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時代的百科全書,也是一群貴族少男少女們的青春之歌;相較而言,有著小紅樓夢之稱的《浮生六記》更像是一部蘇州古城的風雅筆記,也是只屬於沈復與芸娘兩個人的紅塵往事。
不同的人讀完這本小書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會醉心於書里浮生若夢般的愛情故事,有的人會因沈復與芸娘生活里的小情調而怦然心動。
當然也有人並不喜歡這個故事,錢鍾書就曾說它是「一部我不很喜歡的書」。不過林語堂卻在讀完《浮生六記》後大為感慨,甚至評價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時間回到乾隆年間,蘇州古城滄浪亭畔,沈復的家就在這裡。
雖然他家比賈府那般的豪門貴胄差了很遠,但與普通人相比他的日子要好過太多,少年時代的他也像是個標準的「富貴閒人」,就連他自己都感慨「天之厚我,可謂至矣。」
上天對他的厚待里最耀眼的,大概就是在他十三歲那年遇見了未來的妻子陳芸。
陳芸是沈復的表姐,年紀還比沈復大上幾個月,她的父親早逝,從小她就比常人更懂事,靠刺繡來供養家裡。
她非常聰明,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小時候就背熟了《琵琶行》,後來找到了寫有這首詩的書籍,居然憑著記憶慢慢認識了這些字,一邊刺繡一邊可以無師自通地吟詩作對了。
第一次見到陳芸,沈複眼里的她並不是美若天仙,但卻「顧盼神飛」,有「一種纏綿之態」,也許那就是一見傾心的感覺。
回去後沈復相當確定地和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崑曲《浮生六記》劇照
於是,他們十八歲那年,蘇州城裡多了一對恩愛、志趣相投的夫妻。
新婚燕爾,對每個人來說都應當是一段旖旎美好的時光,而在沈復與芸娘兩個有趣的人身上,日子就像微風,悄悄在煙火氣與風雅里晃動,時不時又拂面而來,帶來一陣溫柔酥醉的氣息。
那時候正好也是個夏天,蘇州城悶悶的,沈復與芸娘搬到了滄浪亭愛蓮居的我取軒避暑,住在園林里大概就是那個年代夏天最愜意的享受。
兩個人就在這裡過起了琴棋書畫詩酒茶的小日子,一會討論李杜的詩篇,一會一起插花做盆景,芸娘還專門給沈復做起了許多精緻的小菜,像腐乳、蝦鹵瓜這些他原來都不吃的食物也都因為經過妻子的手而變得可口起來。
如果《浮生六記》只有前兩卷的話,也許它只會是一個很甜美的故事,卻無法打動那麼多人。
甜蜜之後,生活的坎坷接踵而來。
芸娘是可愛的,也是可憐的,由於種種瑣事積累的誤會讓她先後與公公、婆婆結下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最後鬧到不可收拾,沈復與芸娘甚至被逐出了家門。
崑曲《浮生六記》劇照
沈復是個有些才氣卻又常常一事無成的人,一輩子不管是讀書做學問還是後來經商,都是不了了之。有人說他心比天高,偏偏本事又不夠。離家後兩個人的生活越來越拮据,芸娘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幸而有朋友資助,還能勉強度日。
兩年之後,公公找到他們,說是從前都是誤會,快回來吧,一家人還是要團圓才好。可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時候就是這樣脆弱,一旦從前有了裂痕,以後再怎麼彌補都無濟於事。
還有一件事,也是令後人想不明白的,沈復和芸娘一起去虎丘遊玩時遇到了妓女憨園,令人意外的是後來芸娘與她關係變得愈發親密甚至義結金蘭。更讓所有人想不通的是,芸娘居然主動詢問起丈夫,要他納憨園為妾。
因為這件匪夷所思的事,到現在還有人揣測,她和憨園之間有更為微妙的關係。何況在那個封建禮教時代,與一個妓女走得如此之近,芸娘在家裡越來越不受待見,甚至有時都被下人嫌棄。
而沈復依然一事無成,做生意生意不行,想要教書卻連一個學生都招不到。
不僅如此,一向重情義的他還因為替人作保在外面欠下了一大筆債務,新仇舊怨,夫妻兩人再次被逐出家門,不得不跑到無錫投奔親戚。
寄人籬下的日子又怎麼能好過呢?芸娘的身子眼看越來越差,在病中也不得不靠做針線活貼補家用,最終把身體徹底拖垮。多年的奔波,生活的苦悶,家人的分離,世人的不解,最終讓她在四十一歲那年,永遠離開了她曾無比熱愛又無比殘酷的世界。
對於妻子的離世,沈復有千言萬語,最後只留下這樣的句子:「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
-陳芸臨死前對沈復說:「憶妾唱隨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神仙幾世才能修到,我輩何人,敢望神仙耶?強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擾。總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讀到這裡,再回首想想當年他們在滄浪亭畔度過的那些夏日,才會忽然明白什麼叫浮生若夢。
這個故事有些悽美,沈復和芸娘,一個有才情,才氣卻又不夠;一個天真爛漫真性情,行事卻又讓人不解;一個有時讓人覺得窩囊,一個有時讓人覺得心疼。
可是這才是沈復與芸娘,他們就是這樣鮮活的存在,為自己喜歡的生活而活。雖不完美,卻活成了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我們都是紅塵中人,沒有那麼風雅,也不會奢求太多。只希望在平平淡淡的一生里,可以活出一些如夏花般絢爛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