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當前就業市場存在相當大的壓力,大學生不好就業的新聞不斷爆出。
那麼,家具行業的就業狀況如何?以前的用工荒,是否得到有效緩解?
1 「找工的人沒有想像中的多"
「今年行情不好,很多同行倒閉、裁員,按理說很多人需要重新找工作,但是我們感覺現在找工作的人沒有想像中的多。」一名大型家具企業的HR說。
作為行業頭部企業,這名HR所在工廠的訂單量正逐步恢復,然而即便是在工資、福利都略高於同行的條件下,工廠的普工還是存在一定的缺口。
雖然在網絡平台上,今年大家都在說就業形勢嚴峻,失業的人數很多,但是實際上願意來家具工廠就業的人並不多。
主要原因有:
新生代勞動力供給不足,90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經30歲,95年出生的今年25歲。90後年輕人不願意進家具製造工廠。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有選擇工作的底氣。
主流勞動力回流。相比90後,願意吃苦的70後已經介於40歲至50歲之間,多數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今年由於疫情隔離的原因,不少人選擇長期留在老家。
勞動者就業的選擇越來越靈活與多樣。首先是就業地點選擇的靈活性,城鎮化、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老家」與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在縮小,快手、抖音、農民直播、電商、精準扶貧使農村也有了活力;其次是就業職業的選擇,進工廠流水線工作不再是主流,送外賣、送快遞、干裝修甚至擺地攤等服務型工作成為年輕人更喜歡的選擇。
2 工廠「靈活用工」應對
網際網路+時代,家具工廠正通過技術化、信息化的賦能,讓製造過程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柔性化。
在用工方面,一方面逐步提高單人單時人均效率,一方面向「柔性化」發展,使人與訂單可以實現最佳配比。
家居工廠的「靈活用工」有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企業大包大攬到引入外包機制,企業直招外,從第三方派遣機構引入「派遣工」,針對部分關鍵崗位技能人才,提前與學校合作,定製化地培養人才。
第二個階段是企業向內向外輸送特定時期的「閒置員工」,在訂單量不大時,企業將多餘的內部員工暫時輸送給勞務派遣公司,由勞務派遣公司安排其餘用人單位對接,或者企業將一個部門的內部員工輸送到另外一個缺人的部門,通過內外兩方面的人力整合,在企業部門與部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形成」共享員工「,不僅為企業節省了人力費用,也讓勞務派遣公司獲得了一定的中介費用,員工在訂單淡季也能拿到不錯的工資,並且還能掌握更多的技能。
工廠用工政策變化的背後,折射出老闆與HR的關注點由一味招人的單線思維到高效用好身邊資源的多維思維變化,也反映出在當下勞動力總量減少、「分享經濟」的趨勢下,」勞動力市場各方以分享各自所擁有的閒置資源的方式,來幫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費,利他的同時還利己。
2020年上半年即將過去,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社會各個方面逐步恢復日常。企業最近的一些銷售數據顯示,家具市場的消費正在逐步恢復。
可以說,行至6月,家居市場釋放了不少積極的信號:
營收上,外貿訂單受海外疫情持續受較大影響的同時,內銷方面,品牌工廠的訂單量逐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在營銷方式上,線上直播得到充分發展,許多企業線上渠道比重開始與線下並駕齊驅。
在用工上,面對疫情下工人更加靈活的就業選擇、勞動力市場存量變化、訂單數量變化,家具工廠創新採用了一系列新的靈活用工政策,實現效益最大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QDtWXQBd8y1i3sJYd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