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持續將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一手抓成果鞏固,一手抓問題整改,補短板、提弱項、破難題,全市脫貧退出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平均達到11746元,較2018年增加1207元,已脫貧戶無一人返貧。全市唯一的國家級貧困縣順利脫貧摘帽,實現了高質量整體脫貧的目標。
「兩不愁三保障」 築牢脫貧底線
「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係脫貧攻堅戰質量。2019年,西安市嚴把脫貧標準,以「繡花」精神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讓貧困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為消除因病致貧返貧現象,西安市不斷織牢織密健康扶貧保障網,新農合參保、村級衛生室、「一院幫一村」結對幫扶實現貧困村全覆蓋。深入開展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大病救治病種增加到25種、救治率達到99.95%。做細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市涉貧區縣家庭醫生3646人,建檔立卡人口應簽盡簽。大力實施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教育扶貧政策全覆蓋,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對全市建檔立卡戶安全住房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發現並解決312戶住房安全問題,建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19個,均配套至少1項脫貧產業,「水、電、路、視、訊」配套設施全覆蓋。為確保貧困群眾喝上健康水、用上方便水,下大力氣補齊飲水保障短板,全年投入7000萬元,建設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項目142處,全市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全部達標。
產業+就業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西安市持續深化「十百千萬」工程效益,全力打造「五種產業脫貧模式」,確定10大類210個產業扶貧項目,在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方面,已逐步建成以鄉村旅遊、奶山羊、苗木花卉、中蜂、獼猴桃、核桃、電子商務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突出新型主體帶動,累計扶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533家,與370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關係;推進142個貧困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帶動5.3萬戶19.08萬名貧困群眾通過產業發展獲得更多收益。著力打造貧困村「四個一」鄉土人才引領模式。在142個貧困村各培育1名產業引領村幹部、1名互助合作帶頭人、1名農林技術骨幹、1名農產品流通服務人。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的脫貧能力和「造血」能力進一步增強。
堅持以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培訓和就業援助為主積極推進就業扶貧工作,不斷拓寬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2019年,全市共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4571人、創業128人;新建社區工廠10家、就業扶貧基地10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04人;開發公益專崗404個,累計上崗2216人;特設就業扶貧公益性援助崗位,累計上崗1668人。
抓鞏固促提升
推動脫貧攻堅提質增效
面對整體高質量脫貧退出的實際,西安市聚焦鞏固提升工作重心發力,制定出台了《西安市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實施方案》,依託市級脫貧攻堅大數據平台,建立四級聯動防返貧監測預警機制,重點對68750戶已脫貧戶、5424戶在冊貧困戶、非建檔立卡低保戶等三類人群,實施分類幫扶、動態管理,形成了抓實「大三類」、攻堅「小三類」點面結合、長短結合的成果鞏固長效機制,全市脫貧退出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平均達到11746元,已脫貧戶無一人返貧。嚴格落實扶貧領域風險防範和化解工作要求,推動風險防範化解工作落實落細。
消費扶貧 激活脫貧新動能
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也是深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創新實踐。為讓貧困地區的產品真正流動起來,將市場消費轉化為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動力,2019年,西安市持續推廣「電商+產業+貧困戶」模式,創建電商示範鎮10個、示範村25個,帶動貧困人口2787人,前三季度農村網絡零售額150億。為解決貧困戶產品「賣難」問題,創新提出——「實體店+電商+合作社」的「西安扶貧超市」新思路,通過在旅遊景區、大型商圈、社區等人口密集區域開設扶貧超市,專門銷售貧困村及涉貧企業生產的農特產品,同時聘用貧困戶作為超市營業員,提供就業崗位,全方位推動脫貧幫扶,通過優化拓展「政府+貧困戶+扶貧超市」的集體經濟扶持模式,形成了更強的消費扶貧動力。目前「西安扶貧超市」共開設4家,產品達13大類、200餘個品種,供貨體系涵蓋全省10個設區市、30餘個合作社、帶動7000餘名貧困戶,銷售額度300餘萬元。西安扶貧超市做法入選「一帶一路」國際減貧論壇案例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