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改善寶寶體質,要抓住這個時節!

2020-06-21     上海崇明

原標題:今日夏至,改善寶寶體質,要抓住這個時節!

夏至,是一年中第十個節氣。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幾乎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在一年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人體陽氣最旺。夏至之後,陽氣漸弱,陰氣漸長。

中醫歷來強調夏季調養,通過夏季扶陽可以改善兒童體質、增強免疫力。今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兒科主治醫生李倩醫生給大家講講如何通過「冬病夏治」,改善兒童體質。

01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補足體內陽氣、祛除寒邪、濕邪,治療某些屬於虛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作用。

在夏至後的三伏天,為人體內陰寒之氣易解之時,此時間段運用補充和振奮體內陽氣之法,可祛寒防病。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作與復發的疾病(如 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反覆呼吸道感染等),此時若採取正確的調治與補養,可減緩疾病的發作,或減輕其症狀,甚至達到治癒的效果。

02

具體如何做?

中醫有很多扶陽的方法,對於兒童常見的有 穴位敷貼、推拿按摩、內服中藥、艾灸等,不論使用哪種方法,請家長們務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穴位敷貼

穴位敷貼為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是將中草藥製成各種劑型貼敷在特定穴位,通過中藥對腧穴、經絡的刺激及中藥本身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疾病的中醫外治法之一,通常在三伏天進行。

夏至後人體腠理毛孔疏鬆,藥物容易透入。此時選用辛溫的外用藥,如 生薑、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等,敷貼於特定的身體穴位上,可防治多種易在秋冬發作的疾病。

家長們請注意,穴位敷貼須到醫院經專業醫生指導後才可以進行!

生薑

白芥子

延胡索

細辛

推拿按摩

對於6歲以下的小朋友,推拿按摩效果較明顯。推薦如下手法,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1、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操作方法:按揉足三里300次左右。

2、清補脾經

脾經部位:拇指橈側赤肉與白肉交界處。

操作方法:在指尖與指根之間來回推300次左右。

3、按揉內勞宮

內勞宮部位:在小兒掌心,將中指屈曲時,指尖所對的位置。

操作方法:用拇指的羅紋面著力,緊貼在寶寶內勞宮穴,做反覆、有節奏、輕柔緩和的迴旋揉動300次左右。

4、按揉外勞宮

外勞宮部位:在手背中,與內勞宮相對,手背第3掌骨和第4掌骨之間。

操作方法:握小兒左手,使手心向下,將小兒無名指、小指屈曲與掌面呈90度角,使穴位顯出,以拇指螺紋面左右揉300次左右。

內服中藥

每個小朋友對中藥的接受度不同,若小朋友抵抗力弱、容易生病,有如 哮喘、鼻炎等在冬季容易發作與復發的疾病,或 化不良、厭食、慢性腹瀉等情況,可給寶寶服用中藥以調理身體。

內服中藥要在中醫醫師指導下,根據每個小朋友的不同體質及身體狀態施治。

艾灸

給寶寶艾灸可以選擇 身柱、神闕、足三里這三個穴位, 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身柱穴屬督脈,灸身柱可強身除病,有 通陽理氣、補益肺氣、止咳平喘、促進疲勞恢復的功效,是幼兒期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神闕穴是任脈的重要穴位,艾灸神闕可以調理孩子的虛症。

足三里穴屬胃經,艾灸此穴可調理脾胃、通經活絡、扶正祛邪。

劃重點!做艾灸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一周灸1-2次即可。視孩子年齡及配合程度,循序漸進。艾灸時間不可過長,一般每個穴位每次灸3~5分鐘即可。

2.在空氣流通,清潔乾燥的房間中進行。

3.孩子可戴口罩,避免吸入過量的艾煙。

4.艾灸期間要密切觀察孩子,謹防燙傷。

我們家孩子很健康,也要做這些嗎?

以上方法中,推拿按摩適用於大部分兒童。穴位敷貼主要對應一些在冬季容易發作與復發的疾病。

03

夏至時節寶寶該怎麼吃?

中醫認為 酸味可止汗固表,鹹味可補心。夏季兒童飲食宜酸味和鹹味食物。「夏至三庚數頭伏」,暑氣咄咄逼人,天氣複雜多變,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損失水分較多,最易傷津耗氣,可適當多吃酸味、鹹味食物以及湯湯水水。酸味食物如 雞、鴨、魚、瘦肉、洋蔥、冬瓜、小米、山楂、楊梅、桃等。

04

夏至兒童膳食推薦

雞絲麻醬拌面

食材:雞肉200g、黃瓜半根、胡蘿蔔半根、綠豆芽100g、麻醬20g、麵條250g、醬油、醋、油適量

製法:

1.雞肉煮熟,放涼後撕成細絲;

2.黃瓜、胡蘿蔔切絲,將胡蘿蔔、綠豆芽煮1分鐘,撈出;

3.沸水煮熟面;

4.芝麻醬、醬油、醋、一勺水攪拌均勻,拌成淋面醬汁;

5.將面配上雞絲、黃瓜絲、胡蘿蔔絲、綠豆芽,澆上醬汁拌勻即可。

功效:溫中益氣、健脾益胃

雞肉

營養: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有溫中益氣等功效。雞肉低脂高蛋白,易被人體消化。

胡蘿蔔

營養:胡蘿蔔性平味甘,可健脾消食、補肝明目,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絲瓜豆腐魚頭湯

食材:絲瓜1根、嫩豆腐1盒、魚頭1個、生薑3片、蔥白、料酒、鹽、油適量

製法:

1.絲瓜切成4-5厘米長的段;魚頭洗凈,去腮切開兩邊,嫩豆腐切塊;

2.鍋內倒油燒熱至6成時,下生薑、蔥白爆香;

3.下魚頭,倒入料酒翻炒2-3分鐘,下入適量滾水,旺火煮十分鐘,再放絲瓜、豆腐,小火十五分鐘,之後放鹽,裝盤後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通經活絡

豆腐

營養: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營養價值較高。

酸梅湯

食材:烏梅30克、山楂干25克、甘草10克、陳皮5克,冰糖60克(可根據需要調整),純凈水1500ml

製法:

1.將烏梅、山楂、甘草、陳皮清水洗凈後置於鍋內,加1.5升的純凈水浸泡2小時;

2.連水帶食材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熬制40分鐘左右,放入冰糖融化即可;

3.放涼以後裝入瓶中冷藏。

功效:消食和中、生津止渴、清涼解暑、除煩安神

營養:烏梅味酸,生津止渴、斂肺止咳;山楂干消食健脾;甘草補脾益氣、養心潤肺;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小貼士

1.避免空腹服用。

2.喝時避免貪涼,不可直接從冰箱拿出即飲,可放置些許時間再飲。

3.不可貪多:因為酸梅湯含有酸性物質,而小孩的腸胃和身體都還比較虛弱,多食反而有損身體健康。

作者:上海發布

編輯: 毋曉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F851nIBd4Bm1__YCZ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