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門指南!從零開始建立用戶畫像

2019-09-26     JPL設計小站

無論是 B 端產品還是 C 端產品,用戶畫像都是產品設計、優化體驗的必備工具。

用戶體驗地圖、同理心地圖、用戶畫像都是用戶研究的不同工具,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完善用戶體驗。

用戶畫像是我們了解用戶的有力途徑。通過用戶研究和數據分析,你可以確定理想用戶的身份,並根據這些信息,洞察到真實用戶的痛點和需求,使用戶更願意使用/購買你的產品。

什麼是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又稱用戶角色(User Personas),簡單地說就是根據用戶的目標、行為和觀點給用戶貼標籤。將標籤進行歸類,然後賦予名字、照片、人物屬性,並代入場景進行簡單描述,形成的一個人物角色。

一個完整的用戶畫像,需要有定性分析+定量驗證。定性的用戶畫像,常用於產品 0-1 的探索期,因為產品的實際用戶還太少,沒法做定量驗證。而當產品進行到 1+ 發展期,用戶數據已經達到一定規模,就很有必要採取定量驗證的方式來疊代用戶畫像。

為什麼要做用戶畫像?

縱覽成功的產品案例,他們服務的目標用戶通常都非常清晰,特徵明顯,體現在產品上就是專注、極致,能解決核心問題。比如蘋果的產品,一直都為有態度、追求品質、特立獨行的人群服務,贏得了很好的用戶口碑及市場份額。又比如豆瓣,專注文藝事業十多年,只為文藝青年服務,用戶粘性非常高,文藝青年在這裡能找到知音,找到歸宿。所以,給特定群體提供專注的服務,遠比給廣泛人群提供低標準的服務更接近成功。

用戶畫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產品設計人員草率的代表用戶。代替用戶發聲是在產品設計中常出現的現象,產品設計人員經常不自覺地認為用戶的期望跟他們是一致的,並且還總打著「為用戶服務」的旗號。這樣的後果往往是:我們精心設計的服務,用戶並不買帳,甚至覺得很糟糕。

總而言之,建立用戶畫像的作用,其實就是幫助建立同理心:

  • 聚焦產品服務對象(用戶)
  • 幫助設計團隊和甲方與用戶的需求和偏好產生共鳴(同理心)
  • 讓設計團隊圍繞用戶來做產品設計
  • 使用戶使用產品更舒服

如何創建用戶畫像?

創建用戶畫像,不應由一個或者某個設計師單獨完成,和用戶體驗地圖一樣,它一定是以小組的形式獨立思考、展開討論後,歸納總結得出的。也別想著一氣呵成,用戶畫像本就需要不斷完善疊代更新的,一氣呵成的無非是在套模版罷了,毫無意義可言。

1. 用戶分析(定性)

用戶分析是我們了解用戶的第一步,通常我們從用戶屬性、用戶興趣、消費特徵三個緯度切入,以下是我對這三個緯度的詳細拆解。

用戶屬性,一般指用戶的人口特徵,包括年齡、性別、婚姻、行業等等。我上面列出的有很多,在做定性分析的過程中,你不必全部列舉出來,只需根據你的產品的定位列舉需要的點,並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有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幫助你進行用戶屬性的定量分析,這個工具就是百度指數。其次,阿里指數電商行業用得比較多。假如你的產品是一款外賣 APP,那麼你找到競品,比如美團外賣、餓了麼的用戶屬性數據會非常有幫助。你可以從定量中找差異,再找到對應的特徵人群訪談。

用戶興趣,即用戶的一些習慣、喜好、偏好。比如目標人群是女性用戶,她們喜好上淘寶買粉色的衣服、看騰訊視頻和芒果視頻,那麼我們設計中可以加入粉色元素,營銷上可以有針對性地在這三款 APP 上投放相應廣告。

