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中國留學生突遭遣返!特朗普閉關鎖美敲響帝國衰落喪鐘

2019-09-02   長安觀察

又到「開學日」。但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9名中國留學生,卻沒法去上學了……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當地時間8月30日發表聲明,確認該校9名返校中國留學生過去一周來被拒絕進入美國。校方透露,9人均是本科生,其中一人即將畢業。他們在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入境時被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扣留,還被搜查了隨身電子設備。

隨後,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官員告知學生:拒絕入境,需要自費購買返程機票,否則面臨5年不能入境美國的懲罰。

據透露,該校校長已親自「上書」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土安全部長麥卡利南,要求評估每名學生的案件情況。

從事發後校方的舉動可以看出,美國高校還是有強烈意願吸引中國學生赴美學習的,可惜美國當前政治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正是因為美國政府採取對華不友好甚至警惕、對抗的思維,美國國內才出現這種針對中國學生和學者的不健康氛圍,給正常交流製造障礙。

眼下,隨著中國被美國正式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在美華人的處境也愈發微妙。就拿「留學生」來說,雖然美國方面並未公布此次遣返事件的具體原因,但透過特朗普此前的一番表態,或許能窺得一二。

在去年8月的一場白宮晚宴上,特朗普當著一眾CEO及白宮高級職員的面,不點名「批評」了某個國家,稱「幾乎每一個(從這個國家)到美國來的學生都是間諜。」參加晚宴的人表示,特朗普所指的國家就是中國。

其實,除了突然被「下手」的留學生,一段時間以來,華裔科學家更成為被美國政府重點「關照」的群體。一方面,在政府層面上,包括J(交流學者)、H-1B(外籍高技術員工)等在內的許多面向中高級知識分子的簽證,審查時間越來越長,拒簽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包括史丹福大學、UC伯克利等在內的多所美國頂級學府,內部一度出現了不少基於族裔或和國籍對學者的舉報事件。

從此前被控為「間諜」遭到無端逮捕的陳霞芬和郗小星,到近段被莫名解聘開除的多位華裔教授,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種美國人自我營造的恐慌。隨著中國國力的加強,美國對中國的警惕也在逐漸加深。尤其在科技領域,在對於機密信息安全上,美國政府表現出了一種動輒「過敏」的姿態。

需要看到,美國方面不斷宣揚中國開展大規模間諜活動,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是從美國「偷」來的,這是非常扭曲的心態。美國情報機構負責人聲稱中國是美國最廣泛、最複雜、最長期的情報威脅,這是基於對全球化時代錯誤認識而產生的對中美經濟及科技交流的嚴重誤判。

而這也恰恰說明,「美國的燈塔已經不怎麼亮了!」美國現行對外政策帶有非常強烈的排外主義傾向。從「貿易堡壘」到「教育堡壘」,展示出的都是一個「不自信的美國」。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

曾經的美國以「美國夢」為感召,吸納全球人才構築起了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科研體系,而如今愈發「閉關鎖國」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挖空美國的這一立國之基。可以預見,美國的敵意還將繼續,而開放的中國始終都在這裡。

2012年,時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眼科研究所血管神經生物學研究室主任、獲得5項國際發明專利的瑞典籍華人科學家李旭日,懷著「建設更大的基礎研究平台,帶動更多人促進中國眼科研究」的願望,帶領其團隊歸國。幾年下來,彼時抱著「拼一把,萬一不行,就再回去」想法的他不禁感慨:「當初覺得如果能夠建成一個國際水平的眼科研究平台就不錯了,目前的發展超出了預期。」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特朗普的「最後通牒」,敲響的只會是帝國的衰敗,而蒸蒸日上的中國終將證明,自信開放,才會帶來人才涌動、活力迸發的沃土。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