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最適合帶什麼相機?

2020-02-09     嬉遊

最近其實挺選題荒的,旅行博主出去玩才會有持續的好產出,而我最近都宅在家裡。

不過也挺好,難得讓自己空下來,調整作息、多陪家人。現在的宅是為了今後更好的玩,還是要忍住。


今天的文,寫寫在旅行相機上的選擇。

個人覺得在這一方面,我還是有所發言權的。

18年前我就沾染上相機的毒,擁有了人生第一台數位相機;大學攝影專業,又是學了4年拍照;暗房衝過卷,拍過撕拉片;賓得、尼康、索尼、徠卡...玩過的相機鏡頭我自己都數不清。

最近幾年開始追求虛無縹緲的德味,畢竟有句話說的好,要以「德」服人麼。

當然,我還是個旅行er。


所以我一直自我吹噓,在那麼多旅行博主裡面,我的拍照技術應該算尚可。如果有人比我攝影技術好也正常,但是比我技術好的不見得設備有我好。

很有阿Q精神吧,靠器材裝逼是一條不歸路,而我正走在這條路上

既然是器材黨,寫關於旅行相機挑選指南的主題,最合適不過。


今天的文不一定對,更多的是我自己經驗之談。我買過很多設備,自然也踩過很多坑,正好藉此機會分享一下

先來說說幾個旅行相機選擇上,我的幾個小建議吧。

1)小 + 輕是基礎

我個人特別不建議背著單反爬山越嶺的,我也是當年的受害者,一天回來脖子肩膀都要斷了,不光重還影響了旅遊的心情。

把傻大黑粗的單反帶出去真的很傻,拿D4s+24-70基本上像扛著兩塊磚,讓你扛磚去旅行試試看?9102都過了,這樣的配置早就不流行了。

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我有過D80、D700、D810、D4s...大三元一套都趟在家裡呢。


微單、旁軸、卡片,這類相機就挺輕的,也都不大

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包里拿出一台手掌大小的相機,用拇指轉動著鏡頭上的月牙扳手,右眼觀察相機上取景器,左眼也同時是睜開觀察著四周,摁下了快門,但又似乎什麼也沒發生。

而這,就是我心目中旅行相機的最正確打開方式。


2)機身固然重要,鏡頭更重要

撇開鏡頭談機身不合適,你在選擇這個相機品牌時這個品牌是否有豐富且高質量的鏡頭群,這挺關鍵的

鏡頭這個東西是不嫌多的,雖然我每次出去基本都是2個機身+2個鏡頭的組合,但是絲毫不影響我收著一堆鏡頭。

光M卡口的35定焦我就有3個,七枚玉、鋼嘴兒以及35雙非。好處是這三隻鏡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使得每一支都值得留下把玩。我還嫌35不夠多呢,如果有成色好的八枚玉我也想收啊。

而壞處是每次的選擇,會逼死天秤座的,我並不是天秤座。


一般來說,徠卡、尼康、佳能的鏡頭體系相對全面一些,蔡司、富士、賓得、索尼這些次之。但索尼很討巧,它們家的微單A7、A9系列,非常適合通過轉接環去接上其它家的鏡頭,這多少讓它擁有了不小的號召力。

所以,在選擇上,如果你今後是可能會對鏡頭進行升級的,建議選擇那些鏡頭群豐富的廠家。


3)攝影師什麼都要,旅行er要學會捨棄

最差的鏡頭,永遠都是18-200或者18-300之類的,美其名曰一鏡走天下,事實上任何焦段出片都是爛到家。

教大家一個方法,去判斷一個鏡頭,一般情況下看兩點。

一是把最長焦段除以最短焦段,這個數值越高,鏡頭就越差。

二是看光圈,光圈越大越好(光圈的大小是和光圈上的數字反的,1.0的光圈比2.0的大很多),恆定光圈的優於非恆定光圈的。

但光圈大的鏡頭,往往也比較大和重。我50 1.0的夜神和50 2AA都有,夜神一般趟家裡,50 2AA經常帶出門,因為它輕,也足夠值得信賴,所以光圈大小這點是要相對論的。

總結下來,定焦鏡頭會優於變焦鏡頭(定焦的最長焦段除以最短焦段,是1)這是一定的。


玩單反的人,鏡頭越來越長、越來越大,老法師們都喜歡拿長焦去打鳥。玩旁軸的人,鏡頭越來越短、越來越小

我常用的就28、35和50這3個焦段,雖然很多東西我拍不了(例如打鳥,或是拍遠處的景物),但是我一點都不在乎,不可能有哪個相機、哪個鏡頭能照顧到所有的場景,我只需要拍下我想要的就行了。


