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總有慌張的時刻
有些慌是有道理的
比如
然而有些慌張
就沒那麼好評價了
其實,根本不用慌!甲狀腺結節,大多數都相當於身上長的痣,只要定期觀察,問題不大。
至於甲狀腺癌,即使你心急火燎地切了,復發的可能性仍超過10%……
今天,我們來看看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在哪些情況不必驚慌——
01
甲狀腺結節:良性多、惡性少
是不是覺得這幾年甲狀腺結節突然多了起來?
是的,根據最新的研究文獻報道,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大約為 20%~70%,但主要原因並不是飲食和環境的影響,而在於檢查技術的發展和檢查項目的增多。
你想想,倒回去十幾二十年,有多少人做過甲狀腺檢查?再加上多數有甲狀腺結節的人,並沒有特別的表現,沒發現很正常。
雖然甲狀腺結節的發現率確實有點高,但萬幸的是,在這麼多甲狀腺結節中,惡性的僅占 5%~10% 左右。
從專業角度講,甲狀腺結節根據病因可以分為5種類型:
甲狀腺炎性結節
結節性甲狀腺腫塊
甲狀腺囊性病變
甲狀腺腺瘤
甲狀腺惡性腫瘤
除了最後一種是惡性病變,前面4種多數都是良性的病變。再說直白點,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沒有影響的包、腫塊,所以體檢聽到醫生說有結節先不要慌,把彩超結果看了再說。
02
甲狀腺結節的大小
跟癌的關係沒那麼大
在拿到彩超結果時,作為不學醫的吃瓜群眾,一般都是不會看彩超的圖片的,當然也看不懂。直接就去看結論,如果沒有「癌」「惡性」這些字,先緩口氣,再去看結節有多大。
由於太多人過於關注自己的甲狀腺結節有多大,於是下面這個問題,醫生在門診上每天都要被問N遍——
「醫生,明明我的結節比前面那個人的大,你怎麼給他安排了手術,而叫我不用管?」
答:甲狀腺結節到底是不是癌,手不手術,不是光看結節的大小。對於已確認良性的結節,一般不主張積極手術,除非有以下兩種情況:
結節有4cm以上,嚴重影響了美觀。
結節沒有4cm,但已經有壓迫感,呼吸和吞咽困難。
對於2cm以上的良性結節,如果的確需要處理,可以考慮射頻消融。
03
甲狀腺結節的這些情況
才需要重點關注
跟結節的大小比起來,彩超報告中的這些術語更有可能提示甲狀腺結節是壞傢伙。
甲狀腺結節邊界不清
邊界清與不清是醫生對甲狀腺結節有沒有包膜的一個判斷。
邊界不清,就像是一滴墨滴在宣紙上,往往提示結節比較活躍,細胞有向外活動的趨勢,對於任何腫瘤來說,這是判斷腫瘤性質非常關鍵的一項指標。
甲狀腺結節鈣化
如果彩超提示甲狀腺結節有細點狀或沙粒樣鈣化,特別是合併邊界不清,那很有可能是惡性的。
此外,雖然以前認為粗大鈣化是良性結節的特徵,但近年來也有粗大鈣化的結節最終診斷為惡性。
所以,合併鈣化的甲狀腺結節要儘快確定性質,並積極處理。
囊實性結節
一般來講,囊實性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的,即使迅速增大,可能是瘤內出血引起的。
跟前面兩種相比,囊實性結節要分情況看,小的囊實性結節不需要手術,只有較大的囊實性結節產生壓迫症狀或惡變時才需要處理。
除了這些情況,還有些更專業術語比如結節回聲(低回聲)、縱橫比(大於1)、淋巴結(鈣化或液化)等,如果報告上有括號里的這些描述,唔……也有可能是甲狀腺結節不太好。
上面這些都只是說了做甲狀腺檢查的第一步——彩超,要完完全全確定甲狀腺結節到底是啥性質,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安排其他檢查:
比如抽血看甲狀腺功能,TRAb(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G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PO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的檢測。
比如甲狀腺吸碘率測定與甲狀腺功能顯像,以確定甲狀腺結節的功能狀況。
最終確定是不是惡性,要靠細針穿刺活檢(FNA),【嗯,就是大家說的穿刺】。
「都說腫瘤是會隨時變化,有可能上個月還是良性,下個月萬一成了惡性咋辦?」
答:首先,穿刺肯定是醫生覺得你需要做的情況下才能去做的,不是想做就做,更不是每個月都該做的常規檢查。
其次,從操作上來講,兩次穿刺間隔至少在3個月以上,以減少穿刺後血腫對再次診斷的干擾。
如果你真的運氣不好,就抽到了這5%~10%,被確診為甲狀腺癌,拜託還是不要慌,先穩一穩,觀察—下。
「一想到我身體頭有癌,隨時可能炸的定時炸彈,不把它割了怎麼能吃得下睡得香?」
答:這些擔心我們都懂。但醫生既然敢跟你說不慌動手術,自然就有他的道理。
原則上來說,所有的甲狀腺癌都需要手術,但大多數都不是立刻、馬上、現在就要手術。
01
甲狀腺癌的發展速度很慢
就光從癌症的發展速度來看,如果把「癌中之王」——胰腺癌的發展速度比作獵豹的話,那麼甲狀腺癌差不多就是蝸牛。
