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網23日消息,4月2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施部分職業資格「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的通知》,對《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部分職業資格實施「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
在通知中,關於教師資格的部分,通知中提到:
凡符合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和教師資格認定關於思想政治素質、普通話水平、身體條件等要求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先上崗從事教育教學相關工作,再參加考試並取得教師資格。
這裡有幾個先決條件:
一是針對群體是高校畢業生。也就是說,沒有取得高校學歷的人,不在「放寬」的範圍之內。在此之前,國家對教師的學歷要求,是很明確的,而各地市州或區縣,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成都地區的新任小學教師,就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目前研究生已經占了一定的比例。
二是有基礎條件的限制。通知中很明確,必須要具有4個條件。一是符合教師資格報考條件;二是必須具備思想政治素質條件;三是普通話條件;四是身體條件。
三是工作性質條件:符合這些條件的,可以先上崗,但後面,依然必須考試——也就是說,「持證上崗」的總原則,是沒有任何變化的,這不過是在特殊時期的一種特殊的階段性管理方式罷了。
所以,將「先上崗再考證」理解為放寬對教師入職條件的限制,事實上就是一種誤讀。
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需要作出符合條件的「先上崗後考證」的政策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延遲。
受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3月舉行的教師資格考試被推遲(見下圖)。也就是說,不是不想持證上崗,是因為特殊原因沒有舉辦考試——都沒考試,哪裡去持證?
第二個原因,是學校工作的需要。
由於每一年,各學校都有教師退休或者其他原因離職,必須要補充教師——可以說,一旦無法獲得新生教師,有些學校,開學都成困難,甚至,有學校開不了學。
第三個原因,是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層次的需要。
不懂教育的人,不知道教師隊伍梯隊建設的意義。筆者了解到,有一所學校,因為在某一年引進了大批的老師,目前,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5年之內,將有50%的教師退休,青黃不接,學校必將面臨嚴重的質量危機!
第四個原因,是就業的需要。
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沒有開展教師資格證考試,那麼,大量的畢業生就無法取得教師資格證,也就不能就業——那麼多人畢業就失業,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這不就是剛畢業就失業嗎?
所以,個人以為,國家在這個時候採取這樣的措施,不是放寬限制,而是基於多方面考慮的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