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隨著天氣轉暖,北方的沙塵天氣開始活躍起來,根據預報,今天(18日),內蒙古、華北北部將有沙塵天氣來襲,目前,河北、北京已經出現大風天氣,部分地區PM10已經明顯升高。那麼這波沙塵天氣強嗎?我國近些年來,沙塵天氣過程的次數和強度又發生了什麼變化?一起通過數據來看看。
北方大風沙塵來襲!北京今日將遭遇沙塵天氣
昨天(17日),新疆南疆盆地北部、內蒙古河套偏北地區出現浮塵或揚沙天氣。中央氣象台預計,今天,內蒙古中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山西北部、陝西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內蒙古中部局地有沙塵暴。
專家介紹,截至16時,河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PM10濃度已經達到500ug/m3。北京已經出現大風天氣,PM10也明顯升高。這次沙塵天氣將繼續影響到北京,以局部地區揚沙天氣為主。另外,今天下午至夜間,北京大部風力較大,平均風力為6級左右,陣風8~9級,局地可達10~11級。大家儘量減少外出,如需出行一定要做好防風防塵準備。
今日15時40分,北京市昌平區霍營附近PM10已經明顯升高。拍攝:張方麗
北京沙塵天氣越來越少 沙塵暴減少最明顯
對北京而言,此時出現沙塵天氣並不稀奇,當地還曾流傳過「二月吃霾、三月吃沙、四月吃絮」的段子。常年三月,北京平均沙塵天數為3.6天。近些年,北京的沙塵天氣是越來越少了。
相比20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的沙塵日數減少了七成,且強度明顯減弱。統計顯示,北京近些年出現的沙塵天氣多為揚沙和浮塵,沙塵暴較為少見。
2000-2019年,北京共165天出現沙塵天氣,其中,揚沙93天,浮塵71天,沙塵暴僅有1天;而1961-1980年的二十年間,北京共有552天出現沙塵天氣,揚沙387天,浮塵105天,沙塵暴60天。相比而言,北京沙塵日數減少七成,其中沙塵暴日數下降最為明顯,而浮塵日數變化較小。
專家介紹,目前北京沙塵天氣處於年代際偏少的時期,但春季仍為沙塵天氣多發季節,部分時段仍可能出現較重沙塵天氣。
沙塵「狠角色」漸乏力 強沙塵暴驟減八成
不僅是北京,我國總體沙塵天氣過程均有明顯減少的趨勢,2000年至2019年,我國平均每年出現沙塵天氣過程13.8次,較常年平均(1981-2010年)偏少1.1次,尤其是2011年至2019年,年平均僅有11.4次,偏少3.5次。
由於每年氣候背景和各地氣候變化情況不同,各地沙塵天氣日數的變化也各有不同。自1961年以來,青藏高原中西部、南疆西部、內蒙古中西部、寧夏北部等沙塵天氣日數減少最為明顯,平均每10年減少超4天。
專家介紹,我國沙塵天氣過程分為四類:浮塵、揚沙、沙塵暴和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在同一次天氣過程中,我國天氣預報區域內3個或3個以上國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觀測時次出現了強沙塵暴天氣,才會被認定為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強沙塵暴來襲時,空氣混濁,黃沙漫天,能見度將小於500米,破壞力極強,是沙塵家族中的「狠角色」。
我國沙塵天氣過程的強度在逐漸減弱,尤以「狠角色」強沙塵暴天氣過程減少最為明顯,監測顯示,上世紀六十年代強沙塵暴天氣過程約為48次,2000-2009年,這一數字減至21次,減少幅度超過五成;而2010-2019年,我國出現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僅有11次,驟減近八成。對比近十年和進入21世紀最初的十年,強沙塵暴天氣過程也是發生頻率「打對摺」。
我國沙塵天氣春季高發 四月達鼎盛
其實,三月的沙塵天氣僅僅是高峰期的開始,我國的沙塵天氣過程首次出現在2月(常年平均日期為2月16日),3-5月進入高發期。從我國2000-2019年各月沙塵天氣過程的分布情況來看,3-5月的沙塵過程能占到全年的80%,4月份沙塵天氣最為頻繁,常年平均達到4.5次,3月和5月不相上下,分別為3.4次和3.1次。
4月不僅是沙塵過程最頻繁的時候,強度往往也最強,常年4月的沙塵天氣過程,有58.9%達沙塵暴及以上級別,3月和5月分別有48.5%和45.9%達到沙塵暴及以上級別。
專家表示,形成沙塵的必要條件就是沙塵源、強風和不穩定的大氣層結。春季氣溫回升迅速,北方沙源地開始解凍,加之降水較少,難以抑制沙塵,便為沙塵發生提供了物質條件。同時,這個時節,北方冷空氣活動仍然頻繁,大風天氣多發,就容易把地表的土或沙吹起來,從而形成沙塵天氣。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預測,今年春季我國北方地區沙塵過程次數為7-10次,平均沙塵天氣日數為3-5天,均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沙塵強度總體偏弱。專家提醒,雖然今年沙塵天氣可能偏少,但仍不排除有較強沙塵天氣現身,當大風天氣來襲時,大家依然要做好相關防護。(文/張慧 設計/陳玉潔 數據支持/胡嘯 石妍 審核/陳曦 馮瑋 劉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TOE7XABnkjnB-0z6V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