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不僅人們在兢兢業業的工作
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就連騙子們也是隨時準備著
把魔爪伸向老人們
真「敬業」啊
接下來
通過近期頻發的幾個案例
給大家盤點一下
老年人最容易中招的騙術
請大家搬好小板凳
案例一
假警察「審查」帳戶,老人為證清白被騙40多萬。2018年8月,何伯接到自稱保險公司客服人員來電。對方稱其個人信息被冒用購買保險,並將電話轉接給了「經辦警官」。「警官」以何伯涉嫌私開帳戶牟利為由,要求對其銀行帳戶進行「安全審查」。急於自證清白的何伯在「警官」的電話遙控下登錄網上銀行,並將登錄驗證碼信息發給對方「配合調查」。結果,其帳戶內的40餘萬元被轉走。
案例二
「贈鮮雞蛋」吸引老人投資,多名老人被「坑」。2018年5月,海珠警方接到多名老人報警,稱在參加一間名為「全XX健康體驗中心」的店鋪活動時,被店員等以高額返利引誘,投資了其網購平台「老XX商城」。收到一些返利後,該店鋪突然關門倒閉,工作人員失聯。老人們的投資本金無法追回。
案例三
花天價買治百病「人參粉」,警銀聯動阻止轉帳。2018年6月,梁姨來到某銀行昌崗支行,要求銀行工作人員將其帳戶內的54000元轉入某個人帳戶。工作人員詳細詢問梁姨轉帳目的得知,梁姨是打算轉給「參X公司」成為會員,併購買人參粉治病。工作人員懷疑梁姨可能遇到了保健品推銷詐騙,於是立即按照「警銀聯動」機制,通知轄區沙園派出所派員到場。
老年人最容易中招的騙術是哪些?
第一、冒充公檢法或親友
第二、「高回報的投資產品」
第三、「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
都是假的!
針對上述典型詐騙的受害群體,警方分析發現受騙者多為空巢或子女不能常在身邊的老人。一些老人在被騙後,因擔心被責備埋怨,往往不敢告知子女,甚至不願報警。
老年人遭遇詐騙已是身心受創,子女晚輩此時切不可再責備老人,而應反思是否在平時盡到了陪伴提醒的義務。同時應立即報警,以便及時啟動緊急止付攔截機制。
如果家裡有老人被騙,請第一時間報警
子女晚輩要給予老人更多關愛,與老人常聯繫,多溝通,讓老人熟悉自己的聲音和活動情況;
平時要多提醒和留意老人,如果發現老人有為晚輩轉帳匯款等行為,一定要了解核對或向警方諮詢;
老年朋友們也要學習了解新型詐騙手法,提高防範意識。
涉及投資理財和養生保健問題,要向銀行、證券交易場所、醫院等正規金融和醫療機構諮詢,不要被高額回報、虛假宣傳誘惑。
遇到與錢有關的問題,要多與子女、晚輩或社區民警商量核對,不要輕易轉帳,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