4)顏值即正義

為什麼當初Yahica的Y35爛的一塌糊塗,但是還是有小姐姐用?好看又便宜啊,連我都看了心水。

我個人的審美會偏向於旁軸、復古類的機身,如果你又想要兼顧好看,又希望拍出來的片子也不錯,富士的X100系列真的都挺不錯。


我來舉例幾台好看的相機吧

富士X100F、X-T3、X-Pro3,這幾款會讓你忍不住去交顏值稅的。


奧林巴斯PEN-F,也是是一款時尚復古的緊湊型系統相機,好看。


松下的女朋友系列,GF10,粉粉的非常的少女心。而且體積非常小巧,又適合自拍,女生用會挺合適的。


當然男生的審美可能會不一樣一些,至少對於我來說,我覺得那一抹小小的可樂標,才是最好看的。如果要加一個更好看,那一定是可樂標配黑漆,稍微露點銅就更完美了。


5)買自己能買的起的最貴的相機和鏡頭

慢慢升級打怪,肯定會白白浪費了不少錢,我就是一個壞案例。

我推薦大家買自己能買的起的最貴的相機、最貴的鏡頭。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如果你不買你力所能及最好、最貴的那個,你會一直想念它。

早買早享受、晚買哭著求,買了後悔3天,不買後悔3年,當時不入手、事後哭成狗。恩,真的就是這樣的。

而且,只有最好的鏡頭才會保值

我去年花了9萬多入了一隻35 1.4雙非,今天聽群里有人在說也看中了只35雙非,售價23000刀......

我內心各種暗爽。


i50m的趙震國老師給攝影初學者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要依賴你的器材,不要聽那些「不要依賴器材」的說法,不依賴器材玩哪門子攝影?玩手機不就行了?

相機就是這樣,1分錢1分貨、1毛錢2分貨、1塊錢3分貨......

一定要買自己能力範圍內買了起的最貴的相機和鏡頭,這樣才不會後悔。


6)鄙視鏈其實也能幫助選擇相機(及配件)的

中畫幅看不上全幅,全幅看不是殘幅。

旁軸看不起單反,單反看不起微單,微單看不起卡片。但自從索尼A7R出現後,我覺得現在是微單黨不屑單反了。

玩膠片的看不起玩數碼的,玩數碼的自然也不太待見玩膠片的。直出黨看不起後期黨,後期黨又不喜歡直出黨。

品牌上,徠卡不喜歡索尼、尼康、佳能。尼康、佳能看不起賓得、富士。

鏡頭上,原廠看不起副廠,定焦看不起變焦,恆定光圈看不起非恆定光圈。

相機包上,ONA和白金漢看不起樂攝寶,樂攝寶看不起國產包。

三腳架上,碳纖維看不起鋁合金,鋁合金看不起不知道什麼金。

......

我個人不太認可這個鄙視鏈,玩相機自己開心不後悔最重要。相機只是一個不透光盒子,拍照的工具而已

我自己也經常自嘲,我自從買了M10後去CJ,不主動都拍不到妹紙了(我想她們可能比較喜歡老法師們的長槍大炮吧)。


最後環節是推薦,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顏值款,富士X100F、X-T2、X-Pro2、奧林巴斯PEN-F以及松下GF10之外,下面的這些也不錯。

索尼黑卡RX100M7

相對微單和單反,黑卡也有自己的優勢。索尼黑卡幾乎是所有同類相機中最小的那個,隨手一放就在口袋裡了,而且黑卡功能強大。

RX100M7是最新的旗艦


理光Gr3

畫質好,高感強,有防抖,同時體積小,便攜性強。理光Gr3被稱為人文掃街神器是有它的原因所在的。好幾個vlog博主都是用這它。


索尼微單A7R3

A7R3的優勢是鏡頭體系的強大,可以通過轉接環接上M卡口的鏡頭,這絕對會讓A7R3變得無比強大。


徠卡Q2

對於不想換鏡頭的,Q2會是一個好選擇。當然如果你的預算更高一些,肯定是要選擇徠卡的M系,M系可以換鏡頭,我自己的M240和M10,都是值得信賴的好夥伴。

Q2完全可以作為年輕人的第一台徠卡,但要提醒一點,Q2並不保值(數碼機身都不保值)。

作為一家市場占有率僅1%都不到的小廠商,徠卡夠獨一無二。


當然,某些玩具也不錯,可以帶著活躍氣氛。

寶麗來SNAP TOUCH,顏值即正義,除了相紙貴。但這款是數碼的,拍了可以不列印出來。


Insta360 ONE X,是一款可以拍出酷炫畫面的全景相機,當做玩具沒問題但是絕對不建議只帶Insta360 ONE X出去,因為拍出來的東西太單一了。


Rollei 35,好看到爆的口袋膠片機。


其實現在華為、水果機也不錯,但比起照相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好了,這是我關於旅行相機的推薦,如果你也有值得推薦的,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8hJLHABgx9BqZZIjq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