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元史》
這是明朝修的《元史》的記載,說的是元朝的行政區劃,元朝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當時給天下劃分了一個大片的「中書省轄區」(中央政府直轄區)和十個行中書省,至於《元史》說的十一個行省,是因為當時還有一個「征東行省」,這是元朝在高麗國設立的羈縻機構,按照現代觀點,不應該算元朝領土。但是元朝在征東行省的羈縻很強,高麗是元朝的屬國(這個屬國行政和明清名義上認老大可不一樣,元朝對高麗的羈縻性質非常強,直接干涉內政),所以高麗有時候被作為元朝的「半領土」。
高麗被處理的很特殊
但是,元朝的劃分是很粗鄙的,它的這種劃分其實是根據之前軍事行動劃分的,中國這麼大,中書省加上行中書省總共才十一個,這實在太混亂,所以明朝就劃分更細了,很多地方被「一分為二」,比如湖廣行省,廣西就分出來了(這其實是元末分的,明朝延續了);江浙行省把福建,浙江分了出來,剩下的是首都直轄區(南直隸);雲南行省後來還分出了貴州布政使司…
元朝後期廣西,福建也分出來了,但一般取最穩定時(1294年)的行政區劃來介紹元朝
但是,有一個地方除外,這個地方明朝不僅沒有細分,反而更粗糙的分到了一起,這就是陝西和甘肅,元朝是同時有陝西行省和甘肅行省的,但明朝竟然把這兩個合二為一,嚴格的說,是把甘肅併入了陝西!明朝沒有甘肅布政使司,只有陝西。
當然,必須要說的是,現在的陝西和甘肅和現在不是完全一樣的,甘肅北邊有些地方沒包含在內,而是由一些羈縻衛所管理的。不過當時的陝西包括了現在的寧夏,還有青海的一部分,主要就是以西寧為中心的那一片地區。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其它地方都是一分為二,使其管理更細緻,唯獨是這個地方合二為一呢?
想知道這個,大家先要想通大致的邏輯,把行政區一分為二,那通常是因為之前的行政機構過於龐大,必須細分,一來便於官府管理,二來避免地方做大,比如明朝在南方乾的事情,還有清朝,把湖南和湖北,安徽和江蘇分家;但如果是合二為一呢?那就有意思了,通常是某個地方沒辦法獨立,或者是因為獨立傾向太重,要摻沙子,把這個地方混到其它地方管理。
那陝西和甘肅是什麼問題?陝西其實沒什麼,雖說人家長安唐朝之後就衰敗了,但陝西是傳統中原王朝轄區啊,這個地方也沒啥問題;但甘肅不一樣。大家在今天都能看到甘肅的特殊情況,它被新疆,內蒙,青藏三個少數民族區域分開了,其到底多重要不用說了吧,這個地方一旦失控,中原王朝整個西疆將面臨很大的威脅。
最西北的那個就是陝西
漢武大帝開拓了河西四鎮,這個地方成了中原王朝農耕區,但是甘肅一直面臨很重的外族威脅,唐末開始,中原衰敗,這個地方被吐蕃,西夏以及後來的蒙元統治,也就是說游離於漢族政權之外已經很久了,這個地方再統治,顯然成本要大得多。
但你不管又不行,明初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打擊蒙古殘餘勢力,嶺北(蒙古高原),遼陽(東北納哈出),西北(王保保),西南雲南(蒙古梁王)……明初一開始就是重點打擊這些地方,納不納入領土再說,蒙古殘餘勢力必須要打掉,甘肅也被明朝納入統治並且部屬了重兵,這個地方不能放棄,要知道,藏區和蒙區是有文化上的重要聯繫的(宗教上,一直到清朝,清政府都很怕準噶爾勾結青藏),所以明朝必須控制甘肅。甘肅一丟,那西邊的控制就是要崩潰,你說西域不控制可以,青藏羈縻也可以,蒙古高原鞭長莫及可以理解,但河西走廊地區是真的不能丟,宋朝丟了這個地方,結果長期面臨「以一敵二」的尷尬局面,殷鑑不遠。
甘肅最北邊是「關西八衛」
這下子甘肅成為很特殊的以軍事為重的地方,明政府當然害怕這個地方丟失啊,但一個地方軍隊太多,對中央政府也不是好事,加之這裡又被少數民族統治太久了,必須重點把控,怎麼辦呢?
如果甘肅富裕還好說,但是甘肅並不發達啊,這個地方降水非常稀少,除了河西走廊一帶,大部分地方是很貧瘠的,經濟又無法自給。
也就是說,明朝必須維持在甘肅的影響力,但甘肅又沒辦法經濟獨立,同時明朝又怕甘肅地方勢力做大,怎麼辦呢?摻沙子唄,明朝直接撤除了甘肅的一級行政區建制,把這個地方劃分給了陝西,讓陝西帶著甘肅,於是明朝的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就特別大。讓這個超大型的行政區坐鎮西北,西北局勢自然稍微好一點。
明朝的陝西包括八個府,其中慶陽,平涼,臨洮,鞏昌四個府就是位於現在的甘肅地區。
到了清代,甘肅的問題有一定好轉,所以康熙年間,陝西和甘肅後來又分治了,畢竟省份太大不是什麼好事,是特殊情況的現象,有這麼大的一個省,朝廷是不可能放心的,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