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面臨巨虧,卡梅隆和施瓦辛格誰來背鍋?

2019-11-06     包被窩看電影

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上映近一周,在內地的票房成績非常尷尬,首日就敗給了已經上映超過一周的文藝片《少年的你》,僅收穫6300萬票房,上映第二天周六,幾乎被《少年的你》超過一倍。在那之後票房更是逐步下跌,截止到發稿票房還不到3億,預計在內地最終票房4億出頭。

另外,電影在北美同步上映,從目前更新的票房數據來看同樣很不理想,上映首日票房勉強過千萬美金,周六休息日也僅微漲了4%,然而到了周日上映第三天,就斷崖式下跌到750多萬,按照這樣的走勢,《終結者》在美國本土的票房可能過億都困難。

按照分帳比例推算,《終結者》製片成本1.85億,算上發行和宣傳費用,電影票房至少要拿到5.5億才能保本,特別在中國市場,電影的分帳比例僅為22%,因此電影最終很有可能要面臨過億美金的虧損,施瓦辛格也徹底被拉下神壇。

那麼電影失敗的鍋該誰來背?

老IP難以煥發新生機

1984年,卡梅隆編劇、導演的《終結者》上映,這部電影對於卡梅隆和施瓦辛格來說都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使他們倆成為好萊塢電影圈的寵兒。

到這一部《終結者:黑暗命運》上映,時間已經過去35年,這期間各種特效大片數不勝數,漫威、DC、福斯等大廠牌也推出各種科幻宇宙,甚至於主流觀眾群也已經更迭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終結者」這個老IP想煥發新生機難上加難。

觀眾在電影里能看到導演蒂姆·米勒所做的努力,他想把故事講的稍稍不一樣一些,比如這一部不再是追殺約翰·康納,莎拉·康納也從一個只會逃跑的弱女子,變成了專殺終結者的女英雄,新晉終結者REV-9更加厲害,也更有智慧。然而不管怎麼改,「終結者」的內核不外乎追殺、保護和逃亡,在觀眾看來了無新意的故事框架,有多少人願意為之買單?

另外,也正是因為終結者這樣的基礎設定,讓導演在創作中變得束手束腳,沒有辦法跳出窠臼,最簡答的一點,REV-9再怎麼厲害,哪怕他能一分為二,也還是普通的人形,還是獨行的殺手,這決定了《終結者:黑暗命運》無法成為滿足觀眾感官需求的大片,畢竟和漫威、DC與時俱進的大製作相比,終結者還是有些老舊,沒有什麼花招和必殺技。

動作場面少,劇情是硬傷

那麼,除了喚起觀眾回憶的IP之外,這一集《終結者》還有什麼亮點呢?看過電影之後會發現真的找不出來。當年卡梅隆非常注重劇情和節奏的把控,《終結者》前兩部雖然特效上沒什麼亮點,但終結者的恐怖,以及對莎拉母子的步步緊逼至今回憶起來還是讓人脊背發涼,二流的電影靠視效征服觀眾,一流的電影靠的是劇情和氣氛營造。

這一次卡梅隆還挺上心的,讓電影故事承接《終結者2》(側面說明他對後面的幾部都不滿意),並且還擔任了監製,但他畢竟不是導演,還要忙著自己的《阿凡達》系列,蒂姆·米勒拍的很用心可還是沒能抓住終結者的精髓,電影節奏把握的不好,導演似乎為了照顧新一代的觀眾,試圖把故事邏輯放在角色的台詞里說出來,很多文戲太拖沓了,讓這部超過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昏昏欲睡,而動作戲仍然是傳統終結者的打法,沒有絲毫新意,並且幾段大戰還感覺少了些,特別是觀眾最想看的施瓦辛格,可能是照顧他的年齡,缺少高強度的動作,讓人看的很不過癮。

施瓦辛格敗光好人緣

施瓦辛格今年已經72歲了,勇氣可嘉,片方很看重中國市場,所以讓他過來宣傳。然而他們沒意識到的一點是,施瓦辛格除了老之外,積攢幾十年的好感也差不多被一部接一部的爛片消磨殆盡。

其實觀眾可能早在他客串《終結者3》的時候就看出來他已經打不動了,在那之後,他和成龍合作了《環遊地球80天》,演《孩子和我》等一系列文藝電影,在《敢死隊》、《金蟬脫殼》等動作片里,也不再挑大樑。如果只是在電影里跑跑龍套也沒什麼,但今年的《龍牌之謎》實在把觀眾傷的不輕,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在這樣的情況下,施瓦辛格參演《終結者:黑暗命運》,可能還不如不演,或許那樣會效果更好。

就像施瓦辛格在《終結者:黑暗命運》里說的那句「我不會再回來」了一樣,至此,他應該真的不會再回來了,卡梅隆應該也會對這個IP徹底死心了吧,不繼續拍反倒是最好的選擇,就讓前兩部成為永恆的經典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WRkQm4BMH2_cNUgtS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