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和田玉分為籽料,山料和山流水,戈壁料等幾種形式,見慣了山流水,您聽說過「海流水」嗎?今天和玉大叔帶領各位玉友到祖國的東南沿海轉轉,見識見識這裡所出產的神奇玉石。
有時候想想中國的奇石出產還真的挺神奇的,果然是地大物博,從大西北的克拉瑪依戈壁荒攤到最東南的廣東沿海,居然都能出產顏色潤澤,黃膩油潤的石英質玉。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有一位潮州商人陳森源,在廣東台山市北陡鎮那琴南端一個叫做散石灣的海灘上,偶然發現了許多金黃色的石頭,金燦燦的非常耀眼奪目,可附近僅有零散漁村鮮有人前往,於是陳老闆就邀請當地的漁民幫他多多收集這種石頭,收購運回潮州出售,後來從潮州去買這種石頭的人越來越多,慢慢附近的村民漁民在閒時都跑去挖石頭,一時間形成了「萬民挖石」的壯觀景象。
村民們挖的到底是什麼石頭呢?其實這是一種顏色好看的石英石玉。根據玉石地域命名的原則被命名為「台山玉」,又稱為「廣東第一玉」。台山玉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的萬曆年間,不過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在那琴開採錳礦,曾經挖掘出大量這種石頭,作為礦渣就被日軍扔在了散石灣的沙灘上,所以才會有被人們所重視的一天。
台山玉形成於距今1.2~1.5億年左右,由岩漿冷卻加以複雜的地址條件形成,其中石英含量比較純凈,含有90%左右的隱晶質石英,還含有少部分絹雲母,伊利石和綠泥石等礦物成分,進而產生了絢麗多彩的顏色,因為質地較好,與田黃非常相似,礦脈經常是與黃蠟石共同被發現。
台山屬於沿海地區,所以這裡的玉石形態比較特殊,分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經歷漫長的地殼運動從海邊山崖剝落的岩石,自然從山上滾落到海灘邊被海浪掩埋,所以其實這個「山流水」更應該被稱之為「海流水」,玩過籽料有經驗的朋友就會明白,能被水長時間沖的石頭往往都會油潤細膩,所以台州玉中品質最好的就是這種「海坑料」或者是「海灣料」。
雖然成分不是透閃石和田玉,但石英岩玉也不一定就是低品質,比如克拉瑪依的金絲玉優秀代表「寶石光」就非常美麗,台山玉也有一些優秀代表比如「烏鴉皮」和「冰皮」,外表的皮殼通過漫長風化的洗禮,形成一種烏黑亮澤的顏色,有了這一層風化殼配合內部的油膩肉質相得益彰,更利於玉雕師俏雕和發揮。
作為廣東原產為數不多的幾種能稱之為「玉石」的石頭,台山玉的推廣自然不用發愁。借著翡翠行業的興盛,人口大省廣東擁有大量的本土優秀玉雕師,面對台山玉這種雕刻出來非常精美的原材料,當然足夠大展拳腳。台山玉天生自帶有利於雕刻的優勢,它的硬度比較高,能達到6~7,油膩的黃色又符合中國人「以黃為尊」的民族色彩特點,猛的看上去還有些像壽山石,卻又帶著玉石的油膩感。相比較普通的黃龍玉高檔貨在皮殼上又占有優勢,可以說是天時地利都具備,算是前景很不錯的一種玉石收藏品。
當然台山本地也比較重視這種優勢資源,從2012年開始每年都在舉辦「融合杯」雕刻大賽,想借台山玉弘揚僑鄉的美術文化,大說不禁感嘆:做生意還是南方人厲害呀,您覺得台山玉的未來前景會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