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輸了質量,贏了情懷

2019-07-27   長三角大師兄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映,再次引爆暑期檔,取得3億多票房的成績離不開,全國各地一次又一次的點映,點映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之前並不被看好的《銀河補習班》通過超多的點映,後面票房還算可觀,鄧超也稍稍擺脫了無才導演的稱號。不過,這部《哪吒》「賣相」並不算好,其片名、畫風、造型和預告似乎勸退了一大批潛在觀眾。

很多已經觀看完的網友,紛紛發表觀後感:雖然影片很多地方漏洞百出,製作比較粗糙,畫面不太連貫,色彩過於濃烈,還是沒擺脫低幼子供向動畫的特性。但是我們的情懷使然,我們要力挺國產動畫,總的來說還是有看點,國產動畫能做到這個程度比較欣慰,有進步就是好的!

由於各地瘋狂的點映和鋪天蓋地的刷屏,小編也滿懷期待地去觀看了。大致覺得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也有些瑕疵:

首先在邏輯上有些小缺陷,例如哪吒降生之日明顯有人搗鬼,可事後太乙真人從沒有追查的意思,所有人的心思似乎立刻全放在了「魔童」身上,令人感到怪異;

其次,負責表達「人心成見」的普通民眾形象,還是過於扁平化了些,倘若能潤色這部分矛盾糾葛,觀感會更舒適些;

另外,影片中部分笑點和橋段略有失控跡象,比如「屎尿屁」式的通俗笑料,並不是誰都會買帳的。

當然了,對於一部作品,觀眾心中都有一根評判的「準繩」,《魔童降世》在綜評上有著相當出色的表現,即便還有些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但是並不影響它是這個暑期檔,乃至今年一整年的動畫電影的王者。

我們的歷史神話、人文風俗、地域特色確實博大精深,可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流行文化的興旺發達,傳統文化是根、是廣闊的素材庫,只有不斷依據時代特點和審美進行的「再創作」,才能讓文化IP擁有源源不斷的鮮活生命力(國外迪士尼熱衷改編翻拍,國內「西遊」、「三國」題材作品經久不衰,都是類似道理)。

可以說,除了基本框架和部分原始設定外,《魔童降世》是一個全新的反英雄、反主流的玄幻故事,而其最終落點又不是單純的「離經叛道」,這恰恰是當下市場所需要的「新鮮故事」。

另外,《魔童降世》中其他角色的設計也各具匠心,笑點不足,但是淚點卻是賺足了。 《魔童降世》中有數個鏡頭已經具備了讓觀眾嘆為觀止、激情沸騰的的優秀潛質。

希望我們的國產動畫,能夠越來越好,現在和好萊塢的還是有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別驕傲,彆氣餒,任道而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