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北京新增2例境外輸入病例!!嚴防從疫情嚴重地區進京!!

2020-03-02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北京疫情聚焦


北京2例自伊朗入境新冠肺炎病例均為寧夏確診病例的密接者


3月1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了關於境外2例輸入性確診病例的情況


龐星火表示,2月29日,我市報告2例自伊朗入境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2月26日寧夏確診病例丁某某在伊朗期間的密切接觸者。現將有關流行病學調查情況介紹如下:


一、馬某某基本情況


馬某某,男,27歲,戶籍甘肅。2月18日在伊朗參加一個同學聚餐,確診病例丁某某也參加了該聚餐。2月25日在伊朗出現症狀。2月26日從伊朗出發,經莫斯科轉機,2月27日9:50抵京。乘機場大巴抵達北京西站南廣場,隨即相關人員抵達現場,採取管控措施後轉至集中醫學觀察點隔離觀察。2月28日,採集咽拭子標本,檢測結果為新型冠肺炎核酸陽性,當日23:00轉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2月29日確診,目前病情穩定。


二、海某某基本情況


海某某,男,30歲,戶籍甘肅。2月18日在伊朗與馬某某參加同學聚餐,確診病例丁某某也參加了該聚餐。2月27日在伊朗出現症狀。2月28日從伊朗出發,經莫斯科轉機,2月29日8:56抵京。隨即被機場檢疫部門用120救護車直接送至定點醫院就診。2月29日確診,目前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病情穩定。


截至目前,2名確診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均已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鑒於境外部分國家疫情正處於上升期,無論身處國內或境外,都要關注衛生部門的健康提醒,不聚會,不聚餐,勤洗手,戴口罩,認真做好個人防護,減少感染機會。如接觸了新冠肺炎病例,應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並就地進行健康觀察和監測,不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旅行,避免對其他人員帶來風險。


北京優化發熱門診一周接診2萬人次,發現疑似病例145例


3月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了全市發熱門診調整優化一周以來的運行情況


高小俊說,2月21日,北京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醫療保障組發布了《調整優化醫院發熱門診 北京市76所醫院保留髮熱門診》,自2020年2月22日零時開始,調整優化全市醫院發熱門診,保留76所醫院的發熱門診,暫停部分發熱門診的對外服務;經專家評估,2月27日0時起,昌平中西醫結合醫院發熱門診暫停接診。


調整優化一周以來,全市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一步優化就診流程,加強發熱門診管理,對醫務人員做好院內感染防控進行再培訓。目前,發熱門診就醫秩序平穩,暫停接診的機構做好了停診公示及患者引導;保留的發熱門診已經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上更新了導航信息。


一周來,全市發熱門診總量2萬人次,發現疑似病例145例,起到了疫情前哨作用。


高小俊提醒市民,及時了解居住地、工作地所在轄區的發熱門診位置,每日監測身體狀況,如出現體溫超過37.3℃、乾咳、咽痛等症狀,請儘快就近到附近的發熱門診就診。


在就診過程中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配合醫院工作人員的引導,主動告訴醫務人員近期是否到過疫情地區或者確診病例的場所,有無與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近距離接觸史,便於醫務人員準確判斷病情,採取及時適宜的診療措施。


西城區政府某機關1例確診病例已治癒出院,69名密接者解除醫學觀察


西城區官微3月1日發布,西城區政府某機關1例確診病例已於2月26日治癒出院,並簽署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恢復期血漿捐獻知情同意書》。其所涉及的密切接觸者及高風險人員69人,截至3月1日,全部解除了集中醫學觀察。



注意!外埠車返京要先辦進京證!


即日起至疫情結束,外埠小客車辦理進京證暫停現場辦理,一律改為網上申辦。交管部門提示,駕駛外埠車輛返京時,要通過網絡途徑辦理進京證,待審核通過後,再駕車來京。同時做好自我防護,準備好身份證、駕駛證等證件,排隊等待期間儘量不搖下車窗。


據警方通報,尾號限行措施仍不會恢復。下周工作日期間,全市多條道路將陸續出現堵車情況。



疫情相關


京津冀三地健康碼將互通互認


3月1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表示,北京將加強與天津、河北的聯動,積極推動防疫相關數據的共享,保障北京「健康寶」與天津、河北地區相關服務的互通互認,為三地聯防聯控提供技術支撐。未來,三地的「健康碼」將互通互認。北京將積極推動三地數據的融合。


鍾南山團隊論文:近半數確診患者就診時並未發熱


2月29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團隊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經實驗室確認的、由SARS-CoV-2引發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數據。該研究分析了患者各年齡段人群分布特徵、感染者症狀、接觸史、影像學表現、治療手段、臨床轉歸(包括病死率)等。該研究指出,嚴格、及時地採取流行病學措施,對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關重要,對於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仍需持續不斷努力探索。


僅1.9%的患者直接接觸過野生動物


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關偉傑、梁文華、何建行教授和通訊作者鍾南山教授在「NEJM醫學前沿」回應,該研究首次收集全國範圍的新冠肺炎患者,通過分析大樣本量數據明確了該研究所確定的病死率(1.4%),與國家衛健委官方報道數據更為貼近;發現僅有1.9%的患者有直接接觸過野生動物的病史,在生活在武漢以外的居民中有31.3%的患者在近2周曾到過武漢,72.3%患者曾在近2周接觸過武漢地區人員。


值得留意的是,該研究指出,近一半的新冠患者在入院時可能尚未出現發熱,但隨著疾病進展,將近90%的患者出現發熱;明確了消化道症狀較為少見,但是也指出了新冠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的證據(在糞便、胃腸道破損粘膜、出血處分離出病毒),提示社會各界需要注意預防糞口傳播。


此外,該研究還指出確實存在部分核酸檢測陽性、有臨床症狀但是在入院時無任何影像學異常表現的新冠肺炎患者,而且非重度患者中這類患者的比例遠高於重度新冠肺炎感染患者。


潛伏期中位數為4天


研究團隊表示,潛伏期主要根據患者上報最近一次接觸傳染源(疫區人員、野生動物)的時間以及首次出現症狀(含疲乏、咳嗽、發熱等)的時間確定。整個人群的潛伏期各異,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數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現潛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趨勢。


該研究發現,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然而,仔細查閱整個人群的潛伏期分布規律,發現潛伏期大於14天的共13例(1.18%),而潛伏期大於18天的僅有8例(0.73%)。單純根據最小、最大值評估人群的潛伏期容易引起誤讀。


此外,長期居住在武漢或者與武漢地區人員接觸的患者,其潛伏期多為0天(接觸時間按照最後一天計算);研究者在剔除這些不合理數據後重新計算,得出最新的潛伏期中位數為4天。因此,為更好地表示人群的離散趨勢,研究者確定了潛伏期的四分位間距為5天(2天-7天)。


「三早」可能降低廣東新冠肺炎病死率


研究團隊還發現Covid-19的部分臨床特徵與SARS-CoV相似。發熱和咳嗽是主要症狀,胃腸道症狀不常見。這些特徵提示與SARS-CoV、MERS-CoV和季節性流感相比,SARS-CoV-2具有不同的宿主嗜性(tropism)。


在入院當初不發熱的Covid-19患者比例高於SARS-CoV(1%)和MERS-CoV(2%)感染患者,因此如果監測病例的定義側重於檢測發熱,則不發熱的患者可能會被漏診。淋巴細胞減少常見,而且某些病例達到重度減少,這一結果與近期兩份報道的結果一致。


該研究確定的病死率(1.4%)低於前期報道的病死率,原因很可能是樣本量和病例納入標準的差異。我們的研究結果與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更為相似,後者表明截至2020年2月16日,51857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為3.2%。由於輕症患者和未就醫患者並未納入該研究,因此真實世界的病死率可能更低。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可能共同發揮作用,降低了廣東的Covid-19死亡率。


如何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研究團隊表示,儘管SARS-CoV-2和SARS-CoV具有更高的種屬相似性,但一些臨床特徵可以將Covid-19與SARS-CoV、MERS-CoV及季節性流感區分開來(詳情請參考論文原文的網上附件)。例如,季節性流感在呼吸科門診和病房更為常見。


對於未來研究方向,研究團隊表示,目前亟待明確病毒傳播的動力特徵、傳播途徑、病毒對人體組織的嗜性。既往已有研究用於預測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趨勢,然而其並未適當納入政府近期對各地採取的強有力干預措施、全國復工、武漢與黃岡等地封城對人群疫情變化趨勢的影響。因此,對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智能預測模型構建與驗證也是當前的工作重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PbLmXAB3uTiws8KCM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