有多慢?一般來講,甲狀腺癌的十年生存率可以輕鬆超過90%。
一篇1979年瑞典法醫發表的文獻提到,在500具遺體中發現43具遺體有甲狀腺癌,但他們生前的醫療文書中並沒有提到曾罹患甲狀腺癌。也就是說,這43名患者生前都愉快地和甲狀腺癌和平共處多年,到去世都沒有發現得了這個癌。
當然,在甲狀腺癌裡面,還是有相對爬得快的蝸牛。
甲狀腺癌有以下四種病理類型:
甲狀腺乳頭狀癌
甲狀腺濾泡性癌
甲狀腺髓樣癌
甲狀腺未分化癌
光從發展速度來說,如果最常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是普通蝸牛的話,那甲狀腺髓樣癌和未分化癌就是爬得快的那幾隻,不過比例並不多,100個甲狀腺癌裡面,可能有5~10個甲狀腺髓樣癌或未分化癌。
至於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甲狀腺癌是普通蝸牛,還是爬得快的那隻,除了穿刺之外,還可以結合彩超+抽血檢查CEA和降鈣素,並結合甲狀腺功能判斷。而未分化癌由於生長十分迅速,一般能很快引起患者警惕。
02
手術後的復發率有點高
想得美!
甲狀腺癌雖然脾氣很溫柔,但內在卻是個犟驢,即使把它割了,復發的可能性仍然很高——根據國內外文獻的報道,甲狀腺癌術後的局部復發率在7%~14%。
所以說,醫生叫你不要著急去割。雖然甲狀腺手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手術畢竟有創傷,還存在低鈣和神經損傷的風險以及終生服用甲狀腺素片的可能……
03
尤其是這些甲狀腺癌更不用慌
對於腫瘤直徑小於5m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患者,可以密切觀察,真心不用慌忙做手術:
非病理學高危型
腫瘤位於腺體內並無被膜及周圍組織侵犯
無淋巴結及遠處轉移
患者心理壓力可以接受
不要覺得條件有點多,其實滿足的患者還不少哦!
04
那啥時候手術最好?
大家不要看了這篇文章半截就開跑,認為完全可以不管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
NONONO!!!
正規的手術方式+正確的輔助治療可以盡力保證術後效果,還能有效的降低復發率,所以甲狀腺癌手術時機的選擇是比較重要的。
我們既不提倡在甲狀腺癌還像蝸牛一樣的時候就給人家切了,也不主張完全不管它,因為甲狀腺癌長大後帶來的壓迫症狀和組織浸潤帶會給增加手術的難度。
所以,建議大家選擇正規的醫院做甲狀腺癌的治療,定時觀察甲狀腺癌的動態+定期檢查,由醫生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手術干預,才是最明智的。
又到了大家最喜歡的得了病能吃啥不能吃啥環節了。
01
這些東西可以吃,但要注意量
海鮮
蝦和各種海魚富含豐富的碘,比平時吃的碘鹽中的碘含量高出很多倍。
當甲狀腺功能正常,或者甲減或者亞甲減狀態時,不會有啥影響。
但在甲亢情況下,富含碘的食物吃多了會加劇症狀——比如心率增快,心悸,情緒波動,震顫和焦慮。
黃豆製品
黃豆製品對甲狀腺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目前還有一些爭論,但根據梅奧診所醫生的研究來看,黃豆及豆製品(比如豆奶等)會影響身體利用合成的甲狀腺激素。
所以,在身體處於碘缺乏或者甲減狀態時,黃豆製品可能會對甲狀腺健康有影響,這類人群可以少吃黃豆製品,其他人就完全沒影響。
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是高膽固醇食物,不管有沒有甲狀腺的問題都該少吃,且動物內臟含有一種脂肪酸——硫辛酸,會引起甲狀腺激素的明顯波動。
根據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硫辛酸會干擾甲狀腺素藥物的吸收(左旋甲狀腺素片)。
02
這些東西可以多吃
綠色時蔬
鎂離子對身體中的很多功能有重要影響,其中就包括甲狀腺功能。鎂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必要條件,而綠色蔬菜中富含鎂,多吃對維持甲狀腺功能有好處。
PS:甘藍和西蘭花是例外,這兩種東西會干擾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碘的攝取,對於碘缺乏或者是甲減的患者要少吃。
堅果
堅果中的杏仁、巴西堅果、葵花籽、腰果中含有豐富的鎂元素,也對維持甲狀腺的健康有好處喲。
*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蘇州市衛生健康委提醒您
道路千萬條,健康第一條
生活不規律,親人兩行淚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Pv5KmwBmyVoG_1ZIV5c.html來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深圳衛健委