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六月,兵部尚書李化龍針對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後漸漸顯露出的異志上了一道奏疏:
奴酋(努爾哈赤)狡悍,已非一日,殺猛骨孛羅,而羈其子吾兒於寨,且東凌高麗,北闞北關,若非中國扞禦之力,則北關又為南關繼矣。列帳如雲,積兵如雨,日習征戰,高城固壘擺塘報,意欲何為?近日叩關甚切,求貢甚急,諭之撤車價則撤,諭之減人數則減,雖似順服,豈無深情。中國無事,必不輕動,一旦有事,為禍首者必此人也。一言以蔽之曰,勿恃款勿忘戰而已。
此時距離努爾哈赤起兵進攻遼東的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還有近七年時間,而李化龍卻準確地預見到「中國無事,必不輕動,一旦有事,為禍首者(努爾哈赤)必此人也。」對此,李成梁不僅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反而還在萬曆三十四年放棄了寬甸六堡這一針對女真的前沿警戒哨,以至於努爾哈赤起兵進攻遼東時,朝野都都說這是李成梁養虎自貽禍。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李成梁能取得二百年未有之武功,為什麼卻不滅掉努爾哈赤?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大明與海西女真哈達部的關係講起。
永樂四年(1406年),海西女真哈達部頭領塔刺赤接受宦官侯顯的招撫歸順大明,明成祖在哈達部生活的哈達河流域設立塔山衛,以塔刺赤為指揮同知。
歸順大明後,哈達部一直都表現的頗為忠順,所以將軍趙輔於成化三年(1467年)發動的大規模征討建州女真的軍事行動中,並未將哈達部列入征討目標。
此後,建州女真走向衰落,哈達部逐漸興盛,並且得益於明宣宗時期「以夷制夷」策略的施行,忠順的哈達部開始得到大明的大力扶持,成為女真諸部中唯一一個頭領被封為二品龍虎將軍的部落。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哈達部頭領王忠因內亂被殺,王忠的堂兄王台成為新的哈達部頭領,為了取得大明的支持,王台比之前的歷代哈達部頭領都更為忠順,以至於《萬曆武功錄》中留下了「王台最忠於漢」的記載。
在王台的約束下,「時葉赫、烏拉、輝發及建州女真所屬之渾河部,盡皆服之」,不敢為禍遼東。這種情況下,雖然女真王杲部屢屢興兵進攻遼東,但由於勢單力孤,所以在萬曆二年就被李成梁領兵剿滅了。
如此一來,以王台為首的哈達部就成了大明在女真諸部中實施「以夷制夷」策略最為重要的戰略基石,只要王台和哈達部在,女真諸部就不會嚴重威脅到遼東。
萬(王台)居靜安堡外,室廬、耕植與他部落異,事明謹。明使繼其大父克什納為都督。王杲盜邊,開原兵備副使王之弼檄萬,令王杲還所掠。萬入建州寨,要王杲盟於撫順關下,復通市如故。小黃台吉以馬牛羊、甲冑、貂豹之裘遺萬,築壇刑白馬為盟,約毋犯塞。居無何,小黃台吉要萬犯塞,萬不可,乃罷,時為萬曆元年。明年,王杲亂,遼東巡撫張學顏檄萬捕王杲。又明年,捕得王杲,檻致京師。明進萬右柱國、龍虎將軍。
可惜,萬曆十年(1582年)王台去世,他的兒子們為爭權而發生內亂,哈達部漸漸衰落。
隨著王台的去世和哈達部的衰落,女真葉赫部、烏拉部和阿台部不斷寇犯遼東,令大明朝野和李成梁頗為頭疼,所以他們就想在女真諸部中扶持出第二個哈達部。
這種情況下,自萬曆十一年起兵以來所向披靡、從不進犯遼東的努爾哈赤就成了大明朝野和李成梁眼中第二個王台的最佳人選。
但是由於大明朝野和李成梁還需要驗證努爾哈赤是否會像他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那樣忠順,所以直到萬曆十七年「逆酋克五十盜塞上,努爾哈赤斬其頭並還擄者」,大明朝廷和李成梁才在薊遼總督張國彥對努爾哈赤做出「忠順如是也」的評價後開始大力扶持努爾哈赤。
先年覺昌安、塔克世皆忠順,為中國出力,先引王台拿送王杲。後杲男阿台將覺昌安拘至伊寨,令其歸順,合黨謀犯,以報父仇,覺昌安不從,阿台拘留不放。
萬曆十六年,李成梁第二次率軍重創葉赫部,為努爾哈赤的發展壯大掃清了障礙。
萬曆十七年,明神宗在薊遼總督張國彥的請求下,封努爾哈赤為大都督,年給通貢敕書三十道、銀八百兩。
萬曆二十三年,在李成梁的建議下薊遼總督孫礦上疏奏請授予努爾哈赤二品龍虎將軍一職。
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基本統一了女真諸部並組建了八旗軍隊,此時距離努爾哈赤被封為龍虎將軍僅六年。
從萬曆十六年至萬曆二十九年,大明朝野和李成梁一直致力於將努爾哈赤和建州女真扶持成第二個王台和哈達部,怎麼可能主動滅掉努爾哈赤,即使李成梁有先見之明想要滅掉努爾哈赤,他又如何敢在御史任養心以「尾大之患」彈劾他和不經過薊遼總督、遼東巡撫同意的情況下私自發兵。
萬曆二十九年以後,第二次出任遼東總兵的李成梁其實已經明白努爾哈赤大勢已成,並且對努爾哈赤漸漸顯露出的異志也有所察覺,但是他不僅沒有整軍備戰,反而還因害怕同努爾哈赤交戰而放棄了寬甸六堡。這種情況下,李成梁更加不可能滅掉努爾哈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