消費特徵,則是用戶在線上、線下進行消費行為的習慣、偏好、頻次、金額、時間等。比如我們的產品是閱讀類 APP,而目標用戶為一線城市上班族,他們總喜歡在晚上看文章,那麼設計上我們可以增加夜光模式。

我舉的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通過用戶畫像分析,最後是如何影響設計、影響營銷等等。實際分析中我們需召集小組內所有成員,發散思維(不一定是頭腦風暴,也可以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深入挖掘用戶需求、痛點以及用戶目標。

2. 用戶訪談

在第一步定性分析用戶的過程中,最後肯定會有不少存在爭議和疑慮的點,這就需要我們做用戶訪談,來解決這些問題或者證明一些觀點:

  • 制定一個調查表/問卷,並設置一個或者多個場景;
  • 召集產品的真實用戶(B端產品初期如果直接對接真實客戶存在阻力,可以先訪談自己的老闆和業務員,因為他們是最接近最懂客戶的一批人);
  • 問事先設計好的問題,保持記錄;
  • 讓用戶在真實場景中使用產品,仔細觀察用戶的實際反應,切忌幫助和打斷;
  • 整理問題,歸納痛點、關注點。

3. 創建角色

將我們上一步得到的結論(痛點、關注點、目標等)整理,形成一個用戶畫像。這裡特別說一下,用戶畫像里的頭像最好是訪談過程中基於真實場景用戶使用產品的照片。

假設產品是一個菜譜 APP,其中的一個場景是用戶邊做飯邊看手機上的 APP 學做菜,右手拿著勺子,左手準備翻 APP 的菜譜教學,眉頭皺起。如果你的痛點裡有「播放頁面老點不中」這點,那麼這個用戶頭像就可以讓你儘量少費口舌解釋它。因為這個照片可以很直接地傳遞這個場景,並發現用戶其實單手操作比較多,而且手上可能沾了些油或者麵粉,經常點不中螢幕上的播放按鈕,可能需要按鈕/點擊熱區再大一點或是其他的解決辦法。

我這裡有收集到一些用戶畫像的模版。當然絕對不能套模版,模版只用來借鑑參考。還是需要根據你們得到的信息和結論,做出屬於你的產品的用戶畫像。

圖片來源:Geunbae「GB」Lee

4. 定量驗證

定量驗證,可能需要你的產品用戶數據達到了某一個規模,再來做定量驗證,得到的數據會比較可靠、有效。通常,我們習慣用發放問卷的方式,題目以選擇題為主,儘量避免填空題,題目數量通常 7 個以內比較合適。

將統計好的數據按照類別,整合到用戶畫像中。比如上圖中的「社交媒體活動」就是通過定量驗證的方式得出的。當然,你可以得出的遠遠不止這一項,往往是很多比較關鍵的結論。

5. 疊代更新

用戶畫像並非一個展示的作品,而是一個工具──用戶研究的工具。它不需要一成不變,它需要反覆疊代。因為用戶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也許是年齡,也許是習慣或者行為等等。其次,當產品需要拓展新的用戶群體時,用戶畫像可以為我們指明一條道路。

總結

用戶畫像的核心,在於走出舒適圈,對你產品的真實用戶進行訪談(B端產品請訪談你的老闆和業務同事)。用戶畫像不是套模版,這個過程更多是幫助你與用戶之間建立同理心,切忌流於形式主義。總而言之:

  • 走出你的辦公室,去接近實際用戶,可以是情境訪談,也可以是焦點小組,你一定會另有所獲;
  • 使用用戶的真實照片作為用戶畫像的頭像;
  • 在做用戶定性分析的過程中,百度指數等工具將助你一臂之力;
  • 用戶畫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疊代更新的;
  • 用戶畫像結合同理心地圖、用戶體驗地圖使用,效果會更好;
  • 用戶畫像不會局限於某一種形態,根據你的實際需要作出獨一無二的用戶畫像。

圖片來源:Ben Ralph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y-9lm0BMH2_cNUglJ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