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裡見到馬踏飛燕的雕塑,那麼就恭喜你了

2019-07-08     眾享文化

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肅省武威地區金羊鄉新鮮大隊的民工,在武威縣北郊一公里處雷祖廟的雷台之下開挖戰備地道時,無意間挖掘出了一座東漢的將軍墓,出土了相當可觀的一批青銅車馬傭。

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計231件,其中有三顆鑄有「將軍」字樣的銀印,最可貴的是其中有一雄偉壯觀的儀仗隊,包括馬三十八匹、牛一匹、車十四輛、手執矛、戟、鉞等兵器武士俑十七件,各式立座奴俾牽馬俑二十九件,共計九十九件青銅器物分成若干組而形成一完整的儀仗隊伍。

在儀仗隊伍的最前面帶頭的,則是一件飛奔中的馬—這匹馬體態健美,昂首揚尾,張口嘶鳴,三足騰空,右後蹄下踏著一隻飛鳥。飛鳥展翅欲飛、驚愕回首。一切都發生在瞬間,卻給人以無比寬闊的想像空間。設計師以嫻熟精深的技巧,把奔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動的氣韻,並渾然一體的貫注在昂揚的馬首、流線型的身軀和四條剛勁的馬腿上。後經郭老推薦,外交部長陳毅安排銅奔馬與一批國寶級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迴展覽,發動了一場「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國家展出期間,觀眾如潮,將它譽為「絕世珍寶」,"天才的中國馬」。從比,銅奔馬名揚世界。

銅奔馬自出土以來,有關它的稱謂、斷代及製作者等,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焦點,吸引了大批專家學者孜孜探求,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天馬文化熱」。但由於史料匱乏等原因,研究進展不大。從1989年起,年輕的武威學者董洪異軍突起。他運用自創的「黑箱考古理論」,引用確鑿的史料證據,推斷出銅奔馬雕塑製作的設十師為東漢明帝時的武威太守張江,認為銅奔馬的準確名稱應為「馬踏飛燕」。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動物雕塑產生的漢代,是我國開疆拓土、抵禦外奴的輝煌年代,漢高祖的親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時衛青、霍去病等的開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國懾服於大漢天威,而紛紛遣使通漢,廣開經貿的交流大門。1995年以來,國家旅遊局向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城市都授予了以「馬踏飛燕」為主圖案的銅製獎盃。該獎盃底座是銘牌基座,上部為長城烽火台和鍍金浮雕地球,鑄銅「馬踏飛燕」四部分重疊組合而成。

古人根據力學平衡原理構成的馬踏飛燕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標誌性雕塑——「馬踏飛燕」 一座雕塑熔鑄了一個城市的的靈魂,此標誌性雕塑——「馬踏飛燕」根據力學平衡原理構成。整個雕塑給人栩栩如生,動中有靜、靜卻似飛、昂首嘶鳴,騰霧凌空之感;雕塑由正方形底座、烽火台造型、地球造型、馬踏飛燕四部分組成;烽火台象徵該城市歷史悠久(漢高祖元年),地球給人胸懷世界、追求進步的動力,黃銅奔馬寓意全市人民龍馬精神,為建設文明富裕、風景優美、社會和諧的優秀旅遊城市而同心同德、勇往直前。

有時間多關注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如果你發現自己生活的城市有「馬踏飛燕」的雕塑,那麼就恭喜你了,你生活在旅遊城市,這裡的環境不錯。你在哪個城市生活,有馬踏飛燕嗎?可以在評論區一起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NyP0mwBJleJMoPMj1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