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車友都知道,每一輛車只能有一個車架號,而且是唯一的,這相當於車子的身份證號碼,如果有人說,一輛車竟然有兩個車架號,車友們大機率會認為這是胡說八道。
但在福建廈門,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
「我還是認罰吧。」昨天,廈門交警支隊翔安大隊新店中隊隊部,在證據面前,兩輛大貨車的所有人譚某嘆了口氣,決定認罰。
事情要往前追溯到今年的9月23日,當天晚上,中隊民警陳世剛在翔安區新店鎮一帶開展交通巡邏,在一處停車場,發現一輛貨車外觀有些異常:車輛號牌懸掛不規範,年檢標識未按要求張貼,「剛開始,我們以為這是一輛套牌車」。
但打開警務通,陳警官發現這輛車的車牌和車型對得上,牌子是真的,沒有套牌,不過,他還是發現了這輛車藏著貓膩:車輛底部竟同時刻著兩串車架號。
面對陳警官的詢問,車主譚某辯稱說車子是從二手市場買來的,對於車架號的事自己並不知情。
根據相關規定,陳警官決定先對車輛進行暫扣處理,但他知道,事情肯定沒這麼簡單,按照經驗,有些司機出於規避檢查或車子來源非正當的情況下,會把原車架號打磨掉,再刻上假的車架號,但這輛車,卻同時留兩個車架號,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挺長一段時間,我們沒有發現司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確實挺讓人疑惑的。」陳警官說,但自己和中隊領導都堅信,狐狸尾巴終究是藏不住的。
果然,這個月的月初,陳警官在轄區巡邏時,在一處工地門口,意外發現了和之前暫扣貨車中其中一個車架號匹配的另一部大貨車:兩輛車車型一模一樣,除了新舊有些差別外,一般人很難發現其中的區別。
半小時後,接到通知的貨車司機趕到現場,不出意料,這輛車的司機還是譚某。
隨後,陳警官回到隊部,和中隊長林清波一起,調取了今年以來兩部車子的行駛軌跡和監控,通過細緻比對,發現譚某確實存在套用車輛車架號的嫌疑。
那麼,套用的目的是什麼呢?原來,兩部貨車都是譚某的,也都屬於同一家物流公司。其中一部買得比較早的貨車車況較差,之前年檢的時候無法通過,為了讓那輛車能夠繼續上路,譚某決定冒險在另一部同品牌和顏色、更新的那輛貨車上做手腳,將舊貨車車架號刻在較新的貨車上,打算以假亂真,以為這樣能通過年檢。但沒想到,他還沒把車開去年檢,就被查到了。
不僅如此,為了逃避檢查,譚某還曾把兩輛車的號牌互換著使用。
目前,當事人譚某因涉嫌改變車輛技術參數,以及使用其他車輛號牌,共被處以罰款15000元錢,記12分處罰。
另外記者也了解到,即使民警沒有察覺到譚某的違法行為,他也不可能通過年檢,福州市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吳先生介紹,檢測人員很輕易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
「如果一輛車有兩個車架號,年檢站一定會把其當作異常車,上報至車管所,由車管所對其進行鑑定,「一般這關就過不了,而且哪怕車型一樣,每輛車的公告也不會相同,年檢站都會仔細核對,一旦查實就不可能通過的」。
(記者、編輯: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