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新生兒這4種常見病要警惕!早知道早預防

2020-01-09   小太陽兒童健康

新生兒寶寶,身體很嬌嫩,而且最容易生病了,我們家長雖然處處小心,但還是避免不了照顧不周,或者寶寶自身免疫力差患病。

下面這4種疾病,就是新生兒最易患的,為了到時候不會手忙腳亂,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感冒

感冒一般是指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中耳炎、鼻竇炎等喉以上部位的感染。

稍微大一些的寶寶感冒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新生兒則有兩種情況:

1.由感染所致,寶寶精神差、情緒不佳、體溫升高、還不愛吃奶

2.由於寶寶生理結構和過敏引起的鼻塞,會有呼吸困難。

新生兒寶寶不能輕易使用滴鼻劑,成人的滴鼻劑更加不適合讓寶寶使用。

這裡交給大家一個好方法:

1> 用熱毛巾敷一敷寶寶的鼻根部

2> 增加室內的濕度,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加濕器,或者在暖氣片上放條熱毛巾

3> 寶寶洗澡時,在鼻腔內滴點水,等鼻腔濕潤後,用布條把鼻子疏通一下,小心弄疼寶寶

感冒的寶寶吃奶會困難一些,媽媽可以小勺或者滴管喂寶寶。



發熱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新生兒對環境溫度的過低、過高都不適應。

如果環境過熱、或者給寶寶包裹過於嚴實,寶寶缺水的情況下,新生兒就會出現脫水熱,在夏季不通風的環境里更容易發生。

這種情況,新生兒絕不能服退熱藥,打退燒針,處理方法如下:

1.首先進行物理降溫,讓室內溫度儘快保持在22~24攝氏度

2.把被子打開,同時解開寶寶衣服,讓溫度慢慢降下來

3.用溫水擦浴,比較重要的就是頸部、腋下、大腿根部

4.再給寶寶喂些溫開水,補充水分,有必要可以使用些鎮靜藥物,及時到醫院治療。

對於新生兒來說,不適合用酒精擦拭身體,如果寶寶體溫超過了39度以上,可以給他枕上冷水袋。

寶寶因感染而發熱往往會伴隨著其他的症狀,比如:呼吸困難、精神差、不吃奶,就要及時到醫院給寶寶治療。


腹瀉

這種病,也是新生兒最常發生的病症,這是因為新生兒消化功能尚不完善,腸壁很薄,免疫功能又差,所以如果稍微喂養不當、過敏呀、腸道內感染、腸道外的其他情況都能讓寶寶腹瀉。

新生兒腹瀉,一定要關注精神狀況。

如果寶寶每天大便5~6次,便稀,但是食慾很好,精神也不錯,體溫也正常,這就是生理性腹瀉了,就不用擔心,也不用做啥處理,跟著著急。

如果寶寶大便次數增多,還是水樣的便,就要注意寶寶有沒有脫水的現象,對輕、中度的脫水可以增加母乳喂養次數,人工喂養的要在配方奶里多加一倍的水來給寶寶補充水分,嚴重的要去醫院靜脈補液。

其實多觀察寶寶的大便,你就能隨時掌握寶寶的健康情況。

大便是臭雞蛋味,多是蛋白質消化不良

大便酸臭味還有泡沫,多是奶中加糖加多了

大便呈灰白色,多是媽媽喝了太多油的湯

大便發綠,多是腹部著涼

大便水樣似蛋花,多是病毒或細菌感染

你明白了嘛~


嘔吐

新生兒嘔吐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症狀之一。

嘔吐一般分為溢乳、一般嘔吐、反覆嘔吐、噴射性嘔吐

溢乳:這種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基本上在寶寶6個月左右就會消失,不用擔心。

一般嘔吐:這種情況常常伴隨著噁心,但是每次吐的又不重,多數是胃內剩餘物,多是喂養不當,胃腸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反覆嘔吐:這種情況沒有規律,主要是胃食管反流。

噴射性嘔吐:這種情況發生的很突然,嘔吐量又很大,主要是由於吞入大量空氣、胃扭轉、幽門梗阻,或顱內壓增高性疾病。

嘔吐物顏色上:

清淡或透明色,多是食管內容物,伴有酸味,奶汁或凝塊

乳凝塊多、伴隨酸腐味,有持久規律性,多為幽門及十二指腸梗阻

均勻綠色,可能是腸旋轉不良或敗血症所致

糞性有臭味,多為低位腸梗阻

有血,考慮消化道黏膜出血

所以寶寶一旦出現嘔吐,先看是哪種病因再針對病因治療,一般症狀輕的不需要特殊處理,有加重的趨勢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新生兒這4種最為常見的疾病你了解了嗎?如果遇到了,要知道正確對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