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鼻市場生力軍 Bontrager Aeolus Pro短鼻坐墊簡介

2019-10-18   美騎

早在今年四月份,Bontrager就發布了旗下首款短鼻坐墊Aeolus系列,該系列坐墊分為三個等級:Comp、Elite和PRO。在之前的Madone SL6整車評測中,小編已經試過Comp版本,感覺這款坐墊挺適合自己屁股的,便一直在期待更輕的頂級PRO版本,無奈每次到貨都被經銷商哄搶而空,根本輪不到本小編。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這款Aeolus Pro盼來了,還要是專供亞洲的限量版本!

作為一款頂級坐墊,Aeolus Pro的包裝還是比較簡單粗暴的,就是一個吊牌,難道在Aeolus坐墊產品線規劃中,PRO並不是頂級,後續還會推出XXX級別的?

至於你們問我它限量在哪了,就因為它是白色的呀!如果你們再問我白色的賣點在哪,是否有些小驚喜的設計,我會告訴你們完全沒有,就因為它是崔克-世家蘭鐸女子車隊用的款式。如果你們還問我限量版是否加量不加價,我只能告訴你們它比普通黑色Aeolus Pro加價400,要價1980大元。

當然,小編我覺得黑色款1580元的定價相比競品還是有一定優勢的,白色限量款就見仁見智了。

Aeolus系列坐墊定位為最激進的RACE系列,通過最新的生物力學研究,為激進的騎行姿勢提供更好的支撐性,幫助用戶呈現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騎行姿勢。小編認為其較寬的鼻頭設計,把它納入鐵三系列也不是問題。

Aeolus系列提供145mm和155mm兩種寬度,並且可同時對應男性和女性用戶。我們手上的這款很明顯是145mm規格。

Aeolus系列坐墊是首款納入Blendr 整合系統的坐墊

和他們的美國老鄉熱銷產品Power一樣,Aeolus也在吊牌上註明了鼻頭短了10mm,在安裝的時候需要注意坐墊的setback設定。並且坐墊後部有2°的抬升,提高在低趴騎行姿勢下的後部支撐性。

第一眼看上去,Aeolus的的造型讓小編我聯繫到了老款的Romin

Aeolus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貫穿坐墊的中空槽,可最大限度減輕軟組織壓力,讓用戶轉髖更加輕鬆。

坐墊前段短而寬,用戶可以充分利用坐墊的全部區域,來實現騎行姿勢的變換。使用TT姿勢時,坐墊的鼻頭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撐力。

後部通過底板的連接橋來確保坐墊整體的剛性,防止大面積鏤空導致坐墊過度形變而降低踩踏效率。

坐墊表面中後部有打孔,雖然小編覺得坐墊開孔沒什麼用,只是裝飾。

型號Logo位於鼻頭右側,並且可以看到坐弓上大大的CARBON字樣,告訴大家:我這Aeolus Pro可是頂級碳弓的。

Bontrager的碳纖維坐弓一直是比較獵奇的地方,使用7x10的超大口徑規格。這就意味著基本與大部分左右夾的座管無緣了,基本只能用於TREK旗下公路車、或者Bontrager的左右夾座管。上下夾的座管倒是不受影響。坐弓長度不短,但是標尺內的可調區域並不算大。

TREK知道這奇葩坐弓規格我們手上的那輛Madone SL6沒法裝,十分貼心地送來全套7x10轉換座管夾頭,上面的應該是emonda車型用的,下面的則是XXX座管、Madone和Domane車型通用。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這些都要自己花錢選配。

Aeolus Pro使用碳纖維強化尼龍底板,作為一款頂級坐墊,沒使用全碳底板有些說不過去,不過考慮到其標準款1580元的售價,倒是可以理解。所以小編相信之後極有可能會推出全碳一體底板的XXX超輕版本。

底板與坐墊表面的結合使用了分體包邊方式,非常工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邊角磨損幾率。

底板尾部像它的美國老鄉一樣,開了倆螺絲孔作為Blendr 整合系統安裝位,但目前只提供尾燈支架一款Blendr零件,並不像PRO或Specialized那樣擁有豐富的拓展零件。所以還是期待Bontrager推出更多小零件,要是能推出一款類似SWAT內胎氣瓶整合支架的零件就好了。

話說回來,Bontrager自家的尾燈可以通過轉換座整合在XXX座管和新款Madone、Domane的夾頭上,所以僅提供Blendr尾燈支架的作用對於它們自家車型來說,意義並不大……還是需要儘快開發更多拓展配件。

雖然沒有整合支架,但坐弓後部大角度折彎的設計可以給尾包留出更多空間,也讓尾包的安裝更容易。

坐墊寬度標識在這裡

由於鼻頭縮短,一體碳纖維坐弓前部的環形直接頂到了坐墊最前方,以來可以增加鼻頭部位的支撐力,二來可以加大坐墊中間區域的形變量,提高舒適性,一舉兩得。

乍一看,Aeolus Pro似乎與Comp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區別還是很大的。

由於Comp定位面向入門級用戶,填充物較厚,提供更好的吸震性和舒適性;Pro則使用較薄的填充物,降低重量以及提供更好的支撐性,更加適合競賽使用。

車友們肯定會好奇,花多了這麼多錢,到底能獲得多少的重量優勢呢?答案是將近100克。Aeolus Pro 145mm規格官方號稱170克,實稱卻重了11.3克,已經不在公差範圍之內了,難道白色的表皮會更重一些?(Aeolus Comp卻比官方重量286克輕,囧……)

既然這款限量版坐墊是啞光白的塗裝,想必你們也猜到小編我想說什麼了……自帶一按一個爪子印屬性,在拍攝前清潔坐墊都費了好大勁,畢竟拍攝前被同事們把玩時,已經留下了不少爪子印。不難在圖中看出,經過一輪拍攝過後,又有點髒了……所以十分愛乾淨或者比較懶的車友還是選擇黑色標準款比較合適。

裝車效果如圖,不得不說白色坐墊還是比較難襯車的,不像黑色坐墊那樣百搭。

小編我一直不喜歡評測一款坐墊,畢竟這是自行車零件選擇上個體差異最大的東西,我個人覺得好用的坐墊未必適合其他人,萬一車友看了文章買了之後不合適,結果還是弄得我里外不是人。所以這次我們就分享一下與S-Works Power的對比乘坐體驗吧,這樣可能更有參考價值。

由於造型相差不大,適應Power的車友應該都可以適應這款Aeolus。Aeolus與Power一樣後部有一定弧度,在低趴的騎行姿勢下同樣有著優秀的後部支撐性。Aeolus的填充物比Power更厚一些,吸震性和舒適性有更好一些。較寬的鼻頭也使得Aeolus更加適合TT姿勢,但更寬的鼻頭對於大腿較粗的本小編來說,稍微刮大腿,不像Power的窄鼻頭那樣毫無刮大腿煩惱。全段中空的設定非常不錯,即使不穿騎行褲也不會感到壓迫。

需要注意的是,坐弓就已經比一般坐墊高了,叫上坐墊整體比較厚,更換坐墊時需要注意調整座高。

總的來說,如果您是一位能力較強,經常使用激進或TT騎行姿勢的車手,Aeolus坐墊值得嘗試一下。如果您是一位尊貴的Trek車主或者XXX座管用戶,又或者上下夾座管夾頭的氣動車主,那麼Aeolus Pro就非常適合您了;如果您是一位其他品牌的車主,又想嘗試一下這款坐墊的話,只能選擇鈦軌的Elite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