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土"一詞在人們口中出現的頻率愈加廣泛。雖然,該詞大致意思是在交流之間用於調侃,但切合實情況,也能間接闡述處於負債面的人群較為廣泛。與以往相比較,不管是時下的消費水平,還是消費方式,在各方面都有了層次的提升感。
方式與水平的變化,"生產"出不一樣的消費觀念,如借錢用於提前消費,只要敢出錢就有人敢借。"超前消費"的生活理念,導致越來越多喜愛此種方式的人群,背上或輕或重的債務。而面向大眾,這只是一種令人負債的縮影,跟其他方式相比,負債是時下多數群體難以規避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複雜且難以回答的問題。
雖然很難弄清楚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數據難以獲得,且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但如果仔細思考並仔細分析,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目前負債的家庭會越來越多。
房產是家庭一大負債點
面對高房價問題,普通的工薪家庭確實相當困難,回顧十多年的房價走勢,多數人心臟可能承受不住。從幾百元的房價漲到幾千元、幾萬元,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地段,十幾萬元每平的房價也存在。相比較不同區域的房價漲幅倍數,十幾倍常用,幾十倍也有。
為了滿足家庭剛需,一套房產對多數家庭有著不小的魔力。而掏空幾代人的錢包,背負著巨額的房貸,透支未來幾十年的收入,為買一套房的家庭,大有存在。同時,依照家庭資產配置分析數據來看,房地產配比占據家庭資產的77%。也就是說,大部分家庭的存款以及收入,基本全投進了房產,所以造成越來越的家庭負債,其主觀原因在房產身上。
教育、醫療、養老,支出昂貴
在列舉的三大不可少的支出項目中,越來越多的工薪家庭感到無力。孩子從出生開始,直至成家立業,在中間這一時段都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對象。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有著較為不錯的未來,但以網上定調的花費標準為例,孩子在成家立業之前,一個家庭一般需要花費100萬至150萬的支出。
對於一個工薪家庭來說,實際支出雖然遠達不到以上水準,但多數家庭為了一個孩子,將必須消耗大部分的收入。此外,去醫院看個感冒花費上千塊錢的消息並不少,有病能扛就扛,似乎成為了一種常態。高昂的醫療費用,讓人對醫院望而卻步,倘若患上稍嚴重的疾病,讓一個家庭重回貧困,也不是沒有可能。
特別是貨幣在不斷增加,物價在不斷上升,收入增長遠低於物價上漲的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負債人數自然會增加。除主觀經濟原因之外,我認為家庭負債仍要量力而行,過度的負債,帶回來的只有過度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