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昭蘇縣,伊犁馬在草地吃草。
2019年12月21日下午,武漢速度賽馬公開賽年度總決賽在東方馬城舉行,曾於千米短途賽中跑出1分10秒好成績的「山遛久」發揮出色,一舉拿下「年度冠軍中國馬」稱號。
「山遛久」是一匹伊犁馬。作為國產運動馬的著名品牌,伊犁馬在純血馬占主角的現代賽馬賽場上,可展示的舞台並不多,其尷尬的地位是新疆馬產業的一個縮影。
2018年末,新疆馬存欄73萬匹,現有哈薩克馬、焉耆馬、巴里坤馬、柯爾克孜馬4個原始品種和伊犁馬、伊吾馬2個培育品種。
新疆少數民族叼羊比賽。
除了馬匹眾多,新疆發展馬產業也有著諸多優勢:
1.自然條件優越。全疆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積7.2億畝,以伊犁河、額爾齊斯河、開都河、額敏河等水系發源地或水源補給地所形成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昭蘇草原、那拉提草原、喀拉峻草原、庫魯斯台草原等優質草原,為馬匹放養提供了豐富的牧草地。
2.地緣優勢突出。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已成為通向中西南亞、貫通河西走廊、連接東部發達省區的重要陸路通道。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是與各國馬產業文化交流的重要承接地。
3.政策機遇明顯。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都對加快馬術運動、馬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出了要求。
4.人力資源充裕。新疆馬背民族眾多,各少數民族養馬歷史悠久,養馬、馴馬、賽馬、馬術表演技術嫻熟。「十二五」以來,依託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培訓馬產業技術人才已達3萬餘人次,為馬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5.市場需求旺盛。隨著疆內外馬術賽事、民族節慶賽馬活動以及馬術俱樂部的發展,對運動馬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優質安全的馬肉、馬奶以及馬生物製品日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前景看好。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對馬文化旅遊的需求將逐步增強。
賽馬活動,在北疆如火如荼地開展。
在自治區政府的支持下,新疆馬產業挖掘資源優勢,取得了一些長足進步。
例如,傳統的馬肉、馬乳生產逐步向深度開發、精深加工利用方向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馬產品開發迅速發展,孕馬尿結合雌激素生產占全球份額20%以上。官方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末,馬肉年產量5萬噸,馬奶產量2萬多噸,馬匹存欄數、出欄數及肉產品均位居全國前列。
此外,馬產業科技支撐能力增強,馬病防控能力明顯提高。各地傳統民族馬術活動和以馬術體育競賽、騎馬旅遊、民族馬術演出為主題的節慶活動日益頻繁,有力帶動了當地旅遊、民族餐飲、民族手工藝及育馬、馴馬等產業的發展。
哈薩克族是新疆的馬背民族,賽馬在少兒中備受歡迎。
官方資料顯示,新疆馬產業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
1.產業結構不合理。新疆體育賽馬、現代馬術、休閒娛樂、馬文化等高附加值的產業尚在起步階段,馬肉、馬乳深加工及馬生物製藥等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低、產值小,資源優勢和產業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
2.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馬匹改良育種、疫病防控、調教訓練、拍賣交易、飼料加工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缺乏專業的馬性能測定機構和馬疫病檢疫及診療機構,馬產業保障和支撐體系仍不完善,難以滿足現代馬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3.基礎性工作相對滯後。支撐現代馬產業發展的馬品種登記、馬匹鑑定、馬賽事規則制定、馬產品研發、馬技術質量體系建設等工作總體推進緩慢。受生產管理體制影響,重點馬場育種種群不足,同時,馬繁育體系鬆散,馬群體改良進程緩慢。
4.科技支撐能力亟待提高。現有馬產業技術培訓機構和培養計劃,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馬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馬產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育馬場、科研院校和技術推广部門協作不緊密。
5.消費市場培育有待加強。受遠離國內消費市場和疆內人民消費水平偏低影響,馬文化旅遊消費群體增幅緩慢,大眾參與馬產業活動的意識不強,發展馬術表演、馬健身療養、青少年馬術、馬休閒騎乘等業態後續消費群體培育難度大。
烏魯木齊,一家馬術俱樂部對公眾開放馬術表演。
發展現代馬產業有利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於農牧民增收,有利於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要,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固邊富民,對促進新疆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1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出台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現代馬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新疆馬產業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但新疆現代馬產業要實現大發展,亟待搶抓機遇,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進。
新疆馬產業現代化,任重而道遠。
新疆馬產業與文旅結合,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