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人喜歡上一座城市,雖然我在紹興待的時間不長。對紹興也不怎麼了解,但我最初知道紹興確實是因為魯迅。小時候看過很多魯迅的文章,雖然說他的文章有些嚴肅,但又不缺乏樂趣。而紹興在他的筆下似乎又增加了幾分色彩,所以來到紹興的第一天,我就決定去魯迅估計逛一逛。
因為魯迅故里離我住的地方還是有一段距離,記得那天我是下午四點左右出發。大約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夜幕下的魯迅故里遊客稀少,路邊的很多商店早早關門,可能是當天的氣溫比較低吧,好像只有5度左右。
說實話我對魯迅故里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因為這個類型的景區基本上都差不多,裡面不是文字就是照片。不過到門口之後我剛想買票,工作人員就跟我說用手機預約,然後填寫一些身份信息就可以了,不需要買票。
你要知道魯迅故里這個景區裡面的所有景點,都只要刷身份證不需要買票,這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不小的驚喜哈,畢竟這樣的景區門票收50也不過分!首先我們進去的,好像是魯迅故居,裡面有很多房間以及一些家具書房,我不禁感嘆「我們不一樣」這句歌詞,並不是瞎扯淡。
因為魯迅的爺爺是進士,後來在朝廷當了很多年的官,從房子的布局和面積就能夠看出來,他們家那時候也算是比較富有了。反正我們逛了很久才逛完,離開魯迅故居之後我們又逛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這兩個小景點確實和我想像中有些不一樣,首先是百草園魯迅在文章中對百草園的描述是「一個荒蕪的院子,長滿了雜草,還有一些桑樹以及肥皂樹」。但現在的百草園一棵雜草也看不到,乾乾淨淨的,除了幾棵大樹就是一地的青菜。
其次就是三味書屋,可能是小時候讀書不認真聽講吧,我一直以為三味書屋是魯迅的一個書房。到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所謂的三味書屋並不是書房,而是魯迅少年時期的教室,也就是所謂為的私塾。
面積不大,一個教室幾張桌子,即使塞滿也只能夠容納幾個人,可見那時候有機會讀書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不過那時候的三味書屋好像算是貴族學校,一般家庭的孩子應該在其他地方上學吧。
從從三味書屋出去以後我們到邊上吃點東西,可能是那天太開心了。我忘記自己還在景區裡面,隨便進了一個店子後,就點了一些吃的東西。其實點的不是很多,這些如果在外面的頂多就是三十的樣子,但去結帳的時候老闆收了我們一百多。
其他的不說,一份小籠包就是20,不過這個也正常,人家景區裡面的租金比較高。不收高價的話房租都交不起了,但我只是想提醒一下需要的朋友。預算不是很足的話,就考慮到外面吃,畢竟景區裡面的食物也不比外面好吃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