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蓋頭來,冒死揭秘迎親喜轎局

2019-11-05     覌海聽濤

北京在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姑娘出嫁時都要坐婆家雇的轎子。

如果沒能坐轎到婆家去,那簡直是個天大的短處。

因此,多少年來,喜轎局始終是北京最興旺的生意之一。

老北京的喜轎鋪很多,崇文門外南河漕的阜順喜轎鋪是民國時期較有名的喜轎鋪。

【嫁衣盧】

清光緒年間,崇文門外南河漕處有個姓盧的年輕人,他排行老三,因家裡窮,沒上過學,沒有學名,所以人們都稱他 "盧三"。

盧三沒有正式職業,只要能掙錢,他什麼活都干。

民國初年,盧三學會了蹬縫紉機,做起錢荷包的營生。

他自做自售,日間在家幹活,早晨去藥王廟東曉市擺攤,買賣做得很不錯。

約在宣統二年(1910年),盧三看到一些二流轎子鋪,沒有買賣盼買賣,而買賣一來又缺東少西。

他想如備幾件嫁衣也能嫌錢。於是盧三就買了十幾匹綠色和青色的粗布,做了幾十件嫁衣。

他一面做錢荷包,一面向轎子局出租嫁衣。

什麼叫嫁衣呢?

就是迎親抬喜轎和打鼓、打鑼、吹號、執事人等穿著的上印塗元光的綠色、青色,半大長衫。

當時,很多喜轎鋪都來盧三家租賃嫁衣。

這樣 "嫁衣盧"的名號就叫開了。

【創建阜順喜轎鋪】

過去北京的轎子鋪很多,當時崇文門外三轉橋合興轎子鋪是著名轎子鋪之一。

這家合興轎子鋪,轎圍鮮艷,執事齊全,轎夫鼓手也年輕,因之,不僅前三門的一些有錢人家娶媳婦都用他家的轎子,就連內城一些大戶,也租賃他家的轎子。

可是到了1920 年以後,由於合興轎子鋪的後代不務正業,老掌柜死後,買賣很快就衰落下去。

這時"嫁衣盧"興起,在合興轎子鋪的北邊,南河漕開設了阜順喜轎鋪,盧三自任掌柜的,手下除了他的兩個兒子外,還雇了一位管帳先生和一個干雜活的。

其他如轎夫、鑼鼓手、執事人等,都是臨時工,隨時叫,有事來,完事走。

就連轎夫頭、鼓手頭和零人(打執事的)頭,也都是臨時工。

阜順喜轎鋪有事時,先找這些頭兒,再由這些頭兒,去茶館等地約人。

喜轎鋪向外租賃轎子時,他們要賺兩筆錢,一筆是他們出租的轎子、鑼鼓、執事的租賃錢,另一筆是從轎夫、鑼鼓手、打執事人等身上剋扣的工錢。

七七事變前,阜順喜轎鋪出租一乘八人抬的一般的紅轎子,八面大鼓,一對開道鑼,一對號,就需四十九塊大洋。

對於轎夫的工錢,應買賣時,他們向顧主每人要一元大洋,可是付給轎子頭時,每人只給九角,從中剋扣一角。

轎子頭轉手給轎夫時,每人八角,轎子頭又扣去一角。

打執事的工錢,喜轎鋪向顧主每人要三角,而給零人頭時,每人給二角五分,從中剋扣五分。

零人頭給打執事的,每人只有兩角,零人頭又扣去五分。

這叫層層剝皮。

【阜順喜轎鋪的發展】

阜順喜轎鋪之所以能發展起來,主要的原因是:經常更新轎圍,轎廂數量多,鑼鼓執事齊全、漂亮,轎夫、鑼鼓手、打執事的人等年輕精神,穿戴整齊美觀。

阜順喜轎鋪的兩個少掌柜盧國春、盧國璋和那個雜活工,在沒有買賣時,就油飾轎杆,刷洗轎廂,油飾執事,整理鑼鼓。

因此,他們出租的轎子和執事,以及轎夫、鑼鼓手、打執事等人穿戴的帽子、嫁衣都很新鮮整齊。

所以他們的買賣越作越好。逐漸成了北京有名的轎子鋪。

當時,一些有錢有勢人家,專講排場,不怕花錢。在舉辦婚喪嫁娶禮儀時尤甚。

他們講究用新轎圍,不管轎子鋪原有轎圍的新舊程度,那怕是新繡的,只用過一次,也不行,他們總要定做新的。

這樣一次未用過的轎圍,租價要加倍,有的租價相當於買價,碰上這樣的顧主,轎子鋪就可以得一個嶄新的好轎圍。

喜轎鋪同其他的店鋪不同,一般的店鋪都是天天有營業,可是喜轎鋪的營業都是在"黃道吉日",俗話說的"好日子"經營。

所以,喜轎鋪老要看曆書,在那大吉大利的日子,買賣准多。

由於買賣集中,小喜轎鋪轎廂少,執事少,即使主顧多,也作不了。

阜順喜轎鋪轎廂多,一天能應"三伙"(喜轎鋪把派出的一撥轎子、 鑼鼓、執事等稱為一夥)買賣,甚至還外加一夥"趕伙"的買賣。

所謂"趕伙",就是抬完一家後,再抬一家。

雇"趕伙"的轎子雖然價錢便宜,但誰也不願意用它。

因為,習俗是要在上午十一點以前把新媳婦抬過來。而 "趕伙"的轎子,最早也得在下午一、兩點鐘才能把媳婦抬過來。

雇"趕伙"轎子,大多是因為家境不富裕,圖省錢。

1929年,一家大戶雇用阜順喜轎鋪的轎子,在珠市口路北天壽堂飯莊辦事娶媳婦。

這伙轎子是紅綠三乘。

當時有錢講究的戶,都用一乘紅轎,由新媳婦坐;兩乘綠轎,由娶親的婦女和送親的婦女各坐一乘。

前邊的執事有:一對開道鑼,一對彎脖號,一對大號,一對傘,一對扇,一對大鏡,一對二鏡,一對篩鏡,一對令箭,一對金瓜,一對鉞斧,一對朝天蹬;

還有四個吹喇叭的,八個打大鼓的。

紅轎夫的執事人等身著綠嫁衣,頭戴插羽毛的黑氈帽。

上午九點左右,轎子在天壽堂飯莊門前擺列開,這叫"亮轎"。

十點左右,轎夫抬起轎子,各式執事按次序排好隊伍,鑼鼓喇叭、號齊鳴,過路人看了個個夸好。

1930年春天的一個"好日子",阜順喜轎子鋪和合興轎子鋪在東單牌樓大道上發生了一次角逐。

這一天,兩家轎鋪各有一夥紅綠三乘轎子,傘扇執事都很齊全,很講究。

上午十一點左右,兩家的轎子在抬回新娘的路上相遇。

阜順喜轎鋪的轎子由北向南,合興喜轎鋪的轎子由南向北。

到東單牌樓時,兩家都放慢了腳步,鑼鼓齊鳴。

抬轎子的轎夫,都是兩眼前看,腰挺得很直。

有時,前頭轎夫喊"左門照"(通知後邊的轎夫左邊有障礙物),有時喊"右門照",還有時喊"左蹬空"、"右蹬空"(左邊有坑,右邊有坑)。

到兩伙轎子走至一左一右互相交錯時,步子更小了。

他們不是走,而是一點點的往前挪,轎子平穩已極。

這時路上觀看的人很多。

這次兩家路上相遇,雖然阜順喜轎鋪沒有完全取勝,但也沒敗。

這樣,阜順喜轎鋪的名聲更響了。

喜轎鋪的轎子頭都要懂得當時結婚的一些習俗。

結婚的男方在起轎出發時稱"發轎"。

在發轎前,"全福女人"(丈夫、兒女都有)手拿曆書一本,蘋果一個,紅紙燈一個,鏡子一面,香一支,先後在轎子中晃一晃,這叫"照轎",目的是驅除姦邪。

轎子到了女家,女方要把門閉上,男方的男娶親人,要用包錢的和包茶葉的紅紙包,從門縫遞進去,這叫"索包"。

"索包"後,門才打開。

新媳婦上轎抬回男方後,轎子要在火盆上抬過。

轎子落在喜房門口,新郎要用弓箭朝轎子連發三箭。

新娘離轎進喜房後,轎子離開。

轎子頭再與雇轎子的男方家中算帳,領錢。

至此,這伙轎子才算完事。

【喜轎行業的衰敗】

到了三十年代初,由於新知識對人民群眾的影響,青年男女中自己找伴侶,不用"合婚",不用轎子的日益增多。

一些馬車行開始經營起新式結婚用的"彩車"。

這種兩匹大馬拉的 "彩車"既快又經濟,一輛"彩車"租價才十元錢。

後來一些汽車行也兼營新式結婚用的"彩車"。

有些馬車行和汽車行,還代營新式鼓號隊為結婚用的樂隊。

這種新的結婚形式逐漸地代替了用轎子迎娶的舊形式,從此,喜轎業走向了下坡路。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搜刮,北平的各種物資奇缺,各大飯莊紛紛倒閉。各階層人民,尤其是中下階層人民,無力大辦婚喪之事。這樣,轎子行業更陷人困境。

不僅阜順喜轎鋪不景氣,北京所有的喜轎鋪都無生意作。

到了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接收北平後,喜轎鋪行業繼續衰落。

解放後,人民政府主張婚姻自主,完全廢除了封建式的買賣婚姻,至此,喜轎行業在社會上也就銷聲匿跡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mVCQ24BMH2_cNUgoqf2.html



















消失的缸瓦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