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有座城市「很廣東」,保存著全國規模最大的百年騎樓街

2020-07-17     行者老張

原標題:廣西有座城市「很廣東」,保存著全國規模最大的百年騎樓街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扼三江總匯,把兩廣咽喉」,潯江、桂江、西江三條大江流經,西江流域最重要的百年商埠,兩廣的「地理中心」,也曾經是兩廣的政治中心。梧州,明清時期兩廣總督府駐地,現在屬於廣西,但是這座城市卻拋不掉和廣東的緊密聯繫,說粵語,並且也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吃粵菜,喝早茶,生活習慣「很廣東」。

連接廣東和廣西的梧州同時兼有濃濃的兩廣文化,在梧州遊走,你能夠感受到這種獨特的文化交融和碰撞。風雨滄桑的開埠史為梧州留下苦難記憶的同時,也帶來了短暫的輝煌: 從美食到語言,從建築到習俗,身處梧州,你仍能感受到那個鎏金年代所遺留下的氣息。

1897年,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英國人就在白鶴山上建立了領事署,作為領事館的駐紮地。因為材料和資源有限,領事署建築為磚木結構,再加上建築整體基調呈明黃色,非常具有老式復古的格調。在領事署旁還能看到「還我河山」石碑,敘述的是當年梧州百姓驅逐英國領事人員、收購回領事署、以及建立河濱公園的故事。

梧州騎樓,就是這座城市的歷史記錄者,騎樓訴說著延綿不絕的故事,一代代梧州人歷經千帆後的淡然,仍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騎樓是嶺南地區的建築代表,不過梧州的騎樓卻是全國最大、最密集的。 梧州的騎樓街現存22條,共有約560棟騎樓,梧州河東老城區是騎樓保存最完好的。

梧州騎樓街曾是兩廣地區最繁華的商業區,百年前這裡商家雲集,鼎盛時期的商戶超過1500家,這裡也是富豪雲集的地方,留下了無數傳說,漫步騎樓街,仿佛置身於上世紀商貿繁榮、精彩浮華的那個年代。

騎樓是我國南方的特色建築,具有商住合一的特點,一般一樓是商鋪,沿街開門,二樓供主人居住。同時,一樓的沿街鋪面會縮入兩三米,以供行人穿行,既能遮風擋雨,在炎熱的南方又能享受一絲清涼。騎樓的形制大同小異,細節卻各具風格,讓人眼花繚亂,中西合璧的仿巴洛克風格和中國傳統樣式互相融合。

騎樓街也是梧州的小吃街,在這裡能體驗到當地的飲食習慣和人文風情。吃貨來到梧州,一定不能錯過這條梧州老字號特色小吃街。可以一邊欣賞騎樓城的特色美景,一邊品嘗當地的特色美味。龜苓膏、紙包雞、六堡茶都是梧州的特產,這裡的龜苓膏的口味眾多,能一次吃個夠。

龜苓膏是梧州的傳統藥膳,主要以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其性溫和,老少皆宜。由於其清熱祛濕的功效,龜苓膏備受兩廣一帶和東南亞地區的人們喜愛。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往冰鎮後的龜苓膏上淋上甜甜的煉乳或者蜂蜜,中和掉龜苓膏原本的苦味,一口下肚,絕對是炎炎夏日的救星。

俗語有云「無雞不成宴」,而紙包雞便是嶺南地區許多傳統節慶的頭菜。將當地散養的三黃雞拆件後,加入香料和調味料,再用玉扣紙包裹,放入油鍋油炸,外面包裹的紙能鎖住雞肉和調料原有的味道,保持雞肉的鮮嫩甘滑和芬芳氣味。以新鮮的嫩竹和清澈的山泉水所製成的玉扣紙,更是給紙包雞加入了玉扣紙獨有的竹子清香,卻又絲毫沒有喧賓奪主的感覺。

梧州龍母廟,龍母是傳說中的「西江河神」,曾經影響力巨大,甚至可以與東南沿海的海神媽祖所媲美,其輻射範圍不僅局限在兩廣,還流傳到了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地區。梧州龍母廟始建於北宋,至今已經有超過千年的歷史,幾經修繕的廟宇見證了當地的變遷,也守候著一方子民,每年的龍母誕辰和龍母升仙兩大節日尤為重要。

現在的梧州,經濟比廣東差了點兒,但比廣西很多城市都要強一點兒,生活安逸,環境優良,氣候溫和,美食地道,是一座宜居小城。你來過梧州嗎?喜歡梧州美食麼?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3djZHMBd4Bm1__Yjw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