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米北面,是中國人對飲食習慣差異的「刻板印象」。但是四川,也有很好吃的麵條!
圖/視覺中國
說起吃面,大家都會想起陝西、山西這些吃面大省,但作為一個南方省份,四川人吃面的勁頭也絲毫不輸。不過,熱愛相同,吃法卻各有千秋。在北方,麵條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反觀四川,麵條更像是個中介。
圖/陳達華
四川人吃面,滋味都在調味上。擔擔麵,誕生於市井之間,因為售賣它的小販挑著一副擔子而得名,這是四川麵條中傳播最廣的種類之一。一碗好吃的擔擔麵,少不了麻辣味,麵條細滑,豬油、陳醋、醬油、麻醬融會貫通,再加點細碎的肉臊和芽菜。這是四川面最普世的一種味道,因此你也無法說出一種讓所有人都信服的正宗配方。
宜賓燃面則是火辣辣的,它有一個更直白的名字——油條面,因其油分大而水分少。油重無水,遇火即燃,是名副其實的燃面。燃面的製作很特殊,。麵條出鍋後,必須甩干,才能與紅油、醬油親密接觸,加油拌勻後入盤中碼齊,芽菜、花生碎、芝麻、蔥花等,吃進嘴裡有非常濃郁的干香味。
內江人認可的麵條只有內江牛肉麵!牛肉和各種香料在大鍋里滾來滾去,直到牛肉軟爛,並且吸飽香味。這是每一個內江清晨的味道。在外人看來可以直接上桌的硬菜,只能在內江做臊子。
雖然細面在四川占據了絕對的上風,但粗面也不甘示弱。甜水麵作為粗面,在醬料的簇擁下,收穫了一大波死忠粉。甜水麵得名,是因為吃起來回甘,而其中的奧秘就在複製醬油的使用。複製醬油呈棕紅色,咸甜適口,是川菜常見的涼拌調料。複製醬油和紅油辣椒一起,碰撞出了讓人驚喜的味道。
成都有雜醬面,注意不是「炸」醬面,成都街頭的雜醬麵館隨處可見。四川的雜醬,是把剁碎的肉末煸炒,加入黃醬後小火慢熬,肉香與醬香融為一體才能出鍋。麵條的最佳搭檔就是這一勺雜醬了,不過熟油海椒也是絕不能缺少的,不吃辣還叫什麼四川人。
川人也會在面的形狀上有所突破,鋪蓋面就是最好的證明。鋪蓋面的麵糰要反覆揉搓,給谷膠蛋白充足的時間氧化,硬度、彈性才能達到要求。將面扯成薄而寬的面片,形似鋪蓋,因而得名。再澆上湯汁,蓋上豌豆,加點雞雜或是麻辣牛肉,讓人胃口大開。
除了上述的這些,四川還有煎蛋面、肥腸面、宜賓竹蓀面、雅安撻撻面、雞雜麵、敘永豆湯麵、武勝豬肝面、邛崍奶湯麵、崇州查渣面、資中兔子面......這麼多的四川的麵條,能說上一千零一夜。那麼你心中最好的四川麵條是哪一碗?
文丨伊森
圖編丨袁千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bJFcm4BMH2_cNUg6L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