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創業者、農民,這三個標籤記錄著80後女青年武楠的過去和現在。武楠在高唐縣種葫蘆和無花果,擁有600畝葫蘆,100畝無花果。9月底,賣掉最後一卡車葫蘆,武楠終於鬆了一口氣,今年跟著她種葫蘆的社員,畝收入可達8000元。
武楠和她的葫蘆。
故事還得從17年前說起。2003年底,大學畢業後的武楠考上了公務員,在聊城市一個街道辦事處工作。1982年出生的武楠在聊城市東昌府區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長大,是一名地道的城市女孩。
「我總共乾了7年公務員,2010年底辭職,在田野鄉間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武楠說。從小就對葫蘆感興趣的武楠在21歲時就開始經營葫蘆,一度同時經營3個店鋪,雇7個人。2010年,她來到了有著「中國書畫之鄉」美譽的高唐縣種起了葫蘆,並成立了合作社。
2012年,背上一筐小葫蘆,武楠南下浙江義烏了。在那兒遇到了一位世代做葫蘆跨國貿易的「大佬」,他把葫蘆賣到了中東、歐美多個國家。如今,他們已經愉快地合作了五年。作為高唐縣盛唐葫蘆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武楠今年幫著高唐農民賣掉了40萬隻葫蘆,總共6卡車,讓當地農民畝收入達8000元。如今,合作社的社員遍布7個鄉鎮。
在梁村鎮茶棚村流轉的100畝地太鹼,武楠決定種無花果,並加入了中國無花果協會。2016年,為了種好無花果,吳楠專門跑到日本學壓枝,跑到土耳其學接穗。在市場價8元一斤時,她的無花果賣到了20元一斤,且供不應求。
武楠田裡的無花果跟其他地方的完全不一樣,是叢生的。武楠笑著說:「叢生可高產、抗凍,且方便採摘。」無花果奶茶,無花果酒、無花果燉雞、葫蘆粽子……在武楠的巧手下,這些副產品全部研發成功,且已經全部走向市場。
農村大眾報記者 劉真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ff5BG4BMH2_cNUgKd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