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4日到8日,北京一小區有5隻貓被人用鋼鏢射傷。有的貓被直直射中腹部,鋼鏢長約10公分,前半部分呈圓錐狀還有倒刺,而小區里人員密集,一旦射傷人後果不堪設想。
與正常宰殺家禽,不會蓄意給它們造成痛苦截然不同,有部分人虐殺動物尋求自身快感。近年來,也有不少類似的事件,掀起了大眾對虐待動物的廣泛討論。
2019年11月,南京高校學生用開水往貓身上澆了七遍,傷口被撒上鹽巴,貓被拔掉指甲後還被抽打。
2019年6月份,廣西南寧一男子放火燒貓,還拍攝了過程發布在網上。
2019年2月份,西安一男子領養了8隻貓都不知去向,最後貓被發現要麼殘疾,要麼死在了車庫,男子說:"(貓)不親人,我不扔了幹啥?"
2006年,黑龍江一名女子穿高跟鞋踩貓虐貓。
......
這種新聞隔段時間就會引起廣泛關注,而馬上又會被人淡忘,接著還是會有下一個、下下一個虐待動物者激起眾怒。不禁驚嘆,這些施虐者心理的陰暗面一次次挑戰我們容忍的下限,而且這些施虐狂或許就藏在我們身邊。他們的行為往往不止虐待動物這麼簡單,血腥暴力愛好者真的只會向流浪動物下毒手?可別小看他們。真實事件紀錄片《別惹貓咪》,曾展現過2010年的一個虐貓視頻,施虐者起初在網上發布虐貓視頻,引起眾怒後反而變本加厲,有天他面對鏡頭殺了一個人。這就是2012年轟動一時的中國留學生林俊被分屍案。
在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之前,當地警方就收到了對這位施虐者的投訴信,但都沒有當回事,回過頭來,一切都晚了。國外研究表明:虐待動物和每一種暴力犯罪,甚至和大多數非暴力犯罪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大多數青少年犯罪和校園槍手都曾涉嫌動物虐待,大多數暴力犯罪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多數囚犯也都有早年虐待動物的經歷。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在澳大利亞,95%的謀殺、強姦、毆打、偷竊和吸毒的罪犯有過虐待動物行為。在美國,63%的暴力犯罪,70%的暴力、偷竊、毒品及錯亂行為綜合犯罪人,都有虐待動物行為。
虐待動物的人不一定會去犯罪,但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引起社會警惕的信號,對生命的漠視,正是犯罪的開始。
在我國,動物虐待罪目前還只是一項擬設立的罪名,刑法對於這些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和嚴重侵犯財產權的行為,要麼無能為力,要麼罪行和行為不匹配。因此還有很多人鑽空子,發虐待動物視頻販賣,社交平台就有很多虐貓的圈子明目張胆地進行虐貓直播。在19年2月初,英國還有留學生虐貓事件,灌貓喝烈酒,用繩子勒住貓的脖子,懸在半空中,事情被揭露後,這名留學生說:"我回國就安全了。"
或許,在他們眼裡,中國是施虐者的庇護所,即便有禁止虐待動物的相關規定,也會出現執行困難、耗費資源處理等問題。其實虐待動物這件事,並不需要我們投入很多,只需要我們拒絕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