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媽媽不同意,我依然想成為一名入殮師」

2019-09-08     澀貓文字控

文/澀貓文字控

圖/網絡

01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入殮師」

新學期伊始,讓學生們上台做自我介紹。

身為政治老師,我很想聽聽他們的愛好及夢想,以便了解他們的人生規劃,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課程。

談到夢想時,孩子們大多數想成為老師、建築師、醫生、律師等,只有一名身材矮小的女同學一上台就轉向我,羞澀地說,「老師,我說了你可別笑話我!」

「大膽說就行,老師和同學們不會笑話你的。」我微笑著鼓勵她。

她低下頭,小聲說道,「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入殮師」。

當從教師、醫生、足球隊員、律師等常規職業中蹦出「入殮師」這三個字時,我以為自己聽覺出現了問題。

於是又問了一遍,「什麼?你的夢想是什麼?能不能再大聲一點呢?」

她慢慢昂起頭,鼓了鼓勇氣,大聲說道,「我長大後,想成為一名入殮師!」

真的是入殮師?

不!不可能吧!她是不是對入殮師有什麼誤解?小小年紀怎麼會想做這個職業呢?

為了確保我的理解沒有出現誤差,我假裝不懂地問她,「入殮師是什麼呀?」

「就是……就是給死人化妝,讓他們更有尊嚴地死去。」女同學小心翼翼地答道。

聽到這樣的回答,孩子們紛紛將目光投向女同學,停頓兩三秒後,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我不禁被眼前這幕打動,感覺自己渾身都在發抖。

眼前這位柔弱的小女生瞬間高大起來,她站在聚光燈下,根本不是才升入初一的孩子,而是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要勇敢、偉大的人!

我向她豎起大拇指,告訴她:「你太棒了!比我們所有人都要勇敢,比我們所有人都值得讓人敬佩!老師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自豪!希望以後你能勇敢做自己!」

女同學目光堅定地看著我點點頭,走下台去了。

02

你是你自己,不是別人希望的樣子

課下,我讓同學們寫寫「為什麼想從事這份職業」。

女同學的作業中並沒有提到為什麼,只說:我媽媽不同意我做入殮師,但我依然想做,我覺得做別人不敢做、不去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支持我!

看完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反思著自己,是否有女同學這般的勇氣?打量自己目前所做的一切,是否真正喜歡?有沒有不顧別人眼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美國作家伍綺詩在《無聲告白》中寫道: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現實社會中,究竟有幾個人能不顧家庭壓力與大眾眼光,想做什麼做什麼呢?

知乎有個熱帖說,「很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應該放棄,還是該聽父母的?」

文案人秋蟬回答:如果你想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你一定按照你的想法來,不過過錯,就怕錯過。

如果你聽父母的,那你看看你父母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你想要的嗎?

我們板板正正做著父母眼中的三好青年,幹著父母安排的「鐵飯碗」工作,一切按部就班,但,這是你想要的嗎?

慌慌張張

匆匆忙忙

為何生活總是這樣

難道說

我的理想

就是這樣度過一生的時光

——郝雲《活著》

理想如心中的一團火在不斷燃燒,總有一天會將現實生活點燃。

童話作家鄭淵潔說,「與其戰戰兢兢走別人走過的老路,不如氣壯山河走別人沒走的新路。」

我們要做的,正是拋開偏見與傳統,借理想之火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快看漫畫創始人陳安妮在年僅10歲時,就迷上畫畫,無奈,卻遭到眾人反對。

考上重點大學後,她一心忙學生會,很少畫畫。

直到爸爸出了車禍,家裡徹底斷了收入來源,朋友介紹說兼職畫漫畫能給30塊錢,她才跟同學借了 500 塊錢,買了一塊電腦作畫的數位板,開始大量畫兼職稿,同時開始在網上連載原創漫畫。

即便對畫畫充滿熱忱,卻絲毫不敢對家人提起「漫畫」這件事。

陳安妮用自己省吃儉用的錢買下漫畫書、動漫雜誌等書籍,有時候帶回家看,被媽媽問起,她也只敢說是向同學借的。

2014年12月13日,陳安妮在微博上發表了漫畫《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講述了自己的創作過程和創業經歷。

記錄了陳安妮在別人認為只有1%成功可能的情況下,堅持畫畫、創業、做APP的故事。

這則漫畫發布當天,閱讀量就突破6000萬,微博轉發45萬次,閱讀超過1億次。

當她擁有了幾百萬粉絲,獲得全國最權威的中國動漫金龍獎時,所有人都說:安妮,你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你真的很適合畫漫畫。

這時,只有她自己知道,夢想曾經破碎的只剩下1%的微茫時,想要抓住它,是多麼費勁,多麼用力!

但最終,她抓住了!這一刻,她終於可以向所有人證明自己是對的。

生活,從來不只有一種形式。

別人看不慣的,不認可的,你依然可以暗自較勁,默默努力。

只要找到自己內心真正嚮往的,並執著而熱烈地去追逐,總有一天,你會闖出自己的天高海闊。

很多人都在為你好!

為了你的穩定,為了你的將來,為了你那遙不可及的退休金。

但實際上,只有你自己清楚地知道,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青年作家劉同說:你的生活應該是你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別人的指導。

是的,你想要的,或許根本不是那些所謂的「為你好」。

而是刺激、新奇、探索、奉獻、與眾不同、改變世界……等一切看似異類的「非主流」人生。

03

每一份職業都不該被低估

人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你可以選擇醫生、老師、律師等社會認可度高又穩定的職業,但與此同時,也要尊重個體差異性。

尊重與你不一樣的選擇,尊重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及思維模式。

當聽到「入殮師」這個職業時,學生們沒有起鬨、嘲笑,而是投以敬畏的目光及熱烈的掌聲,這讓我感到無比欣慰!

我們常說,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在面對選擇時,一些特殊行業,如環衛工人、保姆、按摩師、入殮師等依然備受歧視,讓人覺得這並非一項體面的工作。

其實,這種不平等意識及歧視思想由來已久。

上學的時候,就經常聽到,「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去掃大街掏大糞吧!」

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白領看不起農民工,進口比國產的好,西方才是先進等等思想,仿若已經深深刻在人們的骨子裡。

因此,才有了「國學大師撿垃圾成了人人追捧的網紅」這樣的反差。

什麼是真正的優越?什麼是真正的體面?

它不是高昂的薪水、優雅的著裝,也不是位高權重、指點江山。

真正的體面是內心的豐盈與富有。

哪怕身在鄉野、家徒四壁,哪怕破衣爛衫、揮鋤頭出大力,也一樣可以過得體面。

只要他們樂在其中,有心中所好,不懼怕生活的平凡與艱難,就值得尊重。

2015年,聶鳳在巴西舉行的技能界「奧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賽上,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一舉奪得美發行業冠軍,實現中國美發行業零的突破。

憑藉這個成績,她不僅享受到了和奧運會冠軍同等的待遇,還破格成為副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行行出狀元,只要站上人群頂端,獲得的將是奧運冠軍般的仰望與尊重。

聶鳳的成功,讓人們一時間將目光聚焦在美發行業。

但是,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一個世界冠軍的出現,也許我們並不會對「美發」這個職業心存敬意。

在國內,人們感覺美發是門檻很低的職業,大學生從事美發行業的更是寥寥無幾。

聶風表示:「如果停留在關注一個冠軍上,說明行業還是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

她想要做的,不光是參賽拿冠軍,更要提煉技術水平和國際接軌,去發言、去制定規則。

她希望成為引領者、帶頭人,讓美髮師成為受人尊敬的行業!

很多時候,我們心存偏見,正是因為我們只看眼前,只看錶象。

而根本看不到這些職業背後所產生的價值與意義。

我們看不到美髮師苦練技藝的艱辛;看不到醫院護工承受的壓力與委屈;看不到入殮師將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美麗容顏的神聖……

我們看不到的,正是其職業隱藏屬性:專業、努力、良心、承受力等。

每一份職業都不該被低估!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社會,不斷有人站出來讓自己變強大,與偏見抗衡。

這個人,是想做入殮師的女同學,是90後漫畫家陳安妮,是力圖改變行業現狀的美髮師聶鳳。

他們是一個個以身作則的勇士,同時,也是思想開放的年輕人。

近年來,伴隨著新生代的崛起,人們對各項職業的接受度總體有了很大提升。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斌認為,「鐵飯碗」不再是年輕人唯一的職業目標,意味著終身依附於一個組織、依附於集體的職業選擇觀念正在弱化,而獨立、創新、敏銳的職業觀念正在壯大。「這映射出社會界定『成功』的價值標準越來越多元,而個人和家庭對不同職業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越來越廣泛和開明。」

職業與職業之間,人與人之間,正在越來越趨向平等。

面對越來越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尊重別人即尊重自己。

所以,入殮師又怎樣,美髮師又怎樣,只要真心喜歡,就努力去追逐,享受這份職業帶來的價值與美好。

不管在別人那裡是什麼樣的標籤、什麼樣的定位。

你做了別人不敢做、不敢去嘗試的事情,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壓力與辛苦,選擇與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就足夠值得自己驕傲和自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JC4EW0BJleJMoPMM6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