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曉松真的是個挺神奇的人。
聽《同桌的你》,你會覺得他是個酸不溜秋的文藝青年;打開微博一看,又會被他滿屏的懟臉自拍嚇得虎軀一震;看《曉說》,以為他是個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文科學霸;仔細一查,人家卻是清華大學如假包換的雷達專業學生。
他的背景隨便搜搜,就已經把小編這種菜雞看得瑟瑟發抖。
在他們家,碩士都屬於文盲。高曉松的外公是深圳大學創始人、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外婆是著名流體力學家,還是北京航空學院的籌建者之一。父親、母親、繼父、舅舅都是清華的教授。
高曉松這麼形容過自己的成長環境:「隨便踹開一家鄰居的門,住的都是中國頂級的大知識分子,進去聊會兒天怎麼都長知識,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
這可不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高曉松就住羅馬嘛。
2
故事,還是從1898年說起吧。
按照家裡的要求,高曉松高考後,升入清華學習雷達專業(爸,媽,在嗎?快來要求我一下)。
然而,他並不滿意按部就班的學術生活。
「家裡希望我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的科學家,但最終我卻變成個懂點兒科學知識的藝術家。」他滿腦袋的藝術細胞並沒有死心。很快,他就拉著老狼一起買吉他、組樂隊。雖然要技術沒技術、要設備沒設備,但熱情管夠。
對高曉松來說,「勇敢最重要的標誌是敢於選擇生活之路。」
為了鳥槍換炮,他們砸鍋賣鐵撿垃圾,還想過賣血,為了夢想所付出的努力,講出來肯定可以感動汪峰。
他們也的確是吃這碗飯的人,漸漸地開始與崔健、竇唯等樂隊一起演出,變得小有名氣,還收到了海南「癲馬」歌廳的邀請。可惜因為語言不通、根基不牢,兩個人在海南沒怎麼混出水花,還花光了盤纏。沒辦法,老狼回了北京,高曉松則背著吉他輾轉到了廈門。
「每當生活里不知道想要什麼時,就先想想自己不想要什麼。」
高曉松琢磨來琢磨去,確定了自己不想當科學家,想要玩音樂的心意。
於是,他去了廈門大學。睡過宿舍樓梯口、住過校中村,他在學校里做起了音樂流浪漢,閒散愜意的校園生活讓他寫出了《同桌的你》、《麥克》、《青春無悔》。
3
就這麼過了半年,不安分的高曉松又回了北京。雖然沒考上北影的研究生,卻因禍得福闖進了當時剛剛興起的廣告業,小賺了一筆。
後來,他又加盟了大地唱片公司,重新把老狼拉一起來唱《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黃小茂將它們錄入專輯《校園民謠I》,兩首歌一炮而紅,當年拿獎拿到手軟。
然而沒多久,兩個人開始變得不那麼合拍。
狼想要轉型玩搖滾,而高曉松還是沉浸在寫民謠的青春浪漫里。兩個人最後不歡而散。好在緊接著,高曉松就遇到了生命中第二個重要的男人——清華好友宋柯,後來不論是麥田音樂、恆大音樂,還是阿里音樂,兩個人都一起混得風生水起。
4
現在快被營銷號用爛的那句,「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高曉松媽媽的名言。
有其母必有其子,媽媽都這麼隨性,兒子更是放蕩不羈愛自由。除了音樂,高曉松最大的愛好就是滿世界跑著玩(這個愛好我也有,但我沒錢)。
1997年到98年,他一口氣去了三十多個國家,每到一個地方就買一輛車,玩一陣兒,再把車賣掉去下一個地方。他不斷地認識人、交朋友、喝酒、彈唱再分別。所以他至今也沒有買房,畢竟租房才更方便他行走遠方。
他說:「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
5
從小家庭的耳濡目染,加上自己闖蕩四方,高曉松可以說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完美結合體。他寫過小說《寫在牆上的臉》、劇本《那時花開》,1999年就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2002年又自編自導電影《我心飛翔》,獲得了法國里昂電影節最高獎。
他在《彼得堡遺書》、《殺了她喂豬》取筆名叫「矮大緊」,剛好對應高曉松,跟他在校園民謠里含蓄文藝的氣質完全相反。他說,「它反射出我心裡猙獰的一面。年輕時候,自己是內心柔軟,外表猙獰;現在的我,內心猙獰,外表柔軟,正好反了過來。」
不過洒脫過了頭,也容易出問題。2011年,高曉松因為酒後駕駛,造成四車追尾。看守所里沒有時鐘、插頭,和外界斷了聯繫。他就教人寫詩,自製「水漏鍾」。牢獄環境惡劣、難以入眠,他就盯著天花板開始構思新的文集,翻譯馬爾克斯的小說。
那段時間他最喜歡發獃,「越思考越狹隘,越發獃越遼闊,一思考就繞進去,特別容易鑽牛角尖。而一發獃就能明白很多事情。」刑滿出獄後,他的人氣不跌反漲,微博粉絲漲了兩百多萬,還出版了自傳《如喪》。他說:「如喪,就是如同要喪,還未喪,但終歸會喪。」
6
出獄後,高曉松走到台前,開始搖著扇子說起了脫口秀。
他說:「你沒空讀閒書,我來替大家讀書。」《曉說》、《曉松奇談》,他講的歷史以小見大,妙趣橫生,又心懷詩和遠方。
歌手鄭鈞評價他說:「有些藝術家被抓進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從精神病院逃出來,成為藝術家。你就是那後者,你的生活就像行為藝術。」我贊同前半句,卻不認為高曉松的生活是行為藝術。
少年得志、青春理想淋漓綻放、商業音樂風風火火、縱情肆意流浪遠方、牢獄之災涅槃重生……這些都不需要精心策劃。活得生動真實、恣意洒脫,就是他的生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