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這座山古稱閩山第一,被南宋理學家朱熹譽為「八閩岳祖」

2019-08-10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白岩山,位於福州閩清縣,因為山頂岩石色如白玉而得名,最高峰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白岩山的山體是火山岩形成,主峰長的樣子像帽子,地質學上的專業術語稱為「石帽山群」。白岩山景區以懸崖峭壁居多,絕壁千刃,怪石嶙峋,俊秀挺拔,擁有眾多天然石林,自然景觀壯觀罕見,古人稱白岩山為「閩山第一」。

只要是自然風景獨特的山,都會留下古人遊覽的遺蹟,白岩山當然也不例外,歷代名人留下眾多詩篇和題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他遊覽了白岩山後稱這座山為「八閩岳祖」,可見,在這位大咖的眼裡,白岩山是福建省內諸多「山峰之祖」。

北宋治平四年(1067)的福州籍進士陳祥道賦詩讚頌白岩山:「斯山何其麗,萬樹繁花吐。高山布成林,參差開滿路。偏反鷺電掣,閃爍雲霞聚。不須翦彩工,不須織錦譜。年年一度紅,春光足千古」。這首詩描寫的是白岩山鮮花爛漫的景色,白岩山的杜鵑花自古就有,盛開之時多色錯雜,艷麗多姿,白、紅、黃、紫猶如織錦般多彩,更如雲霞般艷麗。

白岩山集奇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於一體,鷹嘴岩、美人鏡、望月台、懸魚洞、神龍潭、通天橋、珍珠簾、駱駝峰等一百零八處天然岩景為自然景觀,因此白岩山也有「百景岩」的美譽。沿著山間的南宋古徑遊走景區,緊磐石崖,峰迴路轉,茂密的原始森林猶如一片墨綠之海,遊客置身其中,會深深地感受到古老、莊重之美。

白岩寺是白岩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觀,古寺始建於唐代,原名叫蓮花寺,歷代多次損毀重建,現存寺院為明清風格建築群。背靠玳瑁山,寺前是門埕,埕下就是深谷峭壁,險峻奇秀,遠眺古寺猶如懸在半空,寺門橫額上「白岩寺」三個字是福州鼓山湧泉寺的普雨法師題寫。寺院左側小仙亭旁邊為一條神奇的懸魚洞,洞深六米,高、寬各三米,因洞內倒懸一塊長三米的魚狀岩石而得名。

另一座古建築一家仙就像名字一樣傳奇,據說是很多年前閩清有一家三口在白岩山修煉成仙,後人在此建廟,取名「一家仙」。整座建築位於白岩寺北側的鷲嶺崖,建於元代,現存為清代光緒年間重建。鷲嶺崖上兩塊巨石相夾形成一座山東,名為岩碧洞,依山而建,木石結構,三層疊檐,飛檐翹角,和山石融為一體,若隱若現,猶如仙境。

聖君殿是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古蹟,位於白岩山的駱駝峰下,殿內供奉張、肖、章三聖君。整座建築由山門、前廊、廂廊和正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左右廂廊各立方形花崗岩石柱,柱上陰刻對聯一副「龍洞神喚雨,童老佛現身」。聖君殿是一座全部用花崗岩建造的石構建築,結構精巧,工藝精湛,是閩清保存最完整的石砌古建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tQnzWwBJleJMoPMyw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