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天賦沒精英背景的孩子,拿什麼來競爭?

2019-12-26     棕媽親子教育


有三個少年痴迷武俠,夢想有朝一日能行走江湖,成為大俠,於是紛紛去拜師學藝,從此踏上了不同的成長之路。


其中有個叫平兒的,天資聰慧,記憶力超強,對心法招數能迅速牢記於心,在家人的幫助下,他被名師收入門中,師傅對他也是高看幾眼,覺得是個好苗子,前途無量。



練武本就是個苦差事,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要獨自練基本功,站馬步、負重深蹲都是家常便飯,天生嬌慣又喜歡熱鬧的平兒哪受得了這個,沒練夠倆月就跑了。


之後又找了好幾個師傅,都因為吃不了苦,最終放棄,一生碌碌無為。


還有個少年名叫昊天,出生富貴家庭,父母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那真是要什麼有什麼,想學武?那就請師傅到家裡來教。


可昊天變化太快,常常喜新厭舊,今天想學少林的陽剛,明天又要武當的剛柔並濟,後天又嚮往華山的無敵劍術……


結果師傅請了許多,昊天都只是淺嘗輒止,登不了門面。



最後一個少年叫狗蛋,憨憨傻傻的,家裡常常吃不飽飯,當年他決意外出拜師學藝時,母親四處借錢才勉強湊夠了路費。


狗蛋最終拜入詠春門下,他知道自己不聰明,所以從不想走捷徑,師傅交待練木樁十遍,他就練五十遍一百遍;他也沒錢孝敬師傅,於是每天努力劈柴挑水,做許多家務活。


數十年寒暑交替,狗蛋潛心練習詠春這一門功夫,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下,終成一代大師,名揚千里。



如何才能獲得成功?


這個問題可以很複雜,也可能很簡單,這個故事中三個少年學武的經歷就給了我們一個參考答案。


你可以不夠聰明,出身低微,但只要足夠專注並持續努力,肯下功夫,不要老想著去走所謂的捷徑,那最終能成就一番事業,而這些品質綜合起來就叫做「堅毅」。


它是富家子弟的助推器,也是寒門學子逆天改命的最大底氣,擁有堅毅品質的孩子,在學習上更容易出成績,離成功也更近。



擁有堅毅品質,才能熬過艱難


作家劉震雲在回憶童年的時候,說過這麼一件事:


每到農忙時節,大人們都到地里收割麥子去了,劉震雲發現自己的姥姥雖然年紀大,但割麥的速度卻比別人快。


於是他就仔細觀察,終於發現姥姥割麥快的訣竅原來就是彎下腰不直起來,因為直腰次數越多,腰越疼,而且還耽誤時間,速度就慢下來了。



還真是「幹活原本無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劉震雲姥姥的這種「熬」的態度,很值得我們思考。


人生常常會遇到困難,甚至深陷泥潭,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沉下心來,忍受寂寞和失敗,慢慢熬過去。


這是一種隱忍的堅持,畢竟,只有不輕易放棄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前幾年會長得非常緩慢,一年才幾厘米,但是5年之後,它將以每天十幾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只需半年,就能長到數米之高!


竹子如果熬不過之前的沉寂,那就得不到日後的巍峨。


這種「熬」表面上看是折磨,是一種艱難的考驗,但實際上卻是讓你做足儲備,好好打磨,不斷夯實基礎,直到某一天時機成熟,柳暗花明,一鳴驚人。


正如林語堂曾說過的那樣:「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凡事要受得住「熬」,在沉默中堅持下去,才能最終成事。



擁有堅毅品質,才有逆天改命的希望


曾國藩沒什麼過人的天賦,甚至還有些笨拙,他13歲那年,在書房背一篇三百字小文,當時家裡來了一個小毛賊,躲在房樑上面,想著等曾國藩忙完睡覺了再動手。


誰成想,曾國藩愣是背了一宿都沒有背好,小偷氣得要死,翻身下來當著他的面背誦了一遍,還罵他 「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


你瞧,資質就是這麼平庸。


同時代的官員中,左宗棠14歲中秀才,張之洞16歲中秀才,李鴻章17歲中秀才,而曾國藩直到23歲才以倒數第二名的成績考中秀才,而且是連考了七次。


就是這麼「愚蠢」,又沒什麼家室背景的曾國藩,卻最終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無論是做官還是為人,都深受國人敬仰,甚至被稱為「中華第一完人」。



從湖南一個小山村走出來的窮秀才,能取得如此成就,靠的就是一種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死嗑到底的堅毅精神。


無論是讀書治學,還是為人做官司,曾國潘都信奉「有恆」,從不輕易認輸和放棄,靠著這股堅毅,終將自己的人生翻盤,實現了理想抱負。


心理學家安吉拉·李·達科沃斯,曾耗費多年時間做了一個調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她收集了包括西點軍校、全國拼字比賽冠軍、體育明星還有商業界成功人士的資料。


經過比對和調查之後,她發現: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堅毅」。


安吉拉·李·達科沃斯說:「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比起智力、興趣、人脈等因素,堅毅才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擁有堅毅品質,方能專注到底


說到木工技術哪家強?許多人會認為肯定是我們中國,因為畢竟有魯班這樣的祖師爺存在過,可是現如今的全球木工界是由日本木工在稱霸,前100名木工大師中,50%出自日本。


他們憑什麼做到的?


在日本,有一個叫秋山利輝的木工大師,他創辦了一所「秋山木工」學校,教學方式極其嚴苛,學生一旦入校,相當於被關了「禁閉」,沒經過同意不許隨意外出,家人也不能來探望,這一關,就是八年。


此外,秋山利輝還制訂了「八年育人制度」:一年上預科,四年學做徒,三年學創新。學費可以全免,但必須依規而行。


許多人覺得,這樣的教法也太慢了吧,但是秋山利輝的這所學校卻先後誕生了50多位超一流木工大師,成為日本木工稱霸全球的頂樑柱。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這本書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無論你從事任何行業和工作,只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專業訓練,就有極大可能成為領域裡的大師。


所謂功不唐捐,所有的成功在排除了運氣的成分之後,最主要的就是背後無數個日夜的堅持和積累,沒有捷徑,只能專注在一個點上,慢慢推進,雖然慢,但絕對踏實。



王爾德有一句名言:「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可以仰望星空。」


因為心有希望所以才能抬頭仰望,具有堅毅品質的孩子,能吃苦,也耐得住寂寞,不急於求成,踏實去走好每一步,選擇了就不輕易放棄。


這樣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才能最終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奇蹟!



擁有堅毅品質,笨小孩也成大贏家


在華人娛樂圈,有一個傳奇人物,他叫劉德華,被稱為「偶像中的偶像」。


他唱歌、演電影、做導演、當投資人,樣樣精通,門門做得出彩,出道41年,依舊紅得耀眼,前段時間,他唱於16年前的一首《17歲》,竟然直衝到熱門音樂榜單首位。


沒什麼過人天賦的劉德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靠的就是勤奮和努力。


17歲那年,劉德華進入無線培訓班,剛開始只能跑龍套,混混、侍衛、嫖客、山賊......只要有露臉的機會,他從來不拒絕。


明明只有一二句台詞,他卻反覆練習許多遍,就是為了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在拍攝《投名狀》時,有一幕要拉鐵鏈,因過於專注,小拇指被卡住導致骨折,直到現在都還是彎的。


各種打戲親自上陣,當年在泰國拍廣告時不幸墜馬,導致骨盆碎裂,可他只休養了三個多月,就迫不及待地撲入《拆彈專家2》的籌備中,接著又開拍《掃毒2天地對決》。


因此,劉德華被送外號叫「劉鐵人」。


憑著這股子拼勁,他參演了150多部電影,出了120多張唱片,拿下500多個獎項,連他自己也說:「最努力的是我。」



雷軍曾說:「劉德華激勵了我們一代人勤奮工作。」


張學友也說:「每次想停下時,看見劉德華在前面,就要不停地追了。」


如今,劉德華成了帥、勤奮、人品、責任感的代名詞,當年那個「笨小孩」長成了令人敬仰的豐碑。


在我們一生中,會面臨許多困境和低谷,也許你努力過了,沒有突破而最終放棄,但是擁有「堅毅」品質的人,是永遠不服輸也不退縮的。


你要相信,只要你不停地向上走,一級級樓梯就沒有盡頭,在你向上走的腳下,它們也在向上長,直到翻越高山,跨過低谷,直抵彼岸。


沿途會有許多絢爛的風景,但要踮著腳尖全力以赴往上走才能看得到,這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而惟有「堅毅」能讓你擁有這種「打不垮、壓不壞」的韌勁,最終助你跨越困難,迎來希望的曙光。


棕媽工作室

棕媽: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200+;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QOdQ28BMH2_cNUgpj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