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共識最新發布,7大要點搶「鮮」看

2019-11-01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是中青年高血壓的重要病理生理學改變,共識推薦β受體阻滯劑和ACEI/ARB應作為首選,其中若心率>80次/分,可優先選擇β受體阻滯劑。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高血壓患者的發病年齡逐漸提前。有資料顯示,中青年已成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持續升高和患病人數劇增的主要來源,高血壓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且中青年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以及臨床表現有特殊之處,其診斷、評估和治療也與老年人群顯著不同。

今年10月,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中青年高血壓防治的專家共識——《中國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共識》在《Int J Clin Pract》正式發布,這也是全世界範圍內第一部針對中青年血壓管理的共識性文件。

圖1:《中國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共識》發布

共識針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測量、降壓目標、血壓及心血管風險管理等問題做了詳細闡述。為便於各位臨床醫生更好地理解共識要點,《醫學界》特邀共識主要執筆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靖教授帶來深入解讀。

01

共識7大要點,搶「鮮」看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既往的指南和專家共識多關注老年人群的血壓管理和心血管疾病防治。但是近年來高血壓發病逐漸年輕化,需要注意的是中青年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其高血壓管理並不能與老年患者一概而論。

另外,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由於預期壽命更長從而長期(>10年)和終生風險更高,而強化血壓控制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干預有利於減輕心血管疾病負擔,因此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應得到規範有效的個性化管理。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國內外尚無專門針對中青年人的高血壓防治意見。對此,《共識》的發布彌補了這一空白。以下是《共識》的要點總結:

7大要點:

  • 第一,鼓勵應用家庭血壓監測、動態血壓監測等「診室外」血壓測量手段,用於高血壓的診斷。


  • 第二,應積極篩查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並進行心血管綜合風險的評估和分層。


  • 第三,一般高血壓患者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可以進一步降至130/80 mmHg。對於合併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的患者,應按照相關指南進行個體化血壓管理。


  • 第四,提倡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作為高血壓管理的有效手段。


  • 第五,無心血管併發症的高血壓患者,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由於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過度激活在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中更為常見,因此,β受體阻滯劑和RAS抑制劑(ACEI/ARB)可有效降低這些患者的血壓(尤其是舒張壓),應作為首選。其中β受體阻滯劑更適用於伴合併心率增高、冠心病、心衰的患者,而ACEI/ARB更適用合併代謝紊亂或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此外,ACEI/ARB也被推薦用於冠心病或心衰患者(與β受體阻滯劑的優先級相同)。


  • 第六,對2級或3級高血壓患者,以及合併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高危患者,或單藥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啟動聯合治療。推薦ACEI/ARB與二氫吡啶CCB或噻嗪類利尿劑聯合使用,也可以採用β受體阻滯劑與CCB或利尿劑聯合; 對於舒張壓和心率均升高的患者,可以選擇β受體阻滯劑與ACEI/ARB聯用。不推薦ACEI與ARB的組合。


  • 第七,對伴發危險因素的高血壓患者應採取積極、綜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

02

血壓管理應考慮年齡因素,

中青年高血壓不一樣!

《共識》認為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發病機制以及臨床表現與一般人群不同,有其自身的群體特徵,其中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是其有別於老年高血壓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學改變。

一般而言,中青年人群需要面對較大的生活、工作壓力,情緒也常處於緊張狀態,再加上不規則的睡眠和飲食,易導致交感神經系統處於異常興奮狀態,而交感神經活動的頻繁增加,可直接通過血管收縮、血管緊張度增加導致血壓升高,另外還可刺激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進一步地導致血壓持續升高。

另一方面,在臨床表現上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也常常合併心率增快。大量的研究顯示過快的心率與靶器官損害、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因此,對於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共識》認為應採取抑制交感神經系統的個體化治療策略,進行血壓及心率雙重管理,從而帶來潛在的治療獲益。

03

中青年血壓管理,藥物治療很關鍵!

《共識》提出了中青年高血壓治療的 「五項基本原則」:早期干預、生活方式改善、藥物治療、達標管理及綜合干預危險因素,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血壓管理流程。

圖2:《共識》推薦的中青年高血壓管理流程

  • 首先,強調生活方式的調整是降壓治療的基本措施,無論是否選擇藥物治療,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健康膳食、保持理想體質量、戒煙限酒、規律運動及減輕心理負擔。


  • 其次,《共識》認為1級高血壓在數周生活方式干預下血壓仍不達標時刻考慮藥物治療,而2級或3級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危、或者已經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應考慮聯合藥物治療。


  • 再次,在藥物選擇方面,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但是由於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過度激活在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中更為常見,因此,β受體阻滯劑和ACEI/ARB應作為首選,其中若心率>80次/分,可優先選擇β受體阻滯劑,反之則可優先選擇ACEI/ARB。


  • 最後,在聯合用藥方面,《共識》認為2級或3級高血壓可選擇初始兩藥聯合,優選的方案包括:ACEI/ARB或β受體阻滯劑+CCB/噻嗪類利尿劑,或者ACEI/ARB+β受體阻滯劑(優先推薦單片復方製劑);若兩藥聯合仍不達標,可選擇三藥聯合:ACEI/ARB+CCB+噻嗪類利尿劑、ACEI/ARB+β受體阻滯劑+CCB或ACEI/ARB+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

值得一提的是,《共識》特別指出β受體阻滯劑是一類異質性較大藥物,不同選擇性、溶解性和有無內源性擬交感活性的β受體阻滯劑,具有不同的藥代動力學特徵和臨床作用。一般認為,以美托洛爾為代表的具有較高β1選擇性、良好脂溶性、以及無內源性擬交感活性的β受體阻滯劑更適合高血壓治療。

專家簡介

劉靖 教授

劉靖,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管理,擅長高血壓、冠心病、血脂異常、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心血管代謝異常與風險管理,心血管臨床藥理學研究及臨床試驗。現為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高血壓委員會、歐洲高血壓學會(ESH)血壓監測工作組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CSC)預防管理學組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CHL)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CMDA)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學科建設工作組副組長,代謝學組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CPAM)高血壓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CRHA)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高血壓專家委員會委員。

參考文獻:Jing Liu, et 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Chinese population. Int J Clin Pract. 2019;00:e1342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D0FKm4BMH2_cNUgNw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