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王健林馬雲李嘉誠等大佬都在「死磕」一件事|這就是差距!

2019-05-20     微觀學社

請關注微觀學社頭條號,私信發送「學習」,即可獲得《2G管理工具包》哦~

每天早中晚三篇文章,無數視頻課程等您來學,幫您開闊視野,管理有道、領導有方!

「守時」——看似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在社會上,上班遲到、開會遲到、約會遲到······的現象比比皆是;在公司,領導開會遲到幾乎成為了定律······

面對如此嚴重的遲到現象,我們真的做到守時了嗎?

企業指導和顧問Dan Kennedy在他的書中揭示了企業家怎樣最大限度地通過時間壓力,將時間變成金錢的步驟。

其中提到,如果你想成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應該堅持下去:守時。

很多頂級大佬們的過往經歷告訴我們,堅持這個習慣,你就不會失敗。比如:

柳傳志:為遲到自我罰站

柳傳志是一位非常守時的企業家,參加活動幾乎從不遲到。很多時候,他總能早到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雖然提前到了,但他卻不急於去活動現場,而是待在車裡處理其他事情。

在公司內部的大小活動或會議上,柳傳志同樣守時。有一回,他在一個領導層會議上遲到了7分鐘,結果自己罰站了半個小時。

當時,有人勸他:「柳總,您沒有必要處罰自己,這是一個意外。」原來,一部電梯突然發生了故障,柳傳志被困在裡面足足有30分鐘。

柳傳志的回答是:「無論如何,我要對別人的時間負責,而不是對自己的意外負責!」

柳傳志曾經說,中國的許多企業家不守時、不守約,這讓許多外國同行打心眼裡看不起我們,覺得我們非常不靠譜,他們常想:連中國這些傑出的企業家、官員們都不守約,那麼還能指望普通百姓還守約,靠譜嗎?

張瑞敏:日清日結,日清日高

與大部分企業家不同的是,張瑞敏基本上不參加各種應酬,除了出差外地,每天早上7點多到公司,晚上7點多鐘回家,非常守時。

張瑞敏說要日清日結,日清日高。這是一種自我約束,只有懂得自我約束的人才能有所建樹。

有一次開會張瑞敏由於個人原因遲到了,公司規定遲到必須罰站,此刻張瑞敏並沒有端出老總的架子逃避處罰,而是自覺自主的按規定罰站,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表率,也像員工展示了制度的震懾力。

海爾人的紀律性都非常強,在海爾很少會有人遲到早退,更不好有人會借著個人關係在公司胡作非為。

聯想是這樣,海爾也是這樣,這不僅僅是巧合,而是商業神話取決於鐵的紀律和嚴格的執行。

企業要成功,就必須嚴格執行按規章制度辦事,杜絕人情牌。當企業中的制度成為擺設,員工無組織無紀律,只要講人情就能逃離懲罰的時候,就是企業衰亡的時候。

王健林:遲到可恥

17年的軍旅生涯,天然賦予王健林獨特的個性以及頗具軍事色彩的管理風格。

不喝酒、不抽煙,沒有夜生活,每天早上都5點半起床——王健林形容自己是「曾經的文藝青年」,信仰「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

偌大一個萬達集團,他寧願給錢給股份,也不讓一個家人親屬在裡面任職。

而對萬達的員工,老闆要求早上8:30上班,大多數7:30已經到了,因為遲到在這家公司是件很可恥的事情,「昨晚陪客戶喝酒到凌晨3點」從來不構成理由。

正是這種「斯巴達式的嚴格」使得萬達內部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工作法則:開會沒人敢遲到。

馬云:遲到?好走,不送!

馬雲對阿里巴巴的員工要求很苛刻,這是業界公認的事實。

阿里員工在元旦第一個工作日遲到3分鐘,這讓馬雲非常震怒,並表示讓員工「好走,不送」!馬雲對自己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從來不遲到,所以也一直嚴格要求員工。

一次馬雲負責招聘工作,一位很優秀的應聘者遲到一小時才匆匆趕來,但是面試過程中表現的極為出色,不僅各方面條件不錯,對網際網路知識也是十分精通,而且還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

陪同的面試官都一致認同這個小伙子,唯有馬雲不動神色地問:「你看重這份工作嗎?」應聘者回答「當然,我十分希望得到這一份工作。」

馬雲皺了下眉頭:「那你為什麼還遲到?」應聘者解釋道:「其實我提前半小時就出發了,路上突然堵車,汽車也隨之拋錨,剩下的距離跑著過來的,十分抱歉,希望您能原諒我。」

馬雲點點頭,表示十分理解應聘者的遭遇,因為應聘者的確氣喘吁吁過來,而且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浸濕了。

應聘者走後,只見馬雲出人意料的在簡歷上畫了個叉。隨同的面試官說「你不相信他的解釋?」「不,我相信他說的是真的」「那你是覺得堵車拋錨是他自己的原因嗎?」

馬雲搖搖頭:這些都是外因,不是他能改變的,他很重視這場面試,就應多方考慮,早點出門,避免突發情況,而不是遲到後氣喘吁吁地道歉。

自己認為重要的事都可以遲到,怎麼放心把工作的機會給他呢。

李嘉誠:把表撥快8分鐘

李嘉誠的手錶總是比正常時間快8分鐘,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前做好準備。

14歲時,李嘉誠在香港一家茶樓當跑堂夥計,當時老闆要求夥計們每天必須在清晨5點趕到茶樓。為了不讓老闆批評,李嘉誠把鬧鐘撥快8分鐘,每天總是第一個趕到茶樓。

如今,80多歲的李嘉誠仍然保持比別人快8分鐘的習慣,快8分鐘是他勤奮的行動,正因為勤奮他才比別人得到更多。

李嘉誠的時間觀念就是這麼強烈,他把表撥快8分鐘其實就是讓「錯誤的時間」告訴他一個正確的信息:抓緊時間,準備迎接下一個挑戰。

機會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李嘉誠就是這樣在比別人快半拍的節奏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界神話。

唐駿:提前10分鐘出現

唐駿的守時是出了名的,從沒有人見過他遲到。

無論是見老闆、同事、還是政要和媒體記者,甚至是下屬員工,他永遠會提前至少10分鐘出現在約好的地點。

他說,守時是經理人的職業習慣,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的好習慣。他永遠不喜歡別人等他,也不喜歡沒有時間觀念、總是遲到、總是讓別人等的人。

其實,做到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在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會守時的前提下,每次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比對方提前出現10分鐘,珍惜對方的時間,不讓對方等待。這也許就是他能成功的基本素質之一吧。

往往成功的人身上的特質是相似的。

陳天橋,最守時的CEO

在很多媒體人看來,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是行業里最守時、最有信用的一個CEO了。約定時間內,如果遇到暫時不方便,他會抱歉地告訴你一個小時後聯繫。那麼一小時後,無論他在做什麼,都一定會如約給你電話。

如果是約見陳天橋,他要麼不答應,答應了就一定會按時赴約。但現在有的CEO卻不是這樣的,他說給你電話,一年後也不會打過來。

巴菲特,大堂乾等一小時

巴菲特一直是美國運通銀行的股東,有次運通總裁約他在運通公司見面,因為飛機的原因巴菲特到早了,他就坐在運通大堂等了一個小時,後來被人認出來,運通總裁趕緊下樓迎接,說怎麼到了不告訴他,巴菲特說約好了時間,不應該早打擾他。

巴菲特的這些做法不像大牌人物,這可能也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是怎麼形成的?與他的投資成功有多大關係?這值得眾人深思。

布蘭森:守時,50年

維珍集團創始人理察·布蘭森是全世界最有個性也是最成就非凡的企業家之一,旗下掌管多家企業。

人們有時會看到布蘭森從車裡衝出來,跑著趕去赴約,主要就是因為他很討厭遲到。他認為遲到非常粗魯,缺乏尊重,不管什麼身份。

布蘭森在博客中提到,「不管是開會、趕飛機、見面還是約會,很重要一點是說幾點到就幾點到。說起來有點老套,但入行50年來我都遵守這個原則,效果很好。商業世界裡最重要的就是聲譽,所以說到做到非常重要。」

不管事情大小,都要準時赴會,向同事、客戶、朋友顯示你值得信任。

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

(1)時刻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在管理中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先做到。要求別人守時,自己一定先守時。懷揣感恩之心,把每個人的24小時記在心裡。

(2)給自己留餘地

守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看看自己的日常時間安排,再看看別人的時間安排以及工作進度,在均衡以後,再給對方時間上的答覆。

(3)相信對方是個守時的人

往往我們的不守時是抱有僥倖心理,或者說為自己的不克制、不守時找各種冠冕堂皇的藉口。對方不會那麼早到的,對方不會想起來的,不差這幾分鐘。往往這個時候,會造成我們做工作的拖拉和不守時。

要珍惜自己和對方的時間,首先就是保持彼此的信任,相信對方是個守時的人,言出必行,說什麼時間一定是什麼時間。

(4)將守時成為自己的習慣

成功的人大致相似,失敗的人各有各的不同。良好的習慣成就人生。如果不守時,你永遠會認為時間還早,永遠會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明天再做也不遲。

拖拉將占據你的頭腦,大量的時間和青春就此浪費。從今天起,將守時成為自己的習慣,做個有時間觀念的人。

守時的前提:一切要趁早。

別人能管幾百人,為何我管幾十人都費牛勁?公司管控系統幫你解決

陳平老師精心打造《結果管控兵法》專題,給你一套從戰略到結果的管控兵法,讓您企業議必決、決必行、行必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OO9CWwBmyVoG_1Zog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