數影響賦分成績,考生最終還是要努力提高原始成績才能提高自己的總排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qwXlm8BxtCz63RL9k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