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裡的樓給大家免費分了,社會上就沒有窮人了,真是如此嗎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里,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導向,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文/姚志芸
最近聽人聊天,一點話題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人生很多里所應當的理念讓人吃驚,卻避免不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理所應當。
- "聽說你買房子了?"
- "嗯,買了。"
- "最近一平米漲了1000多,你多少錢買的?"
- "5600元,等了多少年,房子直漲價不降價。"
- "是呀,一個貧困縣城的房子都快6000了。"
"如果把城裡的樓給大家免費分了,社會上就沒有窮人了。"
"你想的太美了,不過真的分了,大家都就有錢了。"
如果把城裡的樓給大家免費分了,社會上就沒有窮人了,真是如此嗎?貧富真的就可以這樣解決嗎?一廂情願的背後,貧窮就會消失嗎?
窮人為什麼窮?
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想知道,因為看起來差不多的人,在財富上的區別總是天壤之別,為什麼?
筆者想起了一部電視劇叫《河洛康家》,講的是清朝慈禧年代商人康家的故事。因為家訓為耕讀世家,無論多窮,家族都會讓男孩子讀書,終於考取了一門兩進士的高官。
後來被人構陷,兩個進士,伯侄二人均喪命,整個家族徹底敗落。家族老太爺一度拒絕康家子孫再讀書,認定讀書不是福,是讀命。
這時候主人公的母親說了一句話,讓筆者印象深刻。
她說:"不想自己的兒子當個睜眼瞎,像豬一樣活著,懇求爺爺給孫兒教書識字。"
多年以後康家重新崛起,旁觀者的眼裡,大家族跌倒了,無論多少代都會崛起,很多人說是他們的命好,人家祖墳好。沒有人去研究和稍微留意一下他們代代相承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號稱「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後更是出現人才井噴現象,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鍾書等眾多文壇碩儒、科技巨擎、國學大師都源自這個大家族。
為什麼?如果讀懂了一絲裡面的道理,或許會理解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道理太簡單了,可做起來卻是那麼的難。授漁的過程中,客觀因素太多了。比如人家不願意學,更情願要魚可以直接果腹。
安全剛參加工作那一年,因為搞公益去了深山。初出茅廬的她還信心滿滿,一心要干為人民服務的大事,只想幫助深山裡的貧困農民脫離貧困,她主動要求結對幫扶一戶農家。
該戶家庭結構簡單,2老人,老趙兩口子,兩個孩子。農村普遍結婚早,爺爺奶奶五十七八多歲,大孫女16歲輟學打工,小孫子15歲在縣城職業中學學技術。家裡住著80年代土木結構的房子,經濟條件的確很差。
了解了情況後,安全想讓老趙兩口子出去打工,幫忙找個城裡的工作。平時農忙老趙可以回家幫父母多干點活。在農村五十六七歲的老人還真的不能算老,正是幹活掙錢的時候。
可老趙兩口子不願意出去,說自己什麼也不會出去了掙不了錢,自己沒有文化,出去了也是被騙。還不如呆家裡種地。讓安全想辦法把女兒的工作給安排了。
安全想著能出去一個是一個,走出去才會有希望,樹挪死人挪活嘛!
後來安全給老趙家姑娘找了個住家保姆,姑娘不願意干,去當服務員,老趙兩口子說看不起自己的姑娘,介紹的都是什麼工作?想著姑娘還小不如學個手藝,先學個裁縫或者理髮,老趙媳婦又說,這麼大的姑娘掙不了一分錢,當什麼學徒。最好找個坐辦公室的,錢多事少工資高。
這哪裡是幫忙找工作?安全想到了自己,大學本科畢業,參加國考3次才考了現在的工作,天天下村入戶也只拿著微薄的工資。自己也想找個老趙媳婦說的那種工作,再說自己畢業3年,能有什麼大的能力幫別人找那麼好的工作?
找工作無果,但是幫扶不能中斷。安全想著換個方式吧,老趙家裡也同意讓安全換個方式,怎麼換方式,那就是說困難擺問題。老趙家現在最大的支出就是15歲兒子讀書,於是,讓安全想辦法解決,一年六七千的學費。
- 安全真的去想辦法了,後來需要學生開在校證明,
- 在校證明開來了以後,被查出來老趙的兒子在縣城讀的技校是免學費的。
- 安全問老趙為什麼瞞著她,老趙兩口子卻變卦說要幫扶的是生活費,
- 還埋怨安全說,天天說幫我們家脫貧,你不如來點實際的,直接給錢。
可這樣子的錢該誰來給?安全一個月3000元工資,自己的父親母親還在地里自己苦莊家,六七千對她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她真的負擔不起。
像老趙這樣子的窮人,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根本行不通。之所以窮就是一個原因,懶。懶得出去打工,不重視孩子的讀書問題,卻想著孩子能有高大上的工作和待遇,把發家致富的事情全部寄托在別人施捨和給予上。
精神的貧窮,是窮根。一旦窮根種了下去,拔出來基本很難。
把房子給你了,為什麼你依舊窮
筆者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是關於給了房子依舊窮的問題。
小李因為是父親老年得子,所以特別嬌慣,淘起氣來無法無天。是村子上出了名的小霸王,有一次在村子上淘氣,從高處摔下來把腦子摔壞了,從此瘋瘋癲癲當起了傻子。
因為這個傻兒子,老李兩口子過得特別可憐,10多年時間把自己家過成了村上最窮的人,因為政策好,貼息貸款給窮人城裡的樓房住,一口人交5000元,3口人交15000元,房子所有權就是你的,可以居住不可以買賣。像老李這樣子的特殊家庭少,但老李家滿足了條件。
有了房子老李家卻更窮了,為什麼?因為房子在城裡,去了城裡居住,吃穿用行哪一樣不需要錢?物業費,暖氣費,電費,水費。比不得農村地里種了菜可以吃,出門不用坐車。就算在農村種了菜,往城裡拿一樣得坐車,手裡那幾個低保錢全部搭在了車軲轆上。
表面看起來樓房暖氣好,對老李家一點都不適用。農村拉一噸碳1000元,取暖燒水做飯都能用了,可城裡暖氣費是按照平米收,少說也要小兩千塊錢,燒水做飯的費用還得另算。
沒有收入,入不敷出時,給了房子,還是依舊窮,甚至更窮。
財富二八定律,
無論如何均勻分配財富,都躲不過二八定律的重新二八分界。
有個故事說一個國王給三個王子每人100金幣,讓他們拿100金幣來賺取更多的錢。三個不同的王子,掙回來的錢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賠光了100金幣一分錢沒有賺到,有人卻拿100金幣賺回了1000金幣。
- 這就是財富二八定律的原理,
- 無論你願不願意接受,財富永遠都會流向20%的人群。
- 無論你推倒重來,還是重新洗牌,
- 隨著時間的流逝,該二八的還是依舊二八。
如果把城裡的樓給大家免費分了,社會上就沒有窮人了,真是如此嗎!窮人永遠都會有,富和窮都是相比較而言。大家過得都一樣的話,就沒有誰富誰窮。勤奮不一定掙座金山,但是懶惰一定會越過越窮。
城裡的樓房不可能給大家分了,按著最基本的等價交換原理,沒有任何的付出,憑什麼就想不勞而獲?
思想不改變,一切都是枉談!您說呢?
【作品】敬請點擊頭像關注,作品持續更新,非常喜歡您的認可歡迎朋友的點贊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詩韻點綴平淡的生活,拿抑揚頓挫的文字,給生命注入激情!
原創作品,各平台同步發布,未經容許,請勿轉載!部分素材和配圖來源網絡,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