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養出的孩子會怎樣?請告別哭聲免疫法

2019-11-14     幼教咖

文/小文老師

鄰居家有個兒子叫哈雷,今年兩歲半了,前段時間我帶我兒子去他家玩,突然哈雷想吃媽媽買的餅乾了,可媽媽說餅乾太甜了,而且你今天已經吃過了,不能再吃了。

哈雷還是一直和媽媽要的吃餅乾,媽媽堅持不給,哈雷就哭了,這時爸爸從臥室走出來了,爸爸說一個餅乾而已,他要吃你就給他好了。哈雷媽媽卻說孩子不能慣,不能他一哭你就給吃的。後來哈雷不哭了,他媽媽卻把餅乾拿給他了,並告訴他男孩子要堅強,你要是哭的話我就不給你,你要是不哭我就給你。

其實,哈雷媽媽這樣做就是奉行了一種叫哭聲免疫法的教育方法,要知道這種「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訓練法可是害苦了很多孩子。

馬伊琍對哭聲免疫法的體驗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伊琍曾經對哭聲免疫法發表過自己的意見,她說自己的大女兒小時候特別依賴媽媽,總想和媽媽一起睡,可媽媽為了培養她的獨立性總讓她獨自睡小床,即使孩子哭鬧也不會妥協。而後來,馬伊琍在有了第二個女兒後她開始深刻反思自己曾經施行過的哭聲免疫法,在面對二女兒時,孩子哭了她就會抱,餓了就會喂,她反問自己「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麼?」

現在,仍然有很多媽媽盲目奉行哭聲免疫法,那它到底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1.不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人作為一種情感動物,從出生時起就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他們渴望母親的懷抱,渴望父母的關愛,可嬰兒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只能靠哭來傳達自己的需求。很多時候,父母在孩子哭時拒絕擁抱其實是拒絕給孩子關愛,拒絕給孩子安全感,這種以犧牲孩子自我需求為代價,來強制換取孩子成熟獨立的行為是非常愚蠢的。

事實上,馬伊琍發現大女兒雖然很早就學會了獨自睡覺,但卻在後期卻反覆出現睡覺不踏實、哭著求抱抱等現象,那就是因為孩子前期安全感不足。

2.不利於親子情感的建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希望,但有的父母太急於求成了,他們渴望孩子儘早獨立、儘早成熟,可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他是要一步一步去變得獨立的,拔苗助長只會害了孩子。

之前我聽朋友說,人家外國的孩子從出生時起就自己獨立睡覺了,而我想說的是,嬰兒時期親密的親子關係才是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對嬰兒來說,他出生後的所見所聞都是新鮮的、陌生的,對他來說媽媽的體溫、聲音才是熟悉的,這也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媽媽的懷抱、關愛就是親子情感建立的基礎。

3.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是一位名叫約翰華生的美國心理學家,他之所以會提倡這樣冷漠的育兒方式,和他悲慘的童年也是有關係的,而他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他的大兒子雷納一生多次企圖自殺,並於三十多歲自殺身亡;他的女兒瑪麗也曾多次嘗試自殺,並長期伴隨情緒消極易怒、酗酒等問題。

約翰華生本人也因提倡了哭聲免疫法而被評為美國人最討厭的人之一。那些被哭聲免疫法教育的孩子,因長期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家庭情感冷漠,非但沒有變得獨立堅強,反而敏感、脆弱,輕則有睡眠障礙,重則人格分裂,實在害人不淺。

4.不利於孩子的睡眠

要知道,對於孩子而言,睡眠是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對其身體發育、心理健康、精神狀態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長期在哭泣中睡著,或者睡眠中哭泣,就會引起精神狀態差,難以入眠或睡眠質量差,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睡眠障礙,孩子一生的幸福被毀。

對孩子而言,他們渴望的也是應該被給予的就是父母的關愛、擁抱,這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式。

今日話題:你們能接受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方法嗎?歡迎評論和其他網友互動。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們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qlNbW4BMH2_cNUgu6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