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來了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間。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中伏: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末伏: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一旦入伏
就到了最容易生病的時候
三伏天裡,「暑邪」盛行
一不留神就會落下病
室外工作的人要注意防暑
室內工作的辦公一族要注意防寒
要知道,三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
病也是空調給的啊
所以,進入伏天以後
必須要——防寒!
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夏季防寒
人們在夏季愛吃冷飲、愛吹空調,殊不知這些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之中被寒邪傷害,很多病都是由於進食寒涼所致,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對大多數人來說夏天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三伏天禁止事項
一 受涼
如洗冷水澡、趟涼水、長時間溫度過低地吹空調
二 貪食冷飲
主要是過度進食冰涼的食物,如大量吃冷飲、冰鎮水果
消暑法
夏季容易中暑,但陰暑和陽暑的症狀和治療是不同的。
陽暑
炎炎夏日
中午應該儘量減少外出
以免受暑
若長期在烈日之下勞作而受暑
出現頭暈、汗多、
咳嗽、發熱等症狀
則為陽暑
可用荷葉、西瓜翠衣等清暑
陰暑
在室內不可過於貪涼
若長期在空調、風扇之下
受涼過度就會導致陰暑
症狀為頭痛、怕冷、
肢節疼痛、心煩,膚發熱、
惡寒、食欲不振
可用藿香正氣水
服完後微微出汗
即可退熱
陰暑切記不要吹風
入伏後吃什麼?
羊肉
夏季吃點暖性的羊肉,有利於發散滯留在體內的寒氣,疏通筋脈。
鴨肉
鴨肉適合在燥熱的夏季食用,鴨肉味甘性冷,能起到補虛、去燥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頭痛、失眠、便秘等症狀。
餃子
頭伏吃餃子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營養專家認為,伏天不能熱補或溫補,最好平補,餃子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三伏天養成好習慣
適當出汗
大家有時候為了避免熱辣的陽光就整日呆在室內,一整天都幾乎不出汗。
其實這樣對身體是不好的。
雖然降低了中暑的機率,但是整天不出汗,就很難排泄出體內新陳代謝的廢物。
適當出汗,不僅能帶走體表大量「廢物垃圾',還能讓身體更加輕鬆哦。
中午小憩
三伏時節天氣炎熱,晚上睡眠質量會打折扣。加上白天悶熱、時間又較長,不妨在中午打個小盹,哪怕閉目養神十幾分鐘,下午精力都會好很多。
情緒平穩
天氣一熱就容易心浮氣躁,而焦躁的情緒會讓人更加燥熱。激動時,血壓會上升,容易引發頭暈、輕微暈厥甚至各種疾病發生。
所以,保持平穩的情緒,會更涼快。
正式入伏後暑邪盛行
切記注意防止寒氣入體
最美君祝大家度過一個舒舒服服的夏天~~
The End
編輯:晶晶
審核:菜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_IrHWwBmyVoG_1ZPi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