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崗復工,請戴好「心理口罩」

2020-03-09     麗水日報

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復產復工集結號已經陸續吹響了。這是一個人們等待了許久的消息。重新返回工作崗位,這期間,會經歷哪些心理變化呢?

1.知己知彼——學習相關防控知識,做好個人防護,避免過度焦慮

選擇閱讀官方公布的權威資訊,避免信息過載帶來的過度焦慮和恐慌。

心理學研究表明,信息過載不僅會引發困惑感和挫敗感,還會導致視野受限從而影響判斷。如何有效抵抗信息過載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每個人都需要完成的功課。如果已經養成了手機依賴症,那麼就適度遠離跟疫情有關的信息,用手機做點別的——可以跟朋友聊聊天,可以看看書,看看電影,也可以做做家務或者鍛鍊身體。甚至打開視頻來個「雲聚餐」也是不錯的。讓情緒宣洩出來,讓情感流動起來,心理學家把這叫做「尋求外部連結」。

2.既來之,則安之——積極適應新工作模式

在工作場所返工者,遵守工作單位、工作場所的防護要求;如果需要與同事遠程協作辦公,應積極學習和磨合,降低工作方式改變帶來的緊張和焦慮。遠程辦公的返崗者,要儘快學習和適應線上工作方式,加強與同事的溝通和磨合。居家辦公的返崗者,建議通過有儀式感的方式劃分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如準時起床,穿戴整齊,找到一個儘量安靜的地方作為工作區,與同事保持順暢溝通。

3、聚焦——工作過程中

保持對自己身心狀態的覺察,若出現過度疲勞或家裡有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醫學觀察人員,一方面及時向上級領導或同事求助,請求換崗或休息;另一方面,可通過熱線、在線諮詢等方式尋求專業幫助。儘量避免接觸疫情信息等容易導致分神的內容;執行關鍵任務時,應徹底杜絕無關信息,確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中。

4、計劃——制定年月日計劃表

可能你會覺得,未來的事情往往很少能確定,而且情況總在變,制定計劃又有什麼用?心理專家告訴你,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你會對未來作一些初步的預測,就算髮生變化,如果提前做好了每日、每周、每月乃至全年計劃,在復工過程中,你可以抵抗大量負面情緒,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降低疫情期間的經濟損失,讓工作進入成效可見的良性循環中。

若以上方法均無效,依然無法控制地過分擔憂、心慌,出現睡眠覺醒障礙、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並持續兩周以上,建議到醫院進行心理評估,了解自己的心理動態。尤其是精神分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癔症患者,在面對疫情時一定要密切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多與自己的心理醫生溝通,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同時,要是您因為疫情有過多的心理困頓,且無法通過自身調節,也可以撥打麗水市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諮詢,12320、0579-211351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RFKvnABgx9BqZZI